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63—64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教学难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联系旧知,理解意义(5分钟)师:(课件出示1/4)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学习过分数,谁来读一读?1/4表示什么意思?1/4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分数,有把一个图形、一个物体看成整体“1”进行平均分,也有把多个图形、多个物体看成整体“1”。
是的,像同学们所说的(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
可是,老师还是想检验大家一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检验呢?课件出示:笑笑说,她一次能吃一块蛋糕的3/4,你觉得她能做到时吗?生1:有可能,是一个蛋糕。
生2:不可能,如果是一个大蛋糕呢。
师:同学们,他们两人说的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同样是蛋糕的3/4,结果却不一样呢?(整个蛋糕的大小不一样,一个是小蛋糕的3/4,一个大蛋糕的3/4,看来分数和它所对应的整体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究分数的奥秘。
《分数的再认识》。
(板书课题)二、创设活动,深化理解活动一:分一分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三盒水彩笔,谁能帮我拿出每盒水彩笔中1/2吗?(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师:现在请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拿出这盒彩笔1/2是几枝?师:你们听了有什么疑问?生: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师: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吗?(问拿的同学,你们是不是数错啦?确认?)师:奇怪啦,为什么都是拿出一盒彩笔的1/2,拿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师:有想法,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师:同学都安静下来了,是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吗?向大家你的想法。
生1:(这是这个小组的想法,你们小组的呢?)生2:(你们的想法都和他们一样吗?)师:同学们都认为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水笔的枝数不同。
是不是这样呢?现在请3位同学把盒子里所有的水笔拿出来数一数,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水笔的总枝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生A: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6支,全部水笔的1/2是3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生C: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师:看来确实是三盒彩笔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他们拿出的1/2的数量也不一样,掌声送给这三位同学。
师板书:(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得到6支1/2 3支8支1/2 4支12支1/2 6支20支 1/2 10支100支 1/2 50支假如有20支彩笔,1/2是几枝?100枝呢?1000枝呢?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生1:(你最先举手,你来说说)拿出的枝数刚好是总枝数的一半。
(还有谁想补充,说说你的发现)生2:总枝数不一样多,拿出的1/2也不一样多。
(他的发现非常有价值,掌声送给他)(还有谁想说说你的发现?生3:总枝数越多,拿出的1/2越多。
总枝数越少,拿出的1/2越少。
(掌声送给他)师:我们的孩子真棒!不但善于观察,而且善于思考。
师:这些都是拿出彩笔的1/2,由于总枝数不一样,所发拿出的数量也不一样。
活动二:说一说师:接下来老师还给大家这样一个情境(出示课件)(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生1:无法断定,我们不知道书的总页数。
师:那要判断谁看得多,需要知道什么?生:要知道书的总页数。
师:他们有没有可能看的一样多?什么情况下看的一样多?师:(演示课件)刚才同学们说由于书的页数不确定,所发不能判断。
那现在了,你觉得谁看的多呢?师:都是看了1/3,为什么你们却说小明看得多呢?谁来解释?师:他的理由怎么样?由于小明看的1/3对应的总页数多,所以小明看的多。
师:假设小明看的书是300页,那小明看了几页?如果小红看的书是30页,那小红看了几页?可见,书的总页数多,看的1/3的页数就多。
(板书:300页 1/3 100页30页 1/3 10页)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师:同学们说的我明白了,对同一个分数而言,它的整体数量越大,它对应的部分量越大,反之,它的整体数量越小,它对应的部分量就越小板书:分数(相同)整体“1”(不同)部分量(不同)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整体的数量多,分数对应的部分量就多。
活动三:辨一辨师:好,让我们带着对分数新的认识,一起来看“辨一辨”(课件出示)辨一辨:为帮助灾区人民,奇思捐献了零花钱的1/5,妙想捐献了零花钱的2/5,妙想捐的钱一定比奇思多吗?请说明理由(请学生读题目)师:有想法吗?(多让几个孩子说)生:不一定。
师:两个孩子表达的意思一样吧,而且都用到一个词“不一定”。
师:这个不一定,可能是哪些情况?生:奇思多,妙想多,一样多(板书)师:我还有一点糊涂,到底什么情况下奇思多,什么情况下妙想多,什么时候一样多,是否有这三种情况存在呢?你能不能想一种方法让大家听明白吗?生:举例子师:非常棒!今天,我们班的孩子除了找到三种不确定的结果外,而且还通过一个好方法,用测试的方法验证,这三种结果确实存在。
看来分数和它对应的整体确实在一定的关系。
师游戏: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个个表现出色,特别是这位同学发言很积极。
请你起立,你叫什么名字?现在老师想用他来做一个分数,()占这个小组的()。
你们还能根据()创造出什么分数?(板书:1/6 1/12 1/8 1/46 1/368 1/2540 )师: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这是为什么呢?师:由于总人数不一样,这位同学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所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说一个分数时的一定说清楚这个分数是谁的几分之几?活动四:画一画师:刚才同学们能根据一个同学创造那么多分数,那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分数,你能根据这个分数创造出一个漂亮的图案吗?(课件出示题目)(1)试着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老师收集学生作品,并提醒画好的孩子互相交流想法。
(3)展示交流师:刚才同学画的方法各不相同,那你们判断这些图形正确的依据是什么?生:我认为无论图形是什么样的,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
师:说的真好,虽然每个图形的形状都不一样,但是每个图形中的一个小正方形都占了这个图形的1/4。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二)填一填1.2.图中共有()个苹果,2个苹果用分数表示是(),6个苹果用分数表示是()。
3.一根钢管如下图,每份是这根钢管的 ,2份是这根钢管的 ,32是( )个31。
(三)我会变1.一个整体的32是 ,这个整体一共有多少个圆形呢?请你在方框里画一画。
2.把方框中的41涂上绿色,绿色部分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3.把方框中的31涂上红色,红色部分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4.剩余部分涂上蓝色,它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如果要想蓝色部分可以21来表示,该怎么办?师:图中绿色圆圈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生:4/12 2/6 1/3师:4/12我也能看出来,可是这2/6 , 1/3怎么得到呢?生:生:师:由于分法不一样,4个圆所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
师:红圆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生:1/4 3/12师:蓝圆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生:5/12师:要使蓝圆占这个整体的1/2,可以怎么改?生1:把其中一个红圆换成蓝圆。
(板书:换 6/12=1/2)生2:减两个红圆或两个绿圆。
(板书:减 5/10=1/2)生3:添加两个蓝圆。
(加 7/14=1/2)师:今天同学非常敢于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让蓝圆变成了整体的1/2。
四、课堂小结1.通过,学习你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2.你知道吗?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3.师:关于分数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的再认识它就好比我们看电视连续剧的第二集,第一集是三年级的认识分数,分数的学习还的第三集、第四集……等许多知识等着你们去学习,相信你们只要每节课都像今天这样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开动脑你们会发现更多数学的奥秘!板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分数整体“1”分数对应量整体“1”分数对应量6 1/2 3 6 1/6 18 1/2 4 12 1/12 112 1/2 6 46 1/46 1300 1/3 100 368 1/368 130 1/3 10 2500 1/2500 1不同相同不同不同不同相同相同的分数,由于整体数量不同,对应的部分量也不同部分量相同,由于整体数量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