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民间故事大全【三篇】
西晋时,汝南郡南30公里梁庄有一青年叫梁山伯,遵父母之命
到红罗山书院求学,路过一个叫曹桥的地方,就在路边的亭子里休息。
离梁庄东十八里有个朱庄,庄上朱员外家有一女儿叫朱英台,十
分聪明,一心求学,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化名朱九弟,也前往红
罗山书院求学。
二人相遇在曹桥亭,互问了家乡、年庚,结拜为弟兄,同赴红罗山书院求学。
红罗山学校四面环水,景色宜人,一次,梁山伯、朱英台和同学
们一块玩耍,用石头砸水中嬉戏的鸳鸯。
朱英台在扔石头的时候腰闪
了一下,同学叫道:“朱九弟象女人一样”。
朱英台顿时满脸飞红。
师娘心细,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就在梁山伯与朱英台的床中间
立了块界牌。
梁山伯生性憨厚,不知其意,同窗三载也没想到朱九弟
是个女的。
英台回家看母,山伯相送十八里。
一路上英台作了很多比喻,梁
山伯仍是不解其意。
最后,朱英台说家中九妹尚未婚嫁,想说与山伯,山伯答应了。
来到朱家,英台让山伯在客厅等候,说让九妹出来献茶。
英台换上女儿服装端着茶走了出来。
梁山伯诧异地说:“你不是
朱九弟吗?”英台说:“九弟即九妹,九妹即九弟”,二人遂私约终身。
北马庄有一秀才马文才,姥娘家是朱庄的,朱员外有心为女儿找
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成亲,就托马文才的姥娘说媒,许英台于马家,
英台无奈,违心应允。
山伯如约前来议婚,英台泪告已晚。
山伯气得当场吐血,归家后
一病身亡。
家人遵嘱将其埋在马乡官路的西沿,碑刻梁、朱姓名,黑
红两色。
马文才迎娶朱英台,花轿至马乡村后,突起旋风挡路,朱英台下
轿哭祭山伯,墓忽然裂开,英台扑入墓中,墓随即合上。
从墓中飞金黄、雪白两只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在我们这个时代男女同窗再正常不多,很多美好的爱情也都在青
涩的年龄有了交集,真心对待那个陪伴你走过青葱岁月的人,想一想
你们是何其幸运,因为你们的陪伴比其他人早上好多年。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在二千多年前,江南松江府孟家庄住着一位孟老汉,他为人
忠厚,家道小康。
虽说不愁吃穿,但因膝下无儿无女,老两口感到很
寂寞。
他家住着一对燕子,年年春来秋往,在檐下筑巢,陪伴着老两
口过着平静而安闲的生活。
有一年的秋天,孟老太太在雌燕脚上系了
一条红绒绳,意思是看看明春飞来的燕子是否还是这两只。
到了第二
年春天,燕子果然又双双飞回来了。
带着红绒绳的燕子还把口里衔着
的一颗葫芦籽丢在了孟家的床上。
孟老夫妇高兴地捡起葫芦籽,向双
双飞舞的巧燕点头致意。
老两口商量了一下,便把葫芦籽种在了后院
墙根下。
葫芦籽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伸出长长的蔓儿,爬到隔壁姜家。
姜家便为孟家串过来的葫芦蔓搭起了架,过了几个月,结出一只光滑滑圆溜溜的大葫芦。
深秋季节,葫芦成熟了,它到底应
该归谁家所有呢?两家一商量,决定将葫芦锯开,每家一个瓢。
不料刚
刚下锯,葫芦突然张开,从中蹦出来一个小姑娘,长得又白又胖,十
分可爱。
孟、姜两家都非常高兴,就给孩子起名叫孟姜。
孟姜长大成人,长得如花似玉,聪明过人,能绣花,又能作诗写
文章。
孟、姜两家老人爱如掌上明珠,早想给女儿找个乘龙佳婿。
哪
知道,孟姜执意不肯,说她情愿陪伴双亲到老。
这时候,秦始皇为巩固万世江山,北御强胡,下诏修筑万里长城。
行文各地,征调民夫,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官吏乘机勒索,弄得民
不聊生,不过征丁数十万,动工已数年,总修不起来。
于是,奸臣赵
高奏本,说苏州有个万喜良,力大无穷,一人可抵万人。
始皇准奏,
张挂皇榜,到苏州捉拿万喜良。
那万喜良自幼人材出众,能文善武,只因早年丧父,家道寒微,
又是独生子,只好依靠打短工奉养寡母。
这个天,皇榜挂到苏州,哄
动了三街六市,有人报信,万喜良母子惊慌失措,急得抱头痛哭。
无
奈何,万喜良眼含热泪,拜别寡母,连夜逃奔他乡。
一天,来到松江
地方,天色将晚,见前面有一片小树林,林旁有座小花园,想到里边
休息一夜。
时当六月酷暑,天气闷热。
孟姜女吃过晚饭,来到园中乘凉。
她
身立荷花池旁,见空中明月初升,池中荷花盛开,花大盈尺。
荷叶下
一对鸳鸯,交颈而眠。
孟姜女看得出神。
忽然一对蝴蝶,双双飞舞在
花丛中。
孟姜女非常喜欢,拿起小扇去扑,不料蝴蝶左右盘旋,一不
小心,小扇落在荷花叶上,孟姜女挽起衣袖,伸手去取,不巧失足落水。
正好被万喜良看见,飞步上前,一把将孟姜女从水中拉上岸来。
这时孟老汉也赶到,就把万喜良请到家中致谢。
万喜良向孟老汉叙说
了自己的身世,孟老汉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又见他面目清秀,举止
大方。
心想:不如把女儿许配给他,招个赘女婿,也好给自己养老送终。
想到这里,看了看老伴和女儿,便对万喜良说:“老夫有一言奉告,万望公子听从。
”万喜良连忙回答:“老伯有何见教,落难人唯
命是从。
”孟老汉说:“我们孟姜两家守着这个个女儿,尚未婚配。
今幸天赐良缘,在此相会。
老夫愿将小女许配与你,不知意下如何?”
喜良听罢,不觉潸然泪下,说道:”落难之人,性命尚且难保,哪敢
累及小姐。
“孟老汉再三相劝,喜良便答应下这桩婚事。
孟老汉喜出
望外,随即着手筹办喜事。
次日中午,孟、姜两家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万喜良与孟姜女拜
堂成亲。
一家人欢欢喜喜饮酒庆贺。
洞房里,孟姜女手拿绣好的荷包,面带羞怯地看着万喜良。
喜良从怀里取出一个圆形玉坠,小心地放在
姜女手中,姜女悄悄地把荷包系在喜良的衣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