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剪纸教案【篇一:剪纸教案】熊猫教学目标:1、发现生活中美的形象与图案。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有趣的对称图案熊猫。
3、欣赏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对自己的创作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对称剪纸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图案的疏密关系。
教学准备:学具:剪刀、彩纸等。
教具:优秀的剪纸作品和范作、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一、欣赏作品,揭示课题1、欣赏作品欣赏三张动物剪纸欣赏三张对称剪纸学生观察、发现:两种剪纸有什么不一样?你欣赏到的后三张图案有什么特点?(对称)2、揭示课题对称剪纸3、这些都是民间剪纸作品,美不美?二、欣赏与发现,尝试剪窗花1、对称剪纸出示几张对折剪纸的图案2、学生活动:研究——设计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什么?怎样表现外形?(抓住特征)怎样设计制作花纹?3、小结——对折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教师可启发学生灵活运用对折方法剪、花纹。
用剪刀先剪出外轮廓或大的造型,再剪出细小部分。
4、学生尝试、质疑问难(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创作)5、作业要求:图案有创意三、作业评价,课堂小结1、学生作品贴展示2、小组互评、自评。
3、教师点评、小结: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为聪慧的中国劳动人民所创造,人们剪的作品美丽有趣,真了不起!背心教学目标:1、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剪背心。
2、学会画剪纸图3、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教学准备:彩色长方形纸,剪刀、胶水、白纸人手一份。
范例一幅重点难点:会对称折剪纸、会看步骤图,按意愿进行装饰。
教学过程:1、欣赏范例:师: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剪纸,请你们猜一猜,是怎么做出来的?生自由讨论师:我们发现这幅是将纸怎样折后一下子剪成的。
2、分析与讨论:教师示范操作3、学看步骤图:4、学生操作,教师个别指导:剪好后将纸打开,贴好后添画……5、学生作品欣赏、互评。
蝴蝶教学目标:1、学习蝴蝶的折剪方法,会用剪刀在其边缘剪出空缺。
2、感受剪纸的美以及体验协作成功的快乐。
准备:剪刀、范画、手工纸、底版纸。
教学过程:一、引导同学们想象,激发同学们活动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议论)1、春天到了,美丽的蝴蝶姑娘飞呀飞,最后飞到了什么地方?(花丛中)2、为什么蝴蝶姑娘会飞到花丛中呢?(同学们想象)3、(出示教师范画)蝴蝶姑娘被花园里的美景吸引住了,它们纷纷飞到了花园里,老师用手工纸剪了一幅美丽的蝴蝶找花。
二、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剪出这么漂亮的蝴蝶吗?1、蝴蝶的剪法对折——蝴蝶画一半——剪刀剪(在剪好的蝴蝶身上剪去不同的形状)2、把剪好的花朵和蝴蝶贴在卡纸上,成一幅美丽的画,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贴。
三、学生剪纸,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学生协作完成画1、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剪各种不同的蝴蝶。
2、指导能力弱的学生照样子剪蝴蝶。
四、欣赏小组作品。
请小组代表介绍作品,每组的蜻蜓有什么不同。
蜻蜓教学目标:1、学习蜻蜓的折剪方法,会用剪刀在其边缘剪出空缺。
2、感受剪纸的美以及体验协作成功的快乐。
准备:剪刀、范画、手工纸、底版纸。
教学过程:一、引导同学们想象,激发同学们活动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议论)1、夏天到了,蜻蜓在池塘上飞呀飞,最后飞到了什么地方?(花丛中)2、(出示教师范画)蜻蜓姑娘被美丽的池塘的美景吸引住了,它们纷纷飞到了这里来聚会,老师用手工纸剪了一幅美丽的蜻蜓戏水图。
二、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剪出这么漂亮的蜻蜓吗?1、蜻蜓的剪法对折——蜻蜓画一半——剪刀剪(在剪好的蜻蜓身上剪去不同的形状)2、荷花的剪法(1)、折叠方法——b、正方形折纸。
(2)、剪纸——中心剪去、剪边(3)把剪好的蜻蜓和荷花贴在卡纸上,成一幅美丽的画,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贴。
三、学生剪纸,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学生协作完成画四、欣赏小组作品。
请小组代表介绍作品,每组的蜻蜓有什么不同。
【篇二:四年级美术上册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教案人美版】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一、教材分析剪纸是中国流传最广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
因此这也是一节与乡土教育资源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在过去,剪纸被用作祭祀祖先或神仙的贡品装饰。
当今,剪纸多用于装饰,特别是逢年过节,剪纸就点缀于墙壁、门窗、各种公共场所,渲染出喜庆的节日气氛。
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包装、工艺品上,也经常看到格式剪纸。
因此,在今天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学习剪纸艺术有着良好的氛围。
在教材中,首先是文字内容简单地介绍了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其次出现了两幅狮子剪纸作品。
第一幅为阴刻作品,造型概括,刀法简练,看似不拘小节却抓住了各部位的代表性特点。
第二幅则是阳刻作品,在这幅作品中,狮子身上的毛发、装饰被表现得十分细致。
特别是眼、口、耳、爪、尾部位,剪刻得虚实相因映、美观精致。
这两幅不同剪刻法完成的作品,犹如中国画中的工笔与写意,各具风韵。
学生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孩子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生活的意识。
从而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了参考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知道剪刻是剪纸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特点,学习剪纸的基本方法。
认识和掌握阴刻与阳刻的特点。
通过教学实践体验民族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相互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在学习和掌握基本方法基础上,运用剪纸的阴刻与阳刻方法。
1.知道剪刻是剪纸的表现形式,了解剪纸的阴刻与阳刻的特点。
2.会使用阴刻与阳刻的基本方法完成刻纸作品。
3.通过教学实践体验民族民间剪纸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学习刻纸的基本方法,运用阴刻与阳刻的方法创作一幅刻纸作品。
难点:认识阴刻、阳刻,并掌握其特征,进行简单的创作;阴刻与阳刻结合运用的方法剪纸中的连接方法。
四、学习材料教师:刻纸用具、教学课件、学生优秀作业若干、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学生:刻刀、剪子、垫板、彩色纸(各色电光纸)、剪纸资料。
五、注意事项:1 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引导,使其创作出的作品形象生动。
2 学生使用刀具的安全。
3 及时鼓励学生刀法运用的好的地方。
六、教学设计:(一)表演回忆发表1.课前准备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
配音乐,营造欢乐喜庆的艺术氛围。
2.谈感受。
3.了解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
剪纸的艺术特点:单纯、明快、简朴、富装饰性。
剪纸的题材: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传说、神话。
制作方法:剪、刻。
表现形式: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衬色。
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
纹样的构成形式:对称、均衡作用:文化环境,烘托节日的气氛,剪纸可以表达理想和愿望。
如: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评价:能否理解感悟剪纸的相关知识,并发表看法。
(二)观察赏析感受认识阴刻和阳刻:1.阳刻的线条想连接的。
阴刻的整体块状为主,刻去形象的轮廓残留以外部分。
2.图案的装饰有:月牙形,锯齿形,圆点,元宝,铜钱形状。
评价:能否分出阴刻和阳刻的特征,并了解图案的特点。
(三)思考探索创作1.欣赏一幅混合刻的作品,指出在一幅剪纸作品中会同时出现阴刻和阳刻的表现方法。
只要我们合理应用就会产生丰富的效果。
2.演示:画稿选择阴刻和阳刻法先内后外刻3.布置作业:完成一个自己喜欢的简直作品。
评价:能否运用阴刻和阳刻混合方法进行剪纸创作。
(四)展示延伸1.评选出完整的作品,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自我评价。
2.展示马蒂斯,毕加索的剪纸作品,简单介绍。
3.尝试一些较为复杂生动的艺术剪贴。
(五)课后活动:收集有关剪纸艺术作品以及相关文字资料。
(六)板书设计: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一、剪纸的艺术特点:单纯、明快、简朴、富装饰性。
二、剪纸的题材: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吉祥图案、传说、神话。
三、制作方法:剪、刻。
四、表现形式: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衬色。
五、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
六、纹样的构成形式:对称、均衡。
七、作用:文化环境,烘托节日的气氛,剪纸可以表达理想和愿望。
(七)教学反思:1.应活用教材,根据需要调整课程顺序。
本教材中首页是一幅名为《生命花树》的甘肃剪纸作品,我在讲授《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一课时,用它来分析并升华本课内容。
欣赏这幅剪纸作品的同时,也用它来分析阳刻和阴刻的不同特点,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加深认识,并了解许多剪纸作品都是由阳阴结合的混合剪刻形式完成的。
2.阳刻和阴刻这一概念来源于篆刻艺术,我认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很多都是相通的,而篆刻的图面简单,阳刻阴刻一目了然,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由认识篆刻转入认识剪纸是突破本课重难点的一个有效手段,我就尝试通过篆刻来认知阳刻和阴刻,结果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够非常轻松地分辨出剪纸的阳刻和阴刻。
由此,我得到一个规律,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从简单、易理解的另一形式入手。
【篇三:四年级美术及剪纸教学计划】四年级美术及剪纸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孩子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水平。
但对于美术课程中的一些内容由于器材及学生素质的限制,仍然无法很好地开展教学,因此本学期仍要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本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本教材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5课,分为6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以新课标的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重视人文精神,体现人文观念。
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力求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的结合,关注学生对美术的多角度体验和尝试进行剪纸教学。
注意学科之间的积累和联系,注意学科知识的综合,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使学科之间的综合效应更为融合和连通,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1、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5、教学手段生动有趣,运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