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基础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基础练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一、选择题1.下图为唐代和北宋,洛阳地区货币使用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该图()A.表明金银开采数量增加B.表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C.说明纸币使用范围有限D.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2.对下图中所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的国家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B.第①②段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掠夺财富C.第③段荷兰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D.第④段的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经济的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

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上述材料说明()A.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世界市场范围扩大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这段话的作者认为()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C.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D.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5.市籍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户籍,生活在都市中叫“市”的区划里从事商业的人拥有“市籍”,“市籍”是国家向商贾征收市租的依据。

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政府规范商业管理B.“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C.各国实行抑商政策D.“市籍”成为国家征税依据6.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寻找货源,但发现已经没有什么香料了,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却成为东方商品的仓库。

葡萄牙人在印度购买一公担胡椒不到3杜卡特,在里斯本却要40杜卡特。

此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新航路开辟后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一战时期7.下表反映了1133年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地区之间贸易的情况。

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地区出口商品占相互贸易总数的百分比中国瓷器、丝绸、土布、茶叶等 6.3%东南亚、印度洋地区沉香、丁香、血竭、安息香、肉豆蔻、没药、藿香、龙脑、麝香、珍宝等93.7%A.中国的进口商品以自然资源性商品为主B.东南亚、印度洋地区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C.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地区形成了统一市场D.东南亚、印度洋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8.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告申请破产保护后,全球股市出现巨大波动,亚洲、欧洲各国股市纷纷下跌。

这说明当今世界不断加强的趋势是()A.经济多极化B.经济全球化C.经济区域集团化D.世界经济体系以美国为主导9.根据考古发现证实商代和西周墓葬中经常采用海贝作为随葬品,如殷墟妇好墓殉贝多达六千枚,可是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贵族墓葬中很少用贝作为随葬品。

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 B.分封制瓦解贵族没落C.海贝的数量大量减少 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0.下表描述了19世纪国际贸易增长情况表。

这说明()A.B.国际垄断导致国际贸易规模萎缩C.世界生产下降导致国际贸易衰退D.帝国主义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剧11.明朝前期,大规模远洋航海外交促进了朝贡贸易的发展,明代王圻曾说,外夷贡品,由市舶司接收后,“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

由此推知,明朝朝贡贸易 ()A.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抵制了西方的欺诈性贸易C.有利于白银的大量流入D.一定程度上有私商的参与12.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至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

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13.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14.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实质就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两项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和兴办公共工程。

这两项措施体现的罗斯福的施政理念分别是()A.减少产品供给增加消费B.增加消费减少产品供给C.增加产品供给减少消费D.减少消费增加产品供给15.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朝“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16.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B.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C.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D.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17.学者刘迎秋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主要得益于()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8.“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

”材料中的“帝国”是指()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帝国二、非选择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

纸币的出现和发展是货币发展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

中国古代的纸币由雏形发展到成熟,纸币本身的型制、大小、轻重、颜色等都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风貌和影响。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对商业发展起了较大作用。

——摘编自徐玲《论中国古代纸币的设计》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例证所提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符合史实依据,史实运用准确)20.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集团和集团之间发生各种关系时,将各方的权利义务以文字的形式确定下来,就形成了契约。

契约精神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内涵和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原始社会的部落结盟(如黄帝和炎帝部落的结盟)是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萌芽。

中国古代存在丰富的契约制度。

按签约主体可分为公约和私约,按内容和性质可分为政治契约、经济契约和个人生活契约等。

基本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统治者向民众宣示的约法到婚姻和交易、借贷与合股、买卖和典当、租佃和雇工、宗族和会社等。

但在古代很多法律中,都强调“官有政法,民从私契”。

民间契约和官府法律之间没有直通车。

私人之间发生违约纠纷时,“任依私契,官不为理”。

明清法律也基本坚持不干涉私人契约纠纷的原则……私人契约纠纷处罚很轻,“违契不偿……杖六十”,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强制执行程序,私契的强制力在于私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或个人诚信,而不在法律。

……元明清时期法律规定,“中人不挑担,保人不还钱”,一般意义上的保人并不承担连带责任。

材料二罗马法用obligatio表示契约,契约是“法律用以把人或集体的人结合在一起的束缚或锁链”。

在法律意义上有强制执行可能的才叫契约。

“合意创立法律”,契约一旦达成,效力相当于法律。

违约产生的责任靠公共强制力执行。

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近代。

除此以外,近代西方对契约关系的解释理论以社会契约论为主,突出了理性主义原则。

不仅考察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更着重分析了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国家的契约关系。

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典型用法,是解释为什么人应该服从国家、法律或主权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契约相比,近代西方契约的不同之处。

从近代西方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洛阳地区使用金银比重增加,这并不能说明当时金银开采数量增加,故A 错误;北宋中期洛阳地区使用铜钱比重增加,也不能说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故B错误;材料数据也无法体现当时纸币使用范围有限,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唐代使用的绢帛到宋代已经消失,这是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商业交换形式发生变化,故D正确。

2.C3.D解析:根据材料“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及所学知识可知资本输出的时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为D。

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时间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不符,A错误;从材料无法看出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排除B;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间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与材料内容不符,C 错误。

4.C5.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政府划分“市籍”,并将其作为向商贾征收市租的依据,反映了政府规范商业管理,因此A项正确。

B项错误,“工商食官”是商周时期的官营手工业制度,指的是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理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材料并未体现;C项错误,抑商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D项错误,“市籍”是国家向商贾征收市租的依据,不是国家征税依据。

6.A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引发商业革命,材料中最早走上新航路开辟道路的葡萄牙与印度的贸易加强,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不能凸显葡萄牙的优势地位,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不能凸显葡萄牙的优势地位,排除C项;一战时期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不能凸显葡萄牙的优势地位,排除D项。

7.A解析:题干中东南亚、印度洋地区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为沉香、丁香、血竭、安息香等,与中国出口的商品相比,东南亚、印度洋地区出口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故选A项;题干只比较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地区的出口商品,无法得出B项,排除;题干只是提及出口商品与比重的情况,“形成了统一市场”的说法不正确,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东南亚、印度洋地区与中国其他贸易伙伴的比较,无法得出东南亚、印度洋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的结论,排除D 项。

解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

金融风险一旦失控,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会引起全球性金融危机,故选B项。

9.D解析:商代和西周墓葬中经常采用海贝作为随葬品,而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贵族墓葬中很少用贝作为随葬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