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一、总前提
1、由于水体自身水质无法承受再添加因子限值(见表1),必须根据本污染源给水体带来的污染物质量,进行水体纳污能力的核算;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精神,以污染物质量折算污染程度进行水体纳污能力核算,可利用以往(实验)数据改进计算;
3、本规程所示计算方法,仅适用于单一污染物的纳污能力计算。

二、评价原理
(1)污染物与水体自身水质要求对比。

根据《国家质量标准:淡水水体自身水质要求》表1中给出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浓度值与本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差值计算,如下式:
A1=∑Cb-C’b
其中:
A1 表示给水体带来的污染程度;
Cb 为表1中给出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浓度值;
C’b 为本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
(2)A1折算水体纳污能力。

根据水体吸纳污染物容忍能力特征,以SD折算污染程度,如下式:SD=A1/Cb
其中:
SD 表示水体纳污能力;
Cb 为表1中给出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浓度值。

三、SD计算规程
1、计算方法
以A1折算水体纳污能力的方法即:
SD=A1/Cb
由于SD也代表污染浓度的增加百分比,可根据A1的数值确定污染浓度的增加比例。

2、SD划分
SD值数小于或等于1时,表明水体纳污能力足够,可接受本污染源额定排放;
(1)SD值大于1小于1.25时,表明水体纳污能力较足够,可接受本污染源有一定调整的排放;
(2)SD值大于1.25小于1.5时,表明水体纳污能力有限,只能接受本污染源有较大调整的排放;
(3)SD值大于1.5时,表明水体纳污能力较差,本污染源不能排放,必须停止排放;
(4)SD值大于1.75时,表明水体纳污能力极差,需将排放量减少到
极低,乃至停止排放;
四、核算示例
以XX污染源某月排放水量为200m3/d,污染物浓度分别如表2所示,
按照SD计算规程,求出水体纳污能力。

结果:SD =0.935,∴水体纳污能力足够,可以接受本污染源额定排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