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的加班管理制度

公司的加班管理制度

篇一: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员工每天工作不能超过 8 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 40 个小时,并且必须每周至少歇息一天。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职工每日工作 8 小时、每周工作 40 小时。

《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企业在上述规定之外安排员工工作,就属于加班,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平时晚上的加班费是本人工资的 150%,周末是 200%,法定节假日是 300%。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歇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如果员工仲裁要求企业支付加班费,必须由员工提供加班事实证据,但是员工指明证据掌握在企业手里,必须由企业提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合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

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篇二:加班管理是员工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容易令劳资双方产生矛盾的一个环节。

今年 7 月,普华永道公司因为加班制度的不合理,爆发了一场长达两周的“罢工”事件,令业界震动。

加班有时会成为员工和企业的一场博弈:企业胆怯员工磨洋工,把 8 小时之内应该完成的工作拖到加班来完成;员工也胆怯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无偿占用自己的加班劳动,借故不支付加班工资。

下面这个例子,兴许能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双方的这种心态:某创造型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决定严格控制加班,出台了一项规定,要求需要加班的员工,必须在加班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 6 点前,把经过直属领导批准的加班申请交到公司人事部,由人事部负责人在上面签收时间,包括日期和钟点。

没有在规定时间提出申请的员工,即使实际上加了班,也视为无效,不发给加班工资。

此外,加班申请上需注明估计需要加班几个小时,实际加班时数与计划不能相差太远,部门主管和领导需要对加班时间进行监控和评估。

规定出台后,员工反应很激烈。

大家提出三点疑问:1、有些时候,加班是由于企业浮现了突发状况。

谁能够准确估计自己什么时候要加班,需要加班多长期呢?而一旦错过申请时间,加班就变成无效劳动了。

2、加班申请首先需要直属领导批准,但哪些加班能够被批准,哪些不能,没有一定的标准。

3、虽然公司对加班时间有监控制度,但漏洞很大,员工只要到时间来打卡就行了,至于实际上有没有加班,神不知鬼不觉。

这样如何保证加班的公平性?员工们认为,公司出台这个规定,就是变相逼员工不要加班,或者加了班也不发加班工资,因此怨气较大,对公司的满意度下降。

在上述案例中,公司该怎样完善加班管理制度,才干消除员工的意见,提高满意度呢?该企业的加班管理制度根本问题在于两个字--粗糙,没有针对具体对象、具体情况分门别类地给出管理办法,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使员工感到了挫伤感。

他建议该企业尝试着作如下改进:第一步,按加班情况的不同种类,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案,不搞一刀切。

加班分两种,即计划加班和应急加班。

对创造型企业来说,工作日通常都是应急加班,如机器浮现故障,需要紧急抢修,或者生产线上有其他突发状况。

应急加班在实际加班的当天 6 点钟之前提出申请即可。

周末和节假日加班属于计划性的,因此应当提前一段时间进行申请,以便企业提供门卫、保安、食堂等方面的配合。

周末加班可于加班前最后一个星期五的下午 6 点前提交申请,而节假日则更是可以提前半个月就进行申请,因为这种加班普通是设备的定期维护,是可以预期的,应当给企业一定的反应时间,部署准备工作。

第二步,针对不同的加班对象,实行不同的加班费发放政策。

管理人员普通不发放加班费,他们的加班补偿通常以调休来表现。

因为管理人员的工作弹性较大,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比一线工人多得多,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加班。

但该公司的规定中没有体现出这一区别,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一视同仁。

也就是说,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都可以领取加班费,这很容易引起一线工人的不平。

第三步,把监控重点从员工身上转移到管理者身上来。

在原来的计划中,加班员工是重点监控对象,加班内容需要上级批准,加班时长也要受到监督。

其实,监控的重点恰恰应当落在管理人员身上,因为他们手中握有对员工加班申请进行批准的权力,惟独加强对他们的监控,设立批准申请的标准,才干保证加班的必要性和公平性。

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实现定员、定额管理,一个岗位上需要几个员工、一个员工 8 小时产出多少,都应有科学、定量的分析。

加班费的发放是有一定额度的,如果长期超过额度,增加了用工成本,说明定额不许,管理有漏洞,应当对管理者予以相应惩罚。

企业制定加班制度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少发加班工资,而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应当把这个信号传递给员工。

相反,把员工作为监控对象,会伤害到他们的感情,不利于工作效率和工作环境的稳定。

第四步,加强员工素质建设。

任何制度都是人定的,都有空子可钻。

如果有人钻制度的空子,必然会影响其他人的工作情绪。

因此,建议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篇三:为了提高效率,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合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1、公司如因工作需要,可要求员工加班加点,被指定的员工不得无故推委。

2、员工核报加班是以公司安排的歇息时间为前提的,依据岗位的不同有不同的核报标准。

1、效率至上原则。

各部门须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工作率,对加班严格控制。

2、调休优先原则。

员工加班后,优先安排调休,确认工作需要无法调休的,计算加班费用。

3、时间原则。

加班两个小时以上算加班,同时工资按半个工作日计算;四小时以上均按一个工作日计算。

4、工资原则。

加班费用为平时工资的两倍。

1、各部门员工,经部门安排加班的,由员工填写《加班申报表》,并按照加班申报程序予以申报。

2、员工在加班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应进行打卡考勤。

加班时间如未及时打卡,应于次日到部门负责人处填写未打卡证明,并请负责人签字。

3、对于每日加班情况,相关管理人员有权对加班情况进行检查。

1、因本人或者部门正常工作任务没有完成而自愿加班的。

2、未按要求填写《加班申报单》的。

3、加班时未打卡,也未填写未打卡证明的。

1、《加班申报单》作为附件,与本制度配合使用。

2、本制度自颁布日起执行,由行政部管理,各部门协助执行。

篇四:(一) 目的为提高效率,兼顾公平,对员工额外劳动进行合理补偿,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保证公司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1、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人员的加班管理,对本部门及基层单位的加班情况进行例行监督检查,同时按规定将本部门人员的加班情况报至人力资源部。

2、人力资源部协助各部门作好员工加班管理工作,不定期检查公司加班管理制度范文在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对加班异常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部门经理负责对所管部门及基层单位加班的人员、频次、时间安排、加班补贴总量进行建议,人力资源部和分管副总进行审批。

(三)合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

(四)原则1、效率至上原则。

各部门须有计划的组织生产经营、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时利用率,对加班加点从严控制。

2、健康第一原则。

各部门在安排加班时,必须结合加班人员身体状况,对加班频次、时间长短及与正常上班时间的间隔做出合理安排,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

3、调休优先原则。

员工加班后,应优先安排调休,确因工作需要无法调休的,计算加班补贴。

4、总量控制原则。

对各部门加班补贴参照历史数据进行年度总额控制,以不超过部门原工资的 5%为上限,部门可以根据月生产任务的松紧度以丰补欠。

(一)加班认定1、各部门惟独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时,才可组织员工加班:⑴在正常歇息时间和节假日内工作不能间断,须连续生产、运输或者作业的;⑵须利用歇息时间和节假日停产时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工程施工的;⑶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或者有可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需要紧急处理的;⑷为完成公司下达的紧急任务的。

2、值班不属于加班,对被安排值班的员工,发放值班补贴。

(值班是指公司为暂时负责接听、协调、看门、防火、防盗或者为处理突发事件、紧急公务处理等原因,安排有关人员在夜间、公休日、法定休假日等非工作时间内进行的值班,它普通不直接完成生产任务。

)⑴工作日夜间值班的每班次 20 元,公休日值班的每班次(0:00-8:00,8:00-16:00,16:00-24:00)为 40 元,法定节假日为60 元。

⑵员工在值班期间,公司赋予误餐津贴,具体标准由公司根据情况确定。

⑶员工在值班时处理工作的,不认定为加班。

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认定为加班:⑴由于正常工作任务未按要求及时完成而需延长工作时偶尔利用公休日、节假日完成的;⑵内勤人员(含销售部、售后部、综合部等)在正常工作日因接待公司客户延时工作的;⑶延长工作时间处理日常工作 1 小时以内的;⑷开会、培训、应酬、出差的;⑸倒班。

(二)加班审批程序1、组织员工加班前,首先须征得员工本人允许。

2、加班前填报《加班审批单》 (见附件),写明加班时间、地点、事由,由主管副总或者部门经理签署审核意见。

加班员工需在实际加班的前一工作日下午 16:00 前,把经过批准的加班申请交到人力资源部,收到加班申请表的负责人需要在上面签收时间,包括日期和钟点。

3、规律性加班的部门如综合管理部、质量管理部等,加班员工同样要履行加班申请手续,但可以集中填写签字。

(三)加班免除与时限控制1、公司所有员工按公司规定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五、中秋、十一)继续工作均算加班。

2、下列行为不享受加班补贴:⑴无论是工作日、公休日或者是节假日加班,员工均需如实打卡 (上、下班),记录加班时间。

人力资源核算加班工资时,需将员工的加班打卡记录与实际加班情况统计核对。

核对发现没有加班打卡记录或者与加班打卡记录不一致的行为;⑵不办加班审批手续和未经批准擅自加班的行为;3、下列人员(除文件内容中第(三)1 款外)原则上不享受加班补贴:⑴中高层管理人员;⑵因工作性质特殊,实行综合工时或者不定时工作制的销售、售后、策划、司机、食堂、保安、绿化、保洁、宿舍等后勤类员工,和其他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员工;⑶实行计件工资或者业绩提成工资的人员;⑷学徒、试用、实习等待岗人员;⑸受留用察看处分人员。

4、加班时限控制(文件内容中第(一)3 款不受加班时限限制)⑴不安排女员工在怀孕期或者哺乳未满 1 周岁婴儿期间加班;⑵员工加班普通每日不超过 1 小时,特殊情况每日不超过 3 小时;⑶员工每一个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 36 小时,超过者按 36 小时计发加班补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