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含气量标准检测

混凝土含气量标准检测

混凝土含气量标准检测
一、背景介绍
混凝土作为建筑、水利、交通等行业中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寿命。

其中混凝土含气量作为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影响着混凝土的各项物理性能,例如强度、耐久性、防冻性、渗透性等,因此混凝土含气量的检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混凝土含气量的定义及作用
混凝土含气量是指混凝土中气体(主要为气孔)占混凝土总体积的百分比。

混凝土中的气孔主要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混凝土中的气体逸出等因素形成。

混凝土含气量的大小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防冻性、渗透性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混凝土含气量越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冻性等性能下降,而渗透性、水泥浆流性等性能则会增强。

三、混凝土含气量的检测方法
混凝土含气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密实法、水浸法和压缩法三种方法。

其中密实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混凝土在一个特定的气密容器中进行密实,然后测量混凝土密实前后的容器体积差,依据容器体积差与混凝土样品体积的比值计算混凝土含
气量。

水浸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混凝土样品
浸泡在水中,通过测量混凝土样品浸泡前后的重量差,计算混凝土含
气量。

压缩法则是将混凝土样品加压,通过测量混凝土样品的体积变
化计算混凝土含气量。

四、混凝土含气量的标准
混凝土含气量的标准是按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制定的,不同的标
准有着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检测条件和检测结果的评定标准。

国内常见的混凝土含气量标准包括《建筑材料工业标准》(JC/T 974-200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水泥混凝土质量检验标准》(GB/T 50080-2016)等。

这些标准在
检测方法、检测仪器、检测条件和检测结果的评定标准等方面都有着
详细的规定。

五、混凝土含气量的检测步骤
1. 样品采集:在混凝土浇筑后28天,根据标准要求采集混凝土样品。

2. 样品制备:将采集的混凝土样品进行破碎,筛分,然后制备成标准
的试样。

3. 检测条件:根据标准要求,设置适当的检测条件,包括密实法中密
实时间、密实压力、水浸法中浸泡时间、压缩法中压力等。

4. 检测方法:根据标准要求,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如密实法、水浸法、压缩法等。

5. 检测结果评定:根据标准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判断混凝土
含气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六、混凝土含气量的控制措施
1. 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含气量: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骨料、砂、水等都可能带有一定的含气量,因此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应注意选择质量好、含气量低的原材料。

2.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中的气孔生成。

3. 控制混凝土浇筑工艺:混凝土浇筑工艺也会影响混凝土中气孔的生成,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时间、振捣强度、浇筑速度等参数。

4. 采用抗气孔混凝土:抗气孔混凝土是针对混凝土含气量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混凝土型材,通过采用特殊的配合比、添加剂等方式来控制混凝土中气孔的生成。

七、结语
混凝土含气量的检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混凝土含气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防冻性、渗透性等各项物理性能。

因此,在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中,应注重混凝土含气量的检测和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