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30-p31课题:节日广场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情景,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继续学习体会从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教学重点:乘法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全面观察,收集信息,发现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节日广场去。

那里现在是一片欢腾的景象。

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啊?(投影出示节日广场图)大家看,现在的广场上是不是很热闹呀?二、问题探究2 说说图上的内容,体会祖国的美好。

师:在广场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生:图上有一群人在跳舞,旁边还有许多人在观看表演。

师:演出一定很精彩,我们也去瞧瞧。

图上还画了什么?生:广场上有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气球。

3 提出乘法问题。

(1)明确要求。

师:我们来侃侃智慧老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你能提出哪些才问题?(注意:你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用什么方法来求?)(2)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3)集体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将本小组的问题提出来,指名某位同学来回答。

生:请问共有多少人在跳舞?生:共有15人。

3×5=15(人)生:广场上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生:由2个气球。

每束8个,共4束。

8×4=32(个)生:大的花有几朵?生:四八三十二,工32朵。

生:小的花有几朵?生:工12朵。

可以看作2个4盆,也可以看作4个2湓。

生:看表演的共有多少人?生:5×2=10(人),共10人。

生:照相的有几人?生:4×3=12人。

学生可能会提出其他问题,只要是对的,都要予以肯定。

1 出示画面。

2 说说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分别在什么位置?生:一群少先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向烈士纪念碑行队礼。

师:是的。

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幸福的生活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

同学们,请注意,队伍里面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

生:是淘气,他也在纪念碑前面。

生:图上还有小狗,它蹲在纪念碑的右侧。

生:上面飞来一只小鸟。

四、实践应用1、学生观察图,发挥想象力,想想谁看到了哪幅图?连一连。

2、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连。

3、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小狗、小鸟、淘气分别站在哪一面,看到的纪念碑是什么样子的?五、小结今天,我们跟着陶气到了“节日广场”,参加了“庆祝活动”和“悼念活动”,所到之处,都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呢?六、布置作业一课一练第22页板书设计节日广场3×5=15(人)8×4=32(个)5×2=10(人)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时、分的知识,初步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3、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钟表,能准确地读出、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重点:认识钟表,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课件、钟面,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师出示主题图:我们赢了。

引导学生描述这一情境,并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师:你会认这个时间吗?“你知道有关时间和钟表的哪些知识?二、问题探究1、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边总结,边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及12个大格、60个小格。

2、播放课件。

让学生了解1时、1分的时间概念。

以及时分间的联系。

3、借助钟面拨一拨,说一说,初步了解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认读钟面上的时刻①认读整时。

通过几组整时的图片的认读,引导学生总结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时整。

②、认读几时几分。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区分时针、分针。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合起来是几时几分。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

③、两种记时方法师先把学生认出的时间用汉字记时法写在黑板上,再问:你还有不同的记时方法吗?注意:几个较难的时刻记录9:05、10:00、8:12等。

四、实践应用巩固,并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应用意识。

1、CAI出示:P65—1、先让学生观察图意,认读时间,并说出小朋友在做什么。

渗透按时作息的教育。

2、P65—2、找朋友游戏。

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并指导学生怎样表达,宣布游戏开始。

指导学生小组活动小组同学一人拨钟面,其他人说时间,或写时间,再轮换角色。

教师设疑有几种情况,如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时针指在两数之间。

……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六、布置作业一课一练P44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

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实验校,师资力量强,学生的素质也比较高。

部分学生以前就接触过除法竖式,但是对于竖式的含义、书写格式及应用还并不明确。

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分成一课时或两课时完成。

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安排在一课时内进行教学。

〖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妈妈昨天买了20个苹果,要把这些苹果放在一些盘子里面,你愿意帮妈妈分一分吗?(揭示课题:“分苹果”并板书)师: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每盘放4个、5个、6个、7个。

个别学生说每盘放2个、10个,其他同学都说出了这样分的不合理性。

学生还提出如果是每4,5个放一盘就正好分完,如果是每6,7个放一盘就会出现剩余。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活动一: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1)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①学生独立思考②小组内交流③集中交流(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生1: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生2:5+5+5+5=20,可以放4盘。

生3:20-5-5-5-5=0,可以放4盘。

生4:20÷5=4,可以放4盘。

生5: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竖式来计算。

(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①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A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B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C教师提示D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

(学生小结: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果;4是商,表示分4盘。

)②教学写法,学生试写A学生介绍,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

B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先写被除数20,然后写除式;4要与0对齐,然后写积20;最后写0,0也要与20的0对齐。

)C剩何?什么4和0都要与20后面的0对齐?D学生用竖式计算,进行练习。

2、活动二:每盘放6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1)解决问题,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①请学生用20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列式:20÷6=3(盘)……2(个)(这是学生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很快完成。

)②学生先试着自己写竖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③班内交流。

(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

)(学生小结:20表示有20个苹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苹果,3表示可以放3盘,3盘6个个苹果是18个苹果,还有2个苹果不能继续再分了,还余2。

)(2)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有前面的摆一摆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现象,但是,恰好有几名学生没带学具,在计算的时候,一个学生出现了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

)师:观察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观察每道题目的余数和除数。

)生1:20÷6应该商3,而不是商2。

生2:如果余数比除数大,那就能够继续再分。

生3:余数8里还包括一个6,还可以再放一盘,还剩2个。

师: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不然就没有除完。

(3)试一试20÷7=?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1、“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

)2、学生用竖式计算(“练一练”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并选一道喜欢的题目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

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