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2.1网络改变世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网络改变世界》。
下面我将从八个方面来分析本课。
一、说课标“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是课程标准在实验稿的基础上新增内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化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应具有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二、说教材《网络改变世界》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一框,包括“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和“网络是把双刃剑”三目。
前两目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互联网,崇尚科学技术。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网上交友新时空》中接触了互联网,初步了解网络交友的利弊,作为网络参与者,受网络文化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关系,陷入网络不能自拔,个别学生易受不良信息的诱惑,违反网络道德,甚至违法犯罪。
因此,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四、说模式我校新授课采用“四环六步”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四环:预习导学、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六步:学习目标、预习检测、合作展示、精讲点拨、拓展训练、巩固反思。
每节课前学生读、写、画自主预习,课上合作交流答疑解惑、师生共同参与兵教兵,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动,分层评价,课堂收获满满、课后整理轻松愉快。
五、说教学设计环节一:预习导学课前发下导学案,要求学生完成预习导学部分,读读、写写、画画课本上重点知识或查找相关学习资料做好课前准备。
【设计意图】预习所学的知识,让知识像在放电影一样,在课堂上再次放映出来,学生们预习后学起来更有信心。
第一步、学习目标a、知识目标:知道网络对我们个人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b、能力目标:提高正确看待网络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互联网认识世界,为将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约1分钟)【设计意图】让学生有目标地学习,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去聆听课程,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步:预习检测1、检测学生的预习导学部分的完成情况,大屏展示或自主听说,生生互动。
(约1分钟)2、设计一个小问题;生活中,你和你的家人常用互联网做哪些事情?(约2分钟)【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更能督促他们认真预习,课上争先恐后地展示预习成果。
导入新课:同学们互相交流后,我提出问题:中国‘新四大发明’是什么吗?随后解释:新四大发明是2017年5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学院对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进行调查,评选出他们最想带回自己国家的中国技术是什么,即中国的: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方便、快捷,可以运用网络处理很多的事情。
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已经走向了世界,可见网络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板书课题《网络改变世界》。
(约1分钟)(板书)【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环节二:合作探究第三步:合作展示1、讲授新课:出示课件:图片展示、实例引入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c、程门立雪求教于师,d、孟姜女哭长城夫君这些事情放到今天,一部连着网络的手机都能做到。
想联系家人了?想吃荔枝、榴莲这些异地异国水果?想要请教问题,释疑解惑?只需要轻轻一点,怎么样?一切小问题迎刃而解。
点拨:互联网的运用不仅引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
世界也因互联网更加绚丽多彩,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板书)。
(约2分钟)【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的学习,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网络对于生活的积极作用。
2、信息交流小调查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小调查,调查的问题是:大家查阅资料的方式有哪些?要求做好数据比例的分析,并分析原因,展示成果。
学生的调查结果会发现:现在查阅资料更多的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获取,获得新闻更多的通过腾讯等新闻客户端,而读书看报去图书馆等获取信息的比例较小。
由此我引导得出: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是海量的,共享的资源越来越多,促进了更多的信息获取和传递。
(约4分钟)【设计意图】开展小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们上网的状态,同时能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
第四步:精讲点拨3、时光穿梭机课件上按照时间脉络,呈现不同时期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时光穿梭机”。
这些图片分别是:书信、聚会、固定电话、BB机、大哥大、翻盖手机、智能手机、论坛、飞信、微博、QQ、微信、钉钉等。
提出疑问: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哪些改变?为何从“地球无限大”变为“地球村”?邀请学生进行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从“时光穿梭机”里,我们见证了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但是真正让我们感觉到交往无距离还是归功于网络的发展,我们可以及时听到对方的声音,通过视频看到大家的现状。
网络让我们彼此之间的交往多样化,不受时空限制。
(约3分钟)(板书)【设计意图】初中生对自己周边交往方式的改变还有一定的了解,带大家回到过去,进行虚拟假设,通过对比,更好明白网络改变我们的交往方式。
4、便利的生活每年的双十一有很多网民参与网购,看到促销都是不停的买买买,出现了“剁手”一词。
提出问题:今年的双十一即将到来,同学们是否做好了剁手准备?请罗列自己的购物经历,查看自己的支付方式,有什么样的变化?邀请学生进行回答后总结:同学们基本上都有网购的经历,通过银联、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进行付款,我们很少再携带现金,可以看到大街小巷都有扫码付款模式。
曾经有人说,移动支付改变了我们的购物模式,会促使纸币在市面上减少流通,为我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不用再为找零而费力,也减少了假币的出现。
可见,网络也在便利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约3分钟)【设计意图】了解网络在改变生活方式,让学生明白其更深的意义所在。
环节三:展示提升第四步:精讲点拨课件上呈现三则新闻材料。
一则是阿里巴巴双十一全天交易额连年递增,甚至是翻倍递增的数据;另外一则是关于网络问政的表现;最后一则是《面向高质量的发展:2017-2018年度IP评价报告》体现IP推动文化发展的表现。
结合三则材料请同学们展开讨论:网络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你觉得是好还是坏?根据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我们经济增长的新方向;网络问政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参政议政的方式,更好地密切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联系,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的民主科学化;网络也推动了文化领域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比较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比如《鬼吹灯》、《斗破苍穹》,这些网络作品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游戏等,总结:网络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政治经济等相互交融,网络在推动着社会进步(板书)。
(约6分钟)【设计意图】结合最新的新闻事实,对所学的知识点有更深地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新闻时政感。
第五步:拓展训练网络对个人有积极作用,那么网络对于社会有着怎样的消极作用呢?小组合作,正反方辩论: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利弊。
活动一:(1)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2)怎样防范网络谣言?活动二:不做手机控、低头族活动三:你或家人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的事情吗?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1)分别陈述各自观点师: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观点。
能够从自己的立场出发,阐明自己的观点。
下面进行自由辩论。
(2)自由辩论(学生自由起立,进行抢辩)正方:没有网络,你能知道一些国家大事吗?能够知道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事情吗?反方:怎么不能,我们可以通过报纸和电视或录音来获取。
不是也挺好吗?正方:那它有那么快速吗?还有网络免费,百度一搜世界就在你面前。
反方:上网对人的健康有害,尤其是我们的视力,经常上网对我们的眼睛害处很大。
正方:那报纸还需要砍树,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呢。
反方:网络信息量大,不健康的信息多,难以分辨真假。
(约7分钟)经双方激烈辩论后总结:网络给我们带来哪些消极影响?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我们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增强隐私意识,防范网络侵害。
(约2分钟)【设计意图】师生利用这种形式解释了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将民主政治这一难点进行了突破,课堂进入高潮,学生们加深对网络的认识。
第六步:巩固反思:整节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边总结边完善板书):网络的出现是时代的进步,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网络改变世界。
但作为网络生活的参与者,我们应该理性运用互联网,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环节四:达标检测(4分钟)最后同学们理清本节课导学案上的知识重难点,进行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利用互联网搜集新媒体的相关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检测,把课堂延伸至课外。
六、说评价课程标准倡导道德与法制课程评价方式要多种多样,本节课我的评价方式:1、观察即时评价,对学生课堂表现给予鼓励性语言;2、小组合作成长评价,小组合作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3、课堂检测评价,书面或口头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4、心与心沟通评价,以谈话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成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七、说资源开发1、本课时涉及七年级上册课本的第五课知识运用及拓展;2、信息、网络资源的共享,社会热点、国内外重大时政、亲身经历都可作为资源的利用;3、学校的图书馆可为我们查阅资料;4、音像资料的开发和利用为孩子创造了视听盛宴。
八、说得失成功之处: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符合课标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比较详细,操作性较强,体现了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了我校的生态教学模式;2、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网络知识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带领学生对互联网进行探究,让学生懂得网络对我们经济生活的推动作用;3、将教材的第一目和第二目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感受到网络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4、学生的参与度较高,通过分组学习,基本能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不足之处:1、主要是情境教学的任务设置的比较多,学生做起来比较紧张,部分同学没有很好的完成任务。
2、网上购物的体验也不是很好,毕竟学生很少有银行卡和淘宝账号,享受不到网络购物过程。
3、微信朋友圈以及和微博的发布也没有办法演示,对于现下比较流行的分享方式没有办法体验也是一种缺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聆听,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