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本次物理试题共计15道选择题,每题3分,总分45分。
其中,1-11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15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分。
1.以下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XXX是“地心说”的代表B.XXX总结得出了行星的三大运动定律C.XXX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D.XXX许利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2.下列关于曲线运动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D.曲线运动一定是加速度不变的匀变速运动3.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功有正负,因此功是矢量B.能量的单位是XXX,功的单位是XXXC.能量可以转化与转移,但是总量不变D.物体发生1 m位移的过程中,作用在物体上大小为1 N 的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1J4.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一号”探月飞船顺利升空,此后经过多次变轨,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在距离月球表面200km左右的圆形轨道上绕月飞行.若飞船绕月运行的圆形轨道半径增大,则飞船的()A.周期增大B.线速度增大C.加速度变大D.角速度变大5.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机械能守恒B.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一定不守恒C.系统中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守恒D.在空中飞行的炮弹爆炸前后机械能守恒6.关于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下述几种论断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B.静摩擦力不可能对物体做功C.滑动摩擦力既可对物体做负功,也可以对物体做正功D.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7.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一小段时间后突然受一恒定水平向右的风力的影响,但着地前一段时间风突然停止,则其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5-5中的哪一个?8.如图所示,以9.8m/s的水平初速度v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为30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注意:文章中的公式和图表无法在文本编辑器中显示,请见谅。
文章已经被修改过,下面是修改后的文章:9.如图所示,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运动中无碰撞能量损失。
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v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
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时速度也刚好为零,则此时物体具有的初速度v是多少。
A.大于vB.等于vC.小于vD.决定于斜面的倾角改写:如图所示,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运动中无碰撞能量损失。
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物体从D点出发,初速度为v,沿DB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
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时速度也刚好为零,则此时物体具有的初速度v是多少。
10.如图所示,a、b、c三个相同的小球,a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同时b、c从同一高度分别开始自由下落和平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它们的落地时间相同B.运动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C.它们落地时的速度相同D.它们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改写:如图所示,a、b、c三个相同的小球,a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同时b、c从同一高度分别开始自由下落和平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它们的落地时间相同B.它们落地时的速度相同11.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子弹水平射入木块中,射入深度为d,平均阻力为f。
设木块滑行距离为s 时开始匀速前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什么。
A.木块动能的增加量等于f(s+d)B.子弹损失的动能等于fsC.子弹与木块总机械能的损失等于fsD.子弹与木块总机械能的损失等于fd改写: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子弹水平射入木块中,射入深度为d,平均阻力为f。
设木块滑行距离为s时开始匀速前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什么。
A.木块动能的增加量等于f(s+d)B.子弹损失的动能等于fsC.子弹与木块总机械能的损失等于fsD.子弹与木块总机械能的损失等于fd12.如图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为m(包括雪具在内)的滑雪运动员从距底端高为h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g。
在他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什么。
A.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B.运动员获得的动能为mghC.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下滑过程中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mgh改写:如图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为m (包括雪具在内)的滑雪运动员从距底端高为h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g。
在他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什么。
A.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B.运动员获得的动能为mghC.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下滑过程中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mgh13.如图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
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取g=10m/s,则()A.第1s内推力做功为1JB.第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2.0JC.第1.5s时推力F的功率为3WD.第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1.5W改写:如图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
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取g=10m/s,则()A.第1s内推力做功为1JB.第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2.0JC.第1.5s时推力F的功率为3WD.第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1.5W14.一重球从高h处下落,如图所示,到A点时接触弹簧,压缩弹簧至最低点位置B。
那么重球从A至B的运动过程中。
A.速度一直减小B.速度先增加后减小C.在AB之间有个确切位置速度有最大值D.加速度方向先竖直向下再竖直向上改写:一重球从高h处下落,如图所示,到A点时接触弹簧,压缩弹簧至最低点位置B。
那么重球从A至B的运动过程中。
A.速度一直减小B.速度先增加后减小C.在AB之间有个确切位置速度有最大值D.加速度方向先竖直向下再竖直向上15.如图是XXX在平直路面上启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从t1时刻起汽车的功率保持不变,由图像可知。
A.~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功率不变B.~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功率增大改写:如图是XXX在平直路面上启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从t1时刻起汽车的功率保持不变,由图像可知。
A.~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功率不变B.~t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功率增大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增大。
在实验中,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最根本目的是保证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0m/s²。
1) vB = (C-B)/0.02 = 25m/s;2) ΔEp = mg(C-A) = 0.98J,ΔEk = 0.5mvB² = 306.25J;3) ΔEp < XXX,因为XXX只考虑了物体高度的变化,而XXX考虑了物体速度的变化;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验中得到验证。
1) M = mT²/(4π²R³);2) g = GM/R² = 4π²R/T²。
1) 最小半径r = v²/(μg) = 291.6m;2) 最小半径r = v²/g = 295.2m。
18.(10分)天文观测到某行星有一颗以半径R、周期T 环绕该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卫星,已知卫星质量为m。
求:1)该行星的质量M是多大?2)如果该行星的半径是卫星运动轨道半径的1/10,那么行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大?解答:1)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卫星所受的引力为F = GmM/R²,根据圆周运动的公式,F = m4π²R/T²,两式联立可得M =mT²/(4π²R³)。
2) 行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 GM/R² = 4π²R/T²。
若行星半径为卫星运动轨道半径的1/10,则R' = R/10,代入公式可得g' = 4π²R'/T² = 400g,即行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原来的400倍。
19.(10分)在用高级沥青铺设的高速公路上,汽车的设计时速是108km/h。
汽车在这种路面上行驶时,它的轮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车重的0.6倍。
取g=10m/s²。
1)如果汽车在这种高速路的水平弯道上拐弯,假设弯道的路面是水平的,其弯道的最小半径是多少?2)如果高速路上设计了圆弧拱桥做立交桥,要使汽车能够以设计时速安全通过圆弧拱桥,这个圆弧拱桥的半径至少是多少?解答:1) 在水平弯道上,汽车受到向心力Fc和重力Fg的合力,最大静摩擦力Ffmax = μFg,向心力Fc = mv²/r,其中μ为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v为车速,r为弯道半径。
当Fc =Ffmax时,汽车刚好能够保持在弯道上。
代入数据可得r =v²/(μg) = 291.6m。
2) 在圆弧拱桥上,汽车同样受到向心力和重力的合力,最大静摩擦力不变,向心力Fc = mv²/r,当Fc = Ffmax时,汽车刚好能够保持在桥面上。
代入数据可得r = v²/g = 295.2m。
20.一辆质量为5×10^3kg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在达到一定速度后,关闭发动机滑行。
假设整个过程中阻力不变,则:1) 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是多少?2) 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率是多少?21.如图所示,ABC是一个竖直平面内的固定轨道,其中AB段是半径为R的1/4圆弧,水平段与圆弧轨道在B点相切,水平段BC的长度为L,C端固定一竖直挡板。
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A点开始静止沿圆轨道下滑,在与挡板碰撞两次后停在水平段BC之间的某处。
物块与挡板碰撞不损失机械能(即碰撞前后速率相同),不考虑空气阻力。
物块与水平段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求:1) 物块第一次与挡板碰撞时的速率;2) 物块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总路程;3) 物块最后一次滑到圆轨道底端B处对圆轨道的压力。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即F=ma,其中F是作用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在加速阶段,我们可以得到F-f=ma,而在减速阶段,f=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