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人体受到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因素的危害,引起人体健康问题的现象。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
辨识及风险评价是探明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源和危险因素的过程,以及根据危害和风险的程度对它们进行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职业健
康安全的核心就是管理危险源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一、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是指发掘和说明工作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因素对工作者健康和安全的危害及可能造成事故
的危险因素的过程。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工
作环境的健康和安全,控制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险源和危险因素,
从而提高工作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1.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对工作者会产生影响的具有物理性质
的因素,如辐射、噪声、震动、温度、湿度、通风等。

(1)辐射
辐射是现代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物理危害,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电磁波辐射等。

这些辐射源照射时如不加注意,会导致重大的健康
危害,甚至可以致癌。

(2)噪声
噪声是工作环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危害因素,如机器噪音、交
通噪音、工具噪音等。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会对人的听觉、神经
系统和心理造成损害,导致耳聋、神经衰弱、失眠等。

(3)震动
震动是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物理危害,如机械振动、工具震
动等。

长期受到高频低阶的震动环境对人体各个器官也会产生不同
程度的损伤。

2.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能够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如有毒气体、粉尘、液体、蒸气等。

(1)有毒气体
有毒气体是工作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化学危害。

在化学工厂、煤矿、印染厂等工作场所,有毒气体的排放量很大,如氨气、二氧
化硫、一氧化碳等,会严重影响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甚至可以致命。

(2)粉尘
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大量粉尘对于工作者的健康影响非常显著。

如石棉粉尘、硅尘、铁锈粉尘、木屑等,长期暴露在这些有害粉尘
中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等。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病毒等生物体产生的危害,如结核菌、肝炎病毒等。

这些生物体一旦进入人体,会引起严重的疾病,如肺结核、肝炎等,对工作者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

4.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指工作环境和组织管理导致工作者心理产生不适的因素,如工资待遇、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

长期处于这种有害的心理环境中会引起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严重影响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风险评价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风险评价是基于危害源辨识结果,对危害源的危害程度和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将危害源按其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者的有害程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建立梯度管理制度,既可以更好地保障工作者的健康与环境安全,也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评价工作环境对人体进行潜在的生理危害的可能性。

2.评价工作环境对人体进行潜在的心理危害的可能性。

3.评价工作环境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

风险评价的主要作用是分析和评估危害源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者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障工作者和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三、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控制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控制是通过改进和升级管理体系、加强设
备维护、提高操作技能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健康安全危害,保证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控制工作场所危险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从根本上控制危险源。

优先寻找危险源产生的原因,综合分析,采取根本性措施,从源头上消除或减轻危害源的危害。

2.调整工作环境。

对于工作环境直接对工人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如物理因素,就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

3.设备升级和维护。

对于环境里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通过安
装高效、低风险的设备,或者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和维修等方式进
行控制。

4.培训与创新。

在整个过程中,应该重视训练,借鉴优秀的方法,不断创新,以提高工人素质,提升安全水平。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构建全面、系统、有效
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
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
危害程度,为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