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炎的针灸治疗
2004-2-27 9:34:19
[处方1] 地仓颊车内庭合谷
[操作] 地仓透颊车,其余各穴均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日1次。
[治验] 陈××,男,32岁,1985年5月5日就诊。
口腔溃疡10余天,半年前口腔溃疡时发时作,反复发作,服药物无效。
查体:口腔上面、左右共有四处溃疡面,每处大小不同,三处溃疡面呈绿豆大小,另1处呈黄豆大,便秘,没黄,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溃疡性口腔炎。
依上方上法治疗15次而愈。
[按语] 本病属中医“口疮”范畴,胃火亢盛型,治则为清胃泻火。
地仓、颊车、内庭皆为胃经经穴,刺之以泻法,可泻胃中实火;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治之可疏泄阳明实热。
故上穴合用可获效。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针灸治疗方法
口腔溃疡亦称阿弗他口炎,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见的溃疡性损害,多发于唇、舌、颊粘膜、舌系带、软腭、咽侧壁等处,其有反复发作伴剧烈自发性灼痛为特点,病程有自限性,或在10日左右自愈,后别处又起。
发病以青壮年为多,女性略多于男性。
本病属中医“口疮”、“口疳”等范畴。
病因
口腔黏膜受到理化因素刺激,细菌、病毒感染,或免疫、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均可引起口腔黏膜溃疡。
中医认为口腔黏膜受邪热熏灼,或失于气血荣养,可致口疮。
心脾积热:过食辛辣厚味,情志不遂,小儿喂养不当,以致心脾积热,或由感受风、火、燥邪诱发,邪热循经上攻于口,或因口腔不洁,邪毒袭入所致。
阴虚火旺:素体阴虚,或病后余毒未尽,或劳伤过度,阴液不足,虚火上炎于口。
气血亏虚:平素体弱,或因禀赋阳虚,气化失调,久病不愈所致。
临床表现
心脾积热:生于唇、舌、颊内等处,如黄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的黄白色溃疡,中央凹陷,周围红肿,数量较多,疼痛剧烈,伴口干、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阴虚火旺:口内疼痛,口腔黏膜溃烂成点,溃烂数量较少,一般1~3个,周围颜色淡红,溃点不融合成片,但易反复发作,伴口干、手足心热、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气血亏虚:口疮数量较多,周围粘膜淡红或不红,轻微疼痛,伴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肢冷、面色白或萎黄,舌淡而嫩,脉细弱等。
针灸
主穴:承浆、颊车、地仓、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随证加减:舌部口疮加金津、玉液、廉泉、唇及两颊加迎香、内庭。
排骨藕汤治口腔溃疡
用百度搜索口溃保健编辑:009 更新时间:2008-4-10 21:40:09
莲出污泥而不染,其根莲藕亦为正气食材,补中益气还能清热除烦。
据香港《大公报》3月31日介绍,春天上火,就最适合用莲藕煲汤作食疗。
口腔溃疡是春天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性疾病,主要与温度、气候、个人体质、饮食及生
活习惯有关。
此外,偏食、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疾病、创伤等,也会造成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口腔溃疡频繁发作。
传统医学治疗口腔溃疡,一般用泻火解毒、清热利湿的治法。
而藕味甘、性平寒,有清热生津、除暑热、凉血止血、润肺止咳等作用。
排骨藕汤治疗口腔溃疡效果不错,藕要选择孔多、皮白的老藕。
藕入锅前先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待排骨煮到五成熟时,将段状老藕倒进汤锅,旺火煮沸后用文火煨,直到排骨、老藕炖得酥烂,加适量盐和味精,每日一次,连续一周疗效显著。
还可用藕200克,糯米50克,蜂蜜5克,白糖15克,一起熬制成蜜汁甜藕粥也很不错
食疗口腔溃疡方法介绍
用百度搜索食疗口腔溃疡编辑:佚名更新时间:2008-4-4 10:02:04 食疗口腔溃疡——鸡蛋:鸡蛋打入碗内拌成糊状,绿豆适量放陶罐内冷水浸泡十多分钟,放火上煮沸约1.5分钟(不宜久煮),这时绿豆未熟,取绿豆水冲鸡蛋花饮用,每日早晚各一次,治疗口腔溃疡效果好。
食疗口腔溃疡——全脂奶粉:选用全脂奶粉,每日2至3次,每次一汤匙,加少许白糖,开水冲服,晚间休息前冲服效果更佳。
一般2天溃疡症状即可消失。
食疗口腔溃疡——西瓜:西瓜半个,挖出西瓜瓤,挤取汁液,瓜汁含于口中,约2~3分钟后咽下,再含新瓜汁,反复数次。
食疗口腔溃疡——维生素C :将维生素C药片1~2片压碎,澈于溃疡面上,闭口片刻,每日2次。
食疗口腔溃疡——白菜根疗法: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枣10个,水煎服,每日1 2次,可治口腔溃疡。
食疗口腔溃疡——菜籽疗法:取白萝卜籽30克、芥菜籽30克、葱白15克,放一起捣烂,贴于足心,每日1次,可治口腔溃疡。
食疗口腔溃疡——苹果疗法:取1个苹果(梨也可以)削成片放至容器内,加入冷水(没过要煮的苹果或梨)加热至沸,待其稍凉后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连用几天即可治愈。
食疗口腔溃疡——核桃壳疗法:将30-50克核桃熬水两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
牙龈炎的针灸治疗方法介绍
问帮手给我写信RSS订阅邮件订阅
网站承诺:阿邦网坚持写作客观独立的立场,永远不受金钱影响。
秉承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宗旨,与您分享特邀帮手的经验和知识,帮您解决生活问题,提高生活品质。
本文系阿邦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违者必究。
针灸治疗牙科病外科病的针灸治疗针灸
标签:针灸治疗牙科病外科病的针灸治疗针灸
牙龈炎是一种最常见的牙龈疾病,累及近半数的儿童和绝大多数成年人。
其病变部位一般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不波及深层的牙周组织,患者的自觉症状也较轻微,因此,常不为人们重视。
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可能累及牙周膜,牙槽骨,而逐渐发展为牙周炎。
因此,及时治疗牙龈病,对预防牙周病是很重要的。
临床上,牙龈肿瘤、血液疾病、代谢疾病、维生素缺乏症等,都可见牙龈病变,应与牙龈炎相鉴别。
牙龈炎相当于中医学“牙痛”、“牙宣”、“齿衄”等。
辨证
牙龈炎一般无疼痛,牙龈呈深红色或紫红色,表面水肿,有时牙龈可肥大增生,刷牙时牙龈出血,是一种慢性炎症。
如急性发作,成为齿脓肿,可突然高热、头痛、咽痛、口臭,多处牙龈松软、充血水肿、剧痛,龈沟溢脓,颌下淋巴结肿大,但牙齿常不松动,仅有轻度叩痛。
1.外感风热牙龈出血、红肿,甚则糜烂,可有发热或寒热交错,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阳明实火牙龈红,肿胀疼痛,溢脓糜烂,牙龈出血,发热,便秘,口渴喜饮,口臭口热,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3.阳明虚火牙龈浮肿,时有少量出血,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牙龈炎由外感者,宜疏风清热,止血消肿;阳明实火者,宜清胃泻火、凉血止血;阳明虚火者,宜养阴生津、清火通腑。
针灸
主穴:颊车、下关、地仓、迎香、合谷、膈俞。
下关寻觅办法:
取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态,下关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
配穴:外感加外关、曲池;阳明实火加内庭、足三里、大椎;虚火加三阴交、太冲。
注意事项
保持口腔卫生。
补照海,泻劳宫,一小时见效,我用了多次,神效.
针灸穴位名,见《针灸甲乙经》卷三。
属足少阴肾经,为足少阴.阴桥脉交会穴。
为于足内测部内踝正下凹陷处。
主治候风闭塞,阴挺,失眠等。
〖别名〗阴跷穴,漏阴穴。
〖穴义〗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
[编辑本段]主治疾病
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配列缺穴、天突穴、太冲穴、廉泉穴治咽喉病症;配神门穴、风池穴、三阴交穴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编辑本段]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热则补之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