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1)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1)

判断:10*1 单选:10*1 多选:10*2 名词解释:4*4 简答:4*6 计算:1*10 材料:1*101、运输活动:使用各种运载工具(如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使运输对象(货物或旅客)实现地理位置上(空间)的位移。

2、现代运输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时、准确、安全、经济。

3、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能:①普遍性②机动性③效率和效益④服务对象和服务水平。

4、我国铁路分为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三种,国家铁路占绝对主导地位。

5、1949年,我国共有铁路营运里程21810km,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占40%)和东部沿海地区。

6、铁路系统所承运的货物主要是煤,占总货运量的46.37%,总货物周转量的32.95%。

7、我国公路按其重要性及其行政管理等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道路。

8、水路交通运输系统按距离分类为:内河、沿海、远洋,按运营分类为:班轮、租船。

9、除台湾外,全国仅23个省市自治区有内河航道,其中江苏最多。

10、长江水系—有大小通航支流3600多条,通航里程7万多公里。

11、管道可分为油品管道(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液态烃管道等)、气体管道(天然气管道、二氧化碳气体管道等)、及固体浆管道(煤浆管道等)。

12、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包括市域内交通运输和城市对外交通运输。

13、对外交通系统组成部分:❶线路❷站场❸与市内道路网和公共交通网络衔接。

14、市域内交通运输特点:❶交通运输对象以城市居民为主❷出行的距离比较短,从几百米、几公里、到几百公里,与城市的规模及形态有关❸市内的货物运输主要为城市本身的生产、生活和建设需要服务❹道路网是城市交通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网络密度远大于公路网或铁路网的密度❺各个城市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其交通类型、网络布局和结构、设施规模等各不相同,随各城市的性质、规模、结构形态、地域面积及形态、人口和工作岗位的规模及分布因素而变化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是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的正反馈关系。

15、市域内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❶城市道路系统❷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管理实施系统❸公共交通系统❹货运系统16、城市规模(万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大城市(>200)0.4-0.5 0.8-1.2 1.2-1.4 3-4大城市(《200) 1.3-0.4 0.8-1.2 1.2-1.4 3-4 中等城市/ 1.0-1.2 1.2-1.4 3-417、高速铁路列车:一般指最高运行速度超过200km/h的轮轨接触式客运列车。

最高随度可达250-350km/h(2007年的最高纪录为574.8km/h)。

18、高速磁浮列车:采用磁力驱动的高速列车,运行速度一般在300km/h以上。

19、机车按动力装置的不同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

20、电动机车以外部供应的电力作为动力,它通过两种机构获得电流:骑在第三轨上的集电靴或者在架空电线下滑行的受电弓或触轮。

21、组合货车(拖挂车):由牵引车或整车同一个或多个挂车组合而成。

牵引车和挂车通过衔接方式连接,彼此可以相对转动,因而也可称为衔接车。

22、挂车有两种:❶前后各有一个或多个轴的全挂式,由整车或带半挂式的牵引车拖带,但不把重力转给前面❷后端有一个或多个轴但前端无轴的半挂式,其前端放在牵引车或前面拖车的后端上,并把一部分重力转给前面。

23、功率:发动机功率是衡量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车辆具有的最大加速率和在坡道上行驶能维持的最大速度。

(P=0.003656Rv, P 所需的可利用功率,R 运动阻力总和,v 车辆行驶速度)24、表征稳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要素:速度、交通量、交通密度。

25、时间平均速速略大于空间平均速度,约在5%以内。

26、交通量q:单位时段内通过线路或通道上某断面的车辆数(q=n/T=1/h,T-时段,n-车辆数,h-平均车头时距)27、交通密度k(或称交通集度)是某瞬间单位线路长度L上的车辆数n。

(k=n/L=1/s,s-平均车头间距)28、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q-v-k)的关系:q=kL/T=kv29、通行能力:在一定速度要求下的最大交通量。

30、P52:示例3、示例431、对于不间断的交通流来说,度量服务水平的常用指标是运行速度,它综合反映了行驶速度、行程时间、停车频率、运行费用和交通密度等方面的影响。

32、对于间断的交通流来说,则采用总的(或平均的)延误时间来度量服务水平,它综合反映了交通运输效率、经济损失和舒适性等方面的影响。

33、平均速度随着交通量的减少而增加。

34、设计行车速度是列车在某种设计特征(主要是轨道线路几何特征)的路段上行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行车速度。

35、系统类型和等级普通铁路ⅠⅡⅢⅣ设计行车速度140(80)120(80)100(80)80(80)(km/h)36、设计运量是指线路设计年度的预测客货运量,它是确定线路设计能力的重要参数。

轨道交通设计年度分为初期、近期、远期。

37、我国生产的标准钢轨有:75kg/m,60kg/m,50kg/m,43kg/m。

标准长度为25m和12.5m两种。

38、两节钢轨之间接头的形式,按其相对于轨枕的位置,可分为悬空式和承垫式(单枕承垫式和双枕承垫式)两种。

按接头在两股轨线上的相对位置,可分为对接式和错接式,其差别在于两条钢轨的接头是否在同意横断面上。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悬接而又对接的形式。

39、两条钢轨间的标准轨距为1435mm。

40、道岔是铁路线路和线路间连接和交叉设备的总称,其作用是使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向另一条线路,或者越过与其相交的另一条线路。

道岔大都设在车站区。

41、站场包括各种铁路车站和作业场。

42、车站按运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货运站、客运站和客货运站;按技术作业特性可分为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

43、中间站设在单线或双线铁路线路上,其主要作业有:❶列车的接发、通过、会让和越行❷旅客的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收发和保管❸货物的承运、交付、装卸和保管❹零担、摘挂列车向货场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

44、中间站按到发线的相互位置可分为横列式和纵列式两类。

(1)、横列式—其特点是到发线横向排列。

这类布置具有有站坪长度短、工程投资省、便于车站值班员管理、到发线适用灵活和站场布置紧凑等优点。

(2)、纵列式—其特点是到发线纵向排列,并向逆运转方向错移一个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有效长度。

这类布置的优点是有利于组织列车不停车会车,从而提高区间通过能力;但所需站坪长度较长,且摘挂列车的调车作业不便。

45、区段站是路网上各牵引区段的分界点,其主要作业有:❶旅客运转业务❷货物运转业务❸机车业务❹车辆业务46、道路分级:❶高速道路(满足车辆长距离、快速行驶要求的主干线道路,其出入口完全受到控制,同其他道路无平面交叉,对向行车道之间设置分隔带,在各类道路中具有最高服务水平和安全性)❷干线道路❸集散道路❹地方道路47、设计交通量及其分布特性是设计的基本控制因素之一。

48、预测值是标准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它是一年内通过路段某一断面的双向交通量的总和除以一年的天数所得的平均值。

49、城市道路设计采用设计小时交通量来确定所需的车道数。

50、行车视距:(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看见前方障碍物或车辆而采取停车或避绕或超越时,车辆所行驶的道路长度)❶停车视距:驾驶员看到前方障碍物后采取紧急制动所需的距离;❷会车视距:两辆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条车道上采取紧急制动所需的距离;❸超车视距:在双车道道路上,车辆超越同一车道上的前车而不同对向车辆相撞所需的行驶距离。

51、城市道路横断面: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其特点※:52、车辆间的冲突可按方式和严重程度依次分为分流(分为不同的流向)、汇合(合为同一个流向)和穿越(与其他流向相交)三种形式。

53、菱形立交:最简单的一种互通式立交。

互通式立体交叉苜缩叶形立交:采用匝道(交织路段)消除所有的穿越冲突点定向形立交:为各个方向的车流都设置直接连通的定向匝道,保证交通的便捷、畅通和安全,是互通式立交最有效的形式。

54、航道——具有一定水域和宽度,可供船队行驶的水道。

船在航道上行驶,容易受到水流和风的影响,其航记很难保持同航道轴线平行,而往往是在航道周线左右摆动的蛇形航线。

摆动范围同风力和水流横向流速大小有关。

次摆动宽度称航迹带宽度,一般2.0~4.5倍船体宽度范围内。

55、码头前水域(港池)组成:防止船舶触底的龙骨下最小富余深度、船舶因配载不均匀而增加的尾吃水深度、备淤深度。

最小富余深度随水底土质软质程度而已,变动在0.3~0.5m(土层坚硬时取最大值)。

56、防波堤(主要用于预防波浪的侵袭,以维持海港港内水域的平稳,保证船舶在港内安全停泊和进行装卸作业)按其布置的平面位置,分为突堤和岛堤。

57、码头平面布置:顺岸式、突堤式、挖入式、离岸式。

58、码头形式按水位变化幅度和岸坡情况,横向可布置:直立式、斜坡式、半斜坡式、半直立式。

59、机场系统包括空域和陆域,陆域:飞行区、航站区、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

60、飞行区:飞机在地面活动的区域,组成: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维修机库和机坪61、陆侧:为地面和空中交通工具的转换部,主要包括三部分:旅客航站楼、货运航站楼、出入机场交通设施。

62、跑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❶空中交通管制因素❷机队组成❸跑道布置和使用方案❹环境因素。

63、跑道的方位应平行于主导风向的布置,使飞机在一年内能有95%以上的时间可在侧风风速低于容许值的情况下使用该跑道。

64、航站区的位置,应布设在从他到跑道起飞端之间的滑行距离最短的地方,并且尽可能使降落飞机的滑行距离也最短。

63.飞机质量:基本质量、商务载重旅客、行李、货物)、航程用燃油、备用燃油重。

飞机的质量决定起飞距离。

起飞长度要求按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来确定,而着陆长度按最大着陆质量确定。

65、按航站楼的功能要求进行平面(布局时,主要考虑并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1)不同类型的旅客办理手续(eg国际和国内航线,不同航空公司)是集中在一个区域顺序进行的,还是分散在不同区域内分别进行;(2)航站楼空侧边飞机停靠所需的门位数和空间,同路侧边出入机场的地面交通所需的路边线或空间之间的矛盾;(3)控制旅客从航站楼一侧进入另一侧离开之间的步行距离,使之在可接受的长度(eg300m)之内66、旅客航站楼平面布局方案图:❶线形—这是最简单一种布局方案❷廊道形—航站楼空侧边向外伸出指形廊道❸卫星形—一座或多座卫星式建筑,通过通道同主楼相连接❹转运形—飞机停放在同航站楼分开的停机坪上。

67、进站信号机—防护车站,指示列车可否由区间进入车站出站信号机—防护区间,指示列车可否由车站进入区间68、联锁——类车的进、出站和站内调车工作是根据防护每一进路的信号显示状态进行的,同时,列车和调车的进路又要靠操纵岔道来排列,因此,在有关的道岔和信号机之间,以及信号机与信号机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互制的关系叫联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