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采购与供应的组织环境》总复习资料
《采购与供应的组织环境》总复习资料
3 / 41
《采购与供应的组织环境》总复习资料
3)可以利用承包商的专业知识、技术和资源 4)可以利用规模经济 5)增加竞争性的绩效激励措施 (2)外包的缺点 1)外包的服务成本很高 2)难以保证服务质量 3)有可能在服务领域失去组织内部的专业技能 、知识等 4)有可能对绩效和风险失去控制 5)扩大了客户与最终用户之间的距离 6)有被不合格或绩效不佳的供应商关系拴住的风险 7)存在对保密数据和知识产权失去控制的风险 12.外包支出的细分 (1)细分的定义 细分是分析对外部供应商支出的一种工具,它将采购物品组合或供应商根据其优先性、价值或组织的重要 性进行分类。 (2)常用的工具 1)帕累托分析 2)采购定位模型 (3)帕累托分析 1)定义:任何要素排序中,从要素数量而言占少数的几个要素(20%)总是占据从结果而言的大部分成果 (80%)。 2)运用 :80% 的采购支出花在了 20%的供应商身上。聚焦关键的供应商。这种细分可用于将关键的几 个供应商与无关紧要的众多供应商区分开。采购的大部分精力和能量应集中于关键的,即 A 类供应商以及 从他们那里采购的产品。 3)Emment 将细分的意义总结如下: A 类物品。由于这类物品的价值高,其库存必须最小化,但因其使用量大、供应的连续性非常重要,因此 可使用准时制供应的采购方法进行补货。一般而言,大部分采购与管理控制工作应集中于此。 B 类物品。定期进行库存检查与补货,根据需求预测进行订购,并持有一定的缓冲库存以保持供应的连续 性。 C 类物品。数量大,但使用量的价值低。一般花在此类物品上的采购与管理控制工作应最少。可采用自动 化的补货方法,如“双箱”系统或“供应商管理库存”。 (4)Kraljic(采购定位)矩阵 根据所采购物品对组织的重要性以及供应市场的复杂性,矩阵分为四个象限。 1)非关键的或日常物品:保持较低的日常维护工作以降低采购成本。 2)瓶颈物品:确保供应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3)杠杆物品:利用己方在市场中的势力来保证最好价格和条款,纯粹是以交易为基础。 4)战略性物品:关注焦点在供应的总成本、安全性和竞争力。
《采购与供应的组织环境》总复习资料
资料使用说明
本资料一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必背资料,涵盖各章节知识点,请大家结合课本认真复习掌握。(2) 阶段练习,衔接与先前发的阶段练习,主要用于大家对知识点的自我检查,请大家上完新课以后认真完成 (3)样卷,用于了解考试形式,以及如何答题。
第 1 章 采购的类型
第 2 章 采购与供应中的增值
1.采购的运作目标 (1)获取适当的收入(2)内部客户服务(3)风险管理(4)成本控制与削减(5)关系与声誉管理 2.波特的价值链模型 (1)主要价值活动分为五个领域 1)进货物流 2)运营 3)出货物流 4)营销与销售 5)服务 (2)次要活动横跨各种主要活动,包括: 1)企业基础结构 2)人力资源 3)技术开发活动 4)采购
2 / 41
《采购与供应的组织环境》总复习资料
2)直接采购的优缺点 直接采购的优点: ①与租赁相比,总成本更低 ②用户对资产的使用可以全权控制 ③资产在使用的末期可能有再销售的残值 ④资本免税额可以纳税,可能有政府资助 直接采购的缺点 ①初始支出很高 ②用户承担所有的成本和风险 ③技术过时的风险 ④若只是短期使用,浪费的风险 3)租赁的优缺点 租赁的优点 ①没有初始投资 ②防止技术过时 ③事先已经知道并认可成本 ④基本没有复杂的税收 ⑤规避通胀,因为 有付款协议 租赁的缺点 ①长期支付,在经济衰退时期会带来困难 ②用户不能完全控制资产,缺乏灵活性 ③总成本可能比购买要 高 ④合同条款可能对出租人有利 (6)采购在资本支出决策中的作用 1)进行调研来识别潜在供应商 2)寻求报价并负责评标,考虑的因素包括:价格、前臵期、操作特性、期望的使用寿命、运行成本、备 件、保养时间表、保修期以及付款条件等 3)组织与管理与供应商的谈判 ,并确定双方认可的条款及条件。 4)授予合同并下订单 5)检查供应商对合同条款的履行情况 6)监控安装与安装后的绩效 7)与制造商和维修保养服务提供商合作,以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并保持其价值 10.服务的采购 (1)服务的定义: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本质上无形的且不会带来任何所有权的一项活动或利益。 (2)服务的显著特征 1)无形性 :无法对服务进行测量、称重、化学分析等定量的检查 2)不可分离性: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 3)非均匀性或变动性 :很难将服务规范“标准化”,所以难以保证客户得到的服务是一样的。 4)易腐性:不易储存性,服务无法储存起来供将来使用。 5)所有权:服务不会导致所有权的转移 (3)服务采购的主要特点 1)合同前阶段做的工作越多越好 2)组织通常会采用外包的形式获得服务。 3)需要专业化的输入,让用户/收益部门参与到服务规格的制定也很重要。 4)供应商管理是成功服务采购的一个重要因素 。 5)法律与技术方面的因素也要考虑 (4)服务质量的测量 1)服务水平的绩效标准 ①有形性 ②可靠性 ③响应性 ④保证性 ⑤共鸣性 2)监控技术 ①观察与体验②现场检查与抽样检查③商业结果与间接指标④客户/用户的反馈⑤绩效的电子监控⑥服务 提供商的自我评估⑦协同绩效考评 11.外包的优缺点 (1)外包的优点 1)支持组织的合理化与缩减规模 2)将主要精力投向组织的核心活动
4 / 41
《采购与供应的组织环境》总复习资料
(3)价值链模型的关键点 1)价值链中的每个活动都提供输入,并在加工后构成对输出的增值。 2)价值链内的各种活动是相互依赖的。 3)沿供应链增值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消除“浪费”,即非增值的活动或过程。 3.采购对增值的贡献 (1)选择与管理供应商,以便提高输入的质量,从而最终改进输出的质量 。 (2)有效的进行采购谈判与管理,以降低输入的成本 。 (3)有效率的管理采购活动,以降低交易成本 。 (4)有效的与用户部门沟通,以改进采购规格,更有效率的、以更低成本满足商业需求。 (5)有效的管理库存,是库存的获取成本和持有成本最小化。 (6)与关键供应链伙伴协作,避免浪费。 4.采购的“五个合适” (1)合适的质量 1)描述:获得具有满意质量且符合用途的货物。途径: ①准确的要求规格和质量标准 ②供应商和采购方的质量管理 2)重要性:如果达不到,则: ①货物被拒收或报废 ②可能损坏生产设备 ③产成品可能出现缺陷,不得不报废或返工 ④有缺陷的产品可能达到客户,导致产品召回、退货、索赔、声誉损害 ⑤给企业带来高成本 (2)合适的数量 1)描述:获得足够数量的货物以满足需求和保持服务水平,同时将持有的库存最小化。途径: ①需求预测 ②库存管理 ③库存补货系统 2)重要性:如果达不到,则: ①库存不足,无法满足需求 ②缺货会导致生产瓶颈和停产、闲臵时间、交货延迟、失去信誉和销售量。 ③可能订购和持有过多的库存:闲臵的库存占用资金、浪费仓库空间,有变质、失窃或损害的风险,有过 时或废弃的风险。 (3)合适的地点 1)描述:是货物运送到合适的交货点,以适当的包装和运输确保货物以良好状态安全到达。途径: ①配送计划 ②运输计划 ③包装 2)重要性:如果达不到,则: ①货物可能被送到错误的地点,产生延迟和纠正成本。 ②货物收到不必要的运输和搬运,产生相关的成本 ③可能造成运输中货物的损坏、污染或失窃 ④运输中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损害 (4)合适的时间 1)描述:保证在合适的时间交付货物以满足需求,但又不至于过早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库存成本。途径: ①需求管理 ②供应商管理
1.采购的任务 (1)供应市场监控、识别潜在的供应商 (2)供应商评估与选择 (3)处理采购或库存补货需求(请购) (4)对新的采购项目的规格(用户需求的定义)准备提供输入 (5)谈判、购买与制定合同(制定买卖双方交易的合同条款和条件) (6)订单跟催或合同管理(确保供应商根据采购订单或合同进行交付) (7)采购事务的行政管理任务:对于所有上述活动,保持采购记录、生成报表、处理文档。 2.采购的范围 (1)货物:有形的或物质化的物品,并且是可以消费的。包含两种:1)消费品 2)工业品或生产资料 (2)服务:是个人或组织所进行的,可以赋予收益但是不产生“所有权”的活动。 (3)建筑工程项目:建筑、改建、修理、维护或建筑或结构的拆除 (如墙体、道路工程、电缆线、管道 等);设备的安装(如供电、通风、供水、消防或安保系统)等等。 3.直接采购和间接采购 (1)定义 1)直接采购:采购的物品要么是用来再销售的(如零售商采购的商品),要么用来生产待销售的产品(如 制造商采购的原材料和部件)。 2)间接采购:采购任何其他的辅助性物品(包括 MRO 供应品、服务及其它运营支出)。 (2)这样区分的实际意义 1)直接采购的质量对所生产产品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而间接采购的质量通常不会影响生产过程。 2)直接采购的物料通常需要保存一定的库存以维持一定的服务水平 ,确保生产运营不出现中断或再销售 商品不出现断货,而间接采购通常实在需要的时候才进行采购。 3)直接采购更有可能是通过长期的、具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进行采购,采购的优先权在于保障供应 的安全性与持续性。 而间接采购经常是一次性的。 4)直接采购可能由采购与供应链职能部门共同完成采购,而间接采购更可能由最终用户自己来完成。 4.生产物料 制造企业使用的物料经常被分为三种类型:原材料、部件与组件以及半成品。 (1)原材料:指采掘的物质,如矿物、矿石、石油等;也包括农业与林业产品,如乳产品、水果、蔬菜、 木材 (2)部件与组件 :指供应链上游其他制造商的成品输出 。 (3)半成品 :指部分完工的产品,还不能销售给客户。 5.初级商品的采购 (1)定义 指存在于自然界并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原材料物资,包括棉花、茶叶、小麦以及大豆等农产品,也包括煤、 铁矿石、铝土矿等矿产。 (2)进行初级商品搜寻时的挑战 1)这类产品地理分布不平衡 2)价格变化显著且不可预期 因此,采购人员要关注相关因素的变化,天气状况、自然灾害、政治不稳定性等因素 (3)市场参与者
1 / 41
《采购与供应的组织环境》总复习资料
1)生产商 2)采购商 3)贸易商 4)投机商 6.再销售商品采购的显著特点 (1)底线思维 :采购人员要专注于购买可以产生高利润的商品。 (2)多品种管理 :为客户提供不同制造商的众多产品。 (3)根据供应商已有的产品规格进行采购 (4)短的反馈循环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知产品销情况的信息 (5)技术复杂度低:采购的通常是低技术复杂度物品 7.维护、维修和操作(MRO)供应品 (1)定义 指将原材料与部件转化为最终产品所必须的所有物品与服务。包括:油漆、润滑油、包装材料、清洁用品 与工业用制服等。 (2)MRO 供应品的特点 1)定期被使用,种类繁多 2)真实价值不能完全由价格反映 3)多由用户部门自行采购,所以有必要加强 管理 4)建立合适库存水平有一定的难度 8.为库存采购与非库存采购 (1)为库存采购:根据对未来需求的预测采购物品并入库存储。适用的情况: 1)独立需求的情况 2)稳定/可预测需求的情况 3)物品前臵期很长的情况 4)物品对生产运营很关键的 情况 5)法律要求持有库存的情况 6)储存时间越长越珍贵的物品 7)价格预期上涨的情况 8)需求是季 节性的 (2)非库存采购 1)为生产而采购:主要在建筑业等行业,这类行业中组织的大多数输出是为了直接响应客户的订单而制 造的“产品”。 2)按订单采购:仅仅采购那些为完成收到的客户订单所需要的物料。 9.资本采购 (1)资本货物的特点 1)产品生命周期长。(通常使用很多年) 2)获取成本高 (2)资本采购的显著特点 1)使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或“总拥有成本”的概念衡量采购成本。 2)资本资产的货币价值比较高 。 3)采购的谈判通常更加广泛、复杂和深入 。 4)资本货物的采购一般不会重复进行。 5)制定资本设备的规格通常更加困难 。 6)获得的收益常常难以评估。 (3)MRO 与资本货物采购时的考虑因素 1)MRO 采购时考虑的因素 : ①可靠性 ②成本 ③使用标准件 ④持有库存最小化的能力⑤供应商服务水平 2)资本采购时考虑的因素: ①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②资产的利用率:使用期限,灵活性 ③培训、健康与安全的要求 ④合同后的 维护保养服务 ⑤其他方案(采购、租赁或租用) (4)资本采购时的各种方案 1)成本收益分析 2)比较与评估“净现值” (5)租赁还是购买 1)租赁的定义 租赁公司与客户之间签订合同,按此合同,租赁公司购买并拥有资产,承租方租用;为使用该资产以预先 约定的时间段分期支付租金。通常,按此协议一旦支付了足够的资金,采购方有权获得完全的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