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按题型整理)一、填空题(10分)1.统计学的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或统计信息;统计学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现象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侧重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6.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
按其变异情况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称为变量。
7.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
8.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9.总量指标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说明现象总体的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1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按指标数值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
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11.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说明各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12.计量尺度的类型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根据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结果,可将统计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名义级数据,顺序级数据,刻度级数据。
13.对名义级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顺序级数据,通常可以计算众数、中位数;对刻度级数据,同样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还可以计算平均数。
14.全面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15.常用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阶段随机抽样。
1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合理划分各组界限17.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以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可以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按分组作用和任务不同,有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8.离散变量可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连续变量只能做组距式分组。
19.从统计表的内容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从统计表的形式看:统计表包括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数字资料20.平均指标可分为两类:计算均值和位置均值。
21.根据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次数分布可以分为对称分布,左偏分布,右偏分布。
22.常用的绝对变异指标有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相对变异指标有极差系数、标准差系数。
23.将总体按分组标志分组后形成的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又称次数分布数列或频数分布数列24.抽样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
25.参数估计有两种估计方法:点估计和区间估计26.总体指标也称总体参数,其主要有总体均值、总体成数、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差。
27.最优评估量的评估标准有: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28.方差分析在形式上是比较多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但本质上是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方差分析的类型有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29.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类型相关关系、函数关系30.按相关程度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按相关方向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按相关形式可以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按变量多少可分为单相关、复相关和偏相关。
按相关性质可以划分为真实相关和虚假相关。
31.样本相关系数取值范围[-1 , 1]。
32.一元线性回归系数的含义:自变量每变动一个单位,因变量平均变动情况33.判断经验回归方程拟合优度常用的数量指标是判定系数。
34.总离差平方和可以分解为可解释离差和随机误差3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可以分为回归方程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检验。
36.时间序列也称动态序列,按其排列指标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类: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平均数时间序列,绝对数时间序列按其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不同,又可以区分为时期序列、时点序列。
37.编制时间序列,最重要的是遵循可比性原则。
38.常见的动态时间序列水平指标有: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减水平、平均增减水平;时间序列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减速度、平均增减速度。
39.平均发展水平也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40.计算平均增减水平的方法有水平法和总和法。
41.增减1%的绝对值是逐期增长量和环比增减速度的比值42.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43.时间序列的总变动主要包括:长期趋势变动、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44.测定长期趋势的办法主要有时距扩大法、序时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分段平均法、最小平均法。
45.统计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个体指数、总指数;按其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特征可以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按其基期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按其对比内容不同,可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按照计算总指数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46.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综合指数,二是平均指数。
47.平均数指数有两种基本形式,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由于使用权数不同,又可以分为综合指数变形平均数指数形式和固定权数的平均数指数形式。
48.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应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指数,应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49.指数体系按指数化指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总量指标指数体系和平均指标指数体系。
50.依据各项指数对比方式不同,指数序列可以分两种:定基指数序列、环比指数序列二、单选(30分)1、某市对所有高等学校进行调查,该市某一高等学校师生有5680 人,其中学生有3600 人,教师有2080 人,该校最大的系有学生600 人。
上述数值中有统计指标()。
A.3 个B.1 个C.4 个D.02.统计指标按其说明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3 )①基本指标和派生指标②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③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④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3.变量是( 4 )①可变的质量指标②可变的数量指标和标志③可变的品质标志④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4.2000年11月1日零点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 3 )①典型调查②重点调查③一次性调查④经常性调查5.调查大庆、胜利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3①普查②典型调查③重点调查④抽样调查6.某些不能够或不宜用定期统计表搜集的全面统计资料一般应采取的方法是1①普查②重点调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7.工厂对生产的一批零件进行检查,通常采用( 2 )①普查②抽样调查③重点调查④典型调查8.若要了解月末半成品的库存情况调查人员应进行实地盘点,这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属于4①大量观察法②报告法③采访法④直接观察9.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3 )①简单分组②平行分组③复合分组④再分组10.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3 )①各组的次数均相等②各组的组距均相等③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④各组的变量值在组内均匀分布11.分组时,若某单位的变量值刚好等于某组的上限和相邻组的下线时,应将其归在( 2 )①上限所在组②下限所在组③任意一组均可④另设新组12.下列指标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 2 )①工人出勤率②农轻重的比例关系③每百元产值利税额④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13.下列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4 )①人均粮食产量②资金利税率③产品合格率④学生人数14.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4 )①动态相对指标②结构相对指标③比例相对指标④比较相对指标15.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3 )①12%②150%③11.11%④111.11%16.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程度越高,则相关系数值( 4 )①越接近于∞②越接近于-1 ③越接近于1 ④越接近于-1或117.相关系数r=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 4 )①相关程度很低②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③完全负相关④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18.在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b表示( 4 )①当x=0时y的期望值②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变动总额③y变动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变动量④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19、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1 )。
A.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B.调查资料的准确性C.设计出科学的整理表D.搞好分组前的准备工作2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距为40, 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1 ) 。
A.520B.510C.500D.48021 、若检验H 0 : 抽出一个样本,其均值,则(A )。
A. 肯定接受原假设B. 有可能接受原假设C. 肯定拒绝原假设D. 有可能拒绝原假设22 若其他条件相同,则下列诸检验的P 值中拒绝原假设理由最充分的是(A)。
A.2%B.10%C.25%D.45%23、在方差分析中,( 4)反映的是样本数据与其组平均值的差异。
A .总体离差平方和;B .组间误差;C .抽样误差;D .组内误差24、在下列假定中,哪一个不属于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4)。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B. 各总体的方差相等C. 观察值是独立的D. 各总体的方差等于零三、简答题10分1.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的联系与区别:答:二者的区别:第一,指标说明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而标志则是反映单位的数量特征;第二,指标都可以用数值表示,而标志既有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又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
二者的联系:第一,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进行直接汇总或间接计算分析而来的。
第二,随着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化,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
2.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联系:调和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都是总体标志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总量。
区别: 已知各组单位数,用算术平均数;已知各组标志总量,用调和平均数。
3.什么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它们有什么不同特点?答: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状况的总量指标。
它们不同特点有:第一,不同时期的时期指标可以相加计算,而不同时点的时点指标一般不能相加计算;第二,时期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而时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第三,时期指标数值一般通过连续登记取得,而时点指标数值通过间断登记取得。
4.简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联系:1.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2.相关分析需要依靠回归分析来表现变量之间数量相关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则要依靠相关分析来表现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相关程度;3.只有当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时,进行回归分析寻求其相关的具体形式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