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WWF——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 ,简称WWF )。
2 、CITES——濒危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Tread of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简称CITES )。
3、自然保护区本底调查——既保护区综合调查,就是对生物,非生物,社会进行调查,掌握“家底”,是保护区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分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状况三部分通过人为努力,将受威胁野生动物的一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加以人工管理和繁殖扩大种群。
4 、社区共管——当地社区和保护区对社区和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共同管理的整个过程。
5、3R 原则——减量化(Reduce ),再循环(Rrcycle ),再利用(Reuse )。
这是当今世界所推崇的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
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6、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
7、生存威胁——是指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人类侵扰压力,这种压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保护区机构实体本身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对保护区内保护对象的侵扰。
8、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简称IUCN) )。
9 、Nature Reserve——自然保护区是将具有典型性、特殊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如珍稀动植物的集中栖息或分布区、重要的自然景观区、水源涵养区、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地质构造和重要的自然遗产和人文古迹等) 以及其它为了科研、教育、监测、文化娱乐目的而划分出的保护地域的总称。
10、自然保护区资源——是指在保护区范围内分布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地形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11、标本档案——是自然保护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界多种门类的毛皮、骨骼、浸制、腊制、塑封等各种形式的实体档案,通常由标本和文字记载组成,标本档案具有易损性,直观性和真实性的特征。
12、就地保护——是以保护区的形式将野生动物尤其是濒危动物及其生境保护起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受胁物种的繁衍与进化,使之在其最佳的生境中复壮种群。
13、人为干扰——是指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对资源的改造利用等过程对自然生物系统造成的影响。
14、“5R”生活方式——Reduce:节约资源;Reevaluate: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scu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3、CITES——濒危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Tread of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简称CITES)。
15、保护区专题调查——既根据不同目的和要求,为解决基础领域某一专项问题而进行研究。
分为生物学,种群恢复,生态学三个部分。
16、迁地保护——通过人为努力,将受威胁野生动物的一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加以人工管理和繁殖扩大种群。
17、生态系统的代表性——主要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对于所要保护的那种类型是否有代表性。
18、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是指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群体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填空1、________年,美国在世界上首建了第一个以自然保护为目标国家公园名为_________,迈出了政府参与自然保护的第一步。
2 、检查监督结束后应及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_数据汇总________ 。
结果可以、、图线、________等多种方式表示。
3 、1981 年,全国人大决定将每年_________ 定为全国植树节,要求每个身体健康的中国人每年要栽植_________株树。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于日颁布,1985年1月1日实施。
1986年5月10日又颁布了《实施细则》。
年颁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0年颁布《森林法实施条例》。
5 、野生动物的产品利用包括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直接利用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6 、离体保存常用的方法包括建立____________和基于DNA 水平上的__________。
7 、自年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____________ 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_________个阶段。
8、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级别自然保护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级。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_________ 年颁布并实施。
保护和改善_________和_________ 是该法的目的之一,其所指的环境范围很广,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_________ 日颁布并实施。
_________ 日又颁布了《实施条例》。
制定该法的目的之一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并将这一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11 、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包括、、、、、。
12、年国家开始正式实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建设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
13、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指以具有一定、和的和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14、1987年5月,我国第一部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纲领性文件是由国务院环保委员会正式发布。
该“纲要”也称为。
15、中国最大的环保行动是于从1978年拉开序幕并延续至今的“三北防护林工程”。
在“三北”地区的恢复植被、、、缓解农村能源短缺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6、社区共管的内容虽然很多,核心是成立(NGO)以及制定社区共管条约和修改完善以保护社区森林资源和执行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以保证社区共管目标的实现。
17、该法于1988年11月8日公布,日施行。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该法,我国于1992月1日和日分别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选择题1、自然资源管理过程包括环节?A 自然资源系统诊断;B 管理方案设计;C 管理方案评价;D 管理方案实施2 、社区共管,是指让社区居民参与,并与保护区共同管理自然资源的管理模式。
A、保护方案的决策;B、保护方案的实施;C、保护方案的评估;D、ABC3 、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中,________是反映多度和种群丰度的一个指标,是目前自然保护区评价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指标之一。
A、稀有性;B、多样性;C、代表性;D、自然性4、间接用途是指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学功能所带来的。
A、生产效益;B、经济效益;C、社会效益;D、生态效益5、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一种通用手段和途径。
A、保护自然生态环境;B、野生动植物资源;C、监测全球环境变化;D、指导和规范人类行为;6、社区共管摒弃了保护区过去的_________管理方式,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开发。
A、开放式强制性;B、封闭式强制性;C、强制式封闭性;D、强制式开放性;7 、社区共管根据共管对象划分可分为自然资源共管,基础实施共管,__________。
A、巡护管理;B、双边共管;C、多边共管;D、文化教育事业共管;8、保护区最常用的巡护方式是________。
A、稽查巡护B、日常巡护 C 、样线巡护D、武装巡护9、是指导和控制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工作,为自然保护区争取资金和设备的重要文件,是自然保护区各项管理活动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文件。
A、管理计划;B、生产计划;巡护计划;D、宣传计划10、巡护表格的填写应在野外巡护完成时。
一般采用______填写,并保证字迹清晰。
A、钢笔B、圆珠笔 C 、铅笔D、毛笔判断题1、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
()2、人类对生境的干扰只会给生活在该生境中的物种带来危害。
()3、内陆湿地和水域资源包括湖泊、河流、沼泽和农田。
()4、社区共管的步骤主要分为准备阶段的活动与实施阶段的活动。
()5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全国或全球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6、自然保护区三个基本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缓冲区()7、名贵鱼的主要生活、栖息、繁殖区域可以划归为自然保护区。
( )8 、通常所说的自然保护区应不受人类干扰,使所保护的各类生态系统能保证维持其正常的自然生态过程,并可作为遗传资源基因库,可以为进行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和教育服务。
()9 、保护区管理计划是自然保护区开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能够保证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连续性,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10、林火对防止森林火灾具有积极意义。
()简答1、检查监督的原则。
(1)公开;(1 分)(2 )客观;(2 分)(3 )反馈;(1 分)(4 )差别。
(1 分)2 、自然保护区巡护的目的。
一是制止非法偷猎、盗伐、放牧、开荒,确保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规章得以有效实施;(2 分)二是监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活动的变化趋势;(1.5 分)三是向人们展示保护区的存在,以及保护工作人员对保护工作的兴趣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1.5 分)3、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的方式有哪些?(1)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开展生态和自然保护教育(1 分)(2 )利用标志牌、宣传廊等固定宣传设施开展宣传活动(0.5 分)(3 )通过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展览馆、标本室进行宣传(1 分)(4 )巡回宣传(0.5 分)(5 )结合政府其他宣传活动、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1 分) (6 )与当地中、小学校联合举办各种宣传教育活动(1 分)4 、自然保护巡护人员的职责包括哪些?巡护(1 分)、报告(1 分)、执法(0.5 分) 、防火(0.5 分) 、观察(0.5 分) 、监测(0.5 分) 、保护设施的维护(0.5 分) 、与社区打交道及一些保护区特别安排的工作(0.5 分)。
5、三个基本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布局绘图。
(3分) 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6 、说明保护区各功能区可从事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