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数学家
【9月23日科技名家推荐:苏步青】
1902年9月23日,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苏步青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
1919年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
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
研究生院,1931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31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载着日
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
其间,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
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
长和校长。
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获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奖.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60多篇科学论文。
2019年3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2岁。
苏步青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
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
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他在一般曲面研究中发现了四次(三阶)
代数锥面,这一重大突破在国际数学
界引起强烈反响。
他是我国第一位研究“K展空间”的专家,在放射微分集合方面在
国际数学界有不可争辩的地位。
青年时期的苏步青,就被国际数学界誉为“东方国土上升
起的一颗灿烂的数学明星”、后来他对射影微分几何、射影曲线概论研究取得巨大成就,
又被国际公认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著有论文150余篇。
撰有《微分几何学》、《射
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专著10部。
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
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创立了国际公认
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他对“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的研究,荣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
他的不少成果已被许多国家的数学家大量引用或作为重要的内容被写进他
们的专著。
苏步青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和光辉的思想,而且热爱教育,登台授课60年如一日,培养了一大批数学英才。
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着他的学生,宽厚仁慈的胸
怀包容着他的学生,苦心孤诣的钻研精神激励着他的学生。
他归纳出三条培养优秀学生的
做法,一是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才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
他们一把。
当时在中科院形成了“苏步青效应”,组建了一级级坚定的人才梯队向着数学
王国进军。
苏步青是我国教育界的泰斗,更不愧为一代数学宗师。
1931年苏步青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
由于资料、书籍少得可怜,苏步青教授再次远涉重洋,不分昼夜地翻译、抄回了46篇论文,约20多万字。
他
和陈建功教授带领他们的弟子到山洞里研究数学。
正是在这时他点燃了那块神圣高原上的
星星之火,于是才有了潘承洞、王元、陈景润等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突出贡献,才有了我国
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的一枚枚金牌。
为了纪念苏步青在数学领域和教育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由复旦大学等单位发起,国
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了“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人物百科
苏步青(1902.09.23 ——2019.03.17),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数学家,被
誉为数学之王,与棋王谢侠逊、新闻王马星野并称“平阳三王”。
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
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
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
取得突出成就。
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浙江大学数学
系主任、复旦大学校长等职。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科普中国出品,9月23日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单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