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失智老人养老设施空间环境现状问题

失智老人养老设施空间环境现状问题


问题 5:出入口设计存在隐患
大部分养老设施会采用各类门禁形式限制失智 老人擅自外出。然而,由于大部分出入口在设计时 缺少隐蔽措施,许多失智老人仍旧在看到出入口后 试图出走。例如,在某养老设施中,电梯、楼梯均 被设置为需要刷卡或者输入密码才能使用,然而护 理人员反映老人有时会尾随其他家属乘坐电梯,或 者通过未关严的楼梯门下楼(图6)。 过于暴露的出入口和门禁也会使老人有一种 “被关起来”的感觉,一些老人会因为打不开门而 狂躁甚至出现攻击性言语和行为。因而,出入口设 计不仅需要考虑到门禁系统本身的安全可靠性,更 需要进行巧妙的隐蔽措施,避免老人出走或者有被
图3:单元规模过大,护理动线过长, 降低了护理效率,护理人员难以关注 到不同老人的需求
问题 3:空间可识别性差
失智老人由于认知能力下降,空间定向能力会随之减弱。 调研中,许多失智老人养老设施的空间未考虑到可识别性设 计,引发了失智老人的一些问题行为,例如: 房间功能识别性差 养老设施中为了整齐美观,各居室房间门、公共卫生间的门 常常采用统一样式,识别性较差(图4)。一些失智老人常 常在走廊中迷失,误入他人的房间、甚至拿走物品造成其他 老人的不满,或者由于到处找不到卫生间而随地大小便。
住1位老人,设施总床位数不得 不因此降低(图1)。
图1:某养老设施中四床套间被一位狂躁型失智老人占据,降低了床位利用率
公共活动、就餐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存在矛盾
调研中看到,混居模式的养老设施 中,失智老人与其他老人往往在同 一空间中饮食、活动,没有其他空
间可供两类老人分开,因而公共空
间中会出现许多的矛盾冲突。例如, 一起活动时,其他老人对失智老人 行为表现不理解引发口角(图2);
失智老人养老设施空间环境现状问题
问题 1:混居模式带来一定冲突
从居住模式上来看,失智老人养老设施一般提供两种模式:
1、失智老人与其他老人分隔开,在独立的分区中居住(通常称为特殊护理单元); 2、失智老人与其他老人混合居住。 目前中国失智老人养老设施中,设置特殊护理单元较少,大部分养老机构中失智老人与其他老人混合居住。
然而,由于部分养老设施中未设计单人间,许多老人不得不“包房”住在双人间甚至套间中,支付昂贵的床
位费,也降低了养老设施的空间利用率。
例如,我们看到一个原本设计为
4床的套间,居住着一位无法与
他人同住的狂躁型失智老人,另 一间房则是全时陪护人员的夜间 休息室(老人无法接受陪护人员
同屋入睡,最终该4床间只能居
目前现有的养老设施将户外活动空间集中设置在建筑外部,需要离开失智老人日常起居活动区域才能到达。而养老设 施中,一名护理人员往往同时要护理多个老人,难以集体将老人们带到户外活动。因此,只有当家人来访时,才能带 老人外出“透透气”。而国外的一些失智老人养老设施注重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一定的露台或者阳光房,使得失智老人 可以在护理人员看护下随时感受户外活动、亲近自然。
又如,用餐时失智老人可能进行一
些不当行为,影响其他老人就餐 (如抢食物、扔餐具等)。一些护 理人员干脆将部分失智老人安排在
图2:由于活动空间单一,失智老人必须与其他老人在同一空间中活动,有时会发生矛盾
访谈中,一些正常老人表示,因为活动类型和需求不同,希望和失智老人 活动分开。护理人员也认为统一的活动、就餐空间无法将失智老人集中看 护,降低了护理的效率。
问题 4:对户外活动空间不够重视
研究表明,户外活动能够帮助减少失智老人的问题行为,舒缓老人情绪。然而,目前我国养老设施对户外空间设计的 重视不足,特别是一些多层和中高层养老设施中,如果没有便捷易达的户外活动空间,会无形中限制失智老人的户外 活动。 户外空间可达性差是目前养老设施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失智老人记忆力衰退、空间定向能力较差,独自外出容 易迷失,外出时一般需要其他人随同看护。
图6:楼电梯门缺少隐蔽措施,失智老人经常尝试出走
“监禁”的感受。
混合居住模式会带来一定冲突和管理上的不便。
多人间居室互相干扰 普通的养老设施中大部分居室为双人间或多人间。然而,当失智老人与普通老人共同居住在同一居室时,可
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相互干扰。例如,一些失智老人可能伴有情绪焦躁、昼夜颠倒、反复呼喊等症状,夜间会
影响同室老人休息。还有一些老人会担心“陌生”的同室老人偷窃、使用自己的物品,甚至彻夜不眠。因而, 对于这类失智老人,居住在单人间更加合适。
护理站独自用餐。
问题 2:单元规模过大
目前我国养老设施规模普遍较大,养护单元床位数量 往往在50~100床不等。这样的规模往往造成了养老设施中 的长走廊空间,空间感受更类似医院病房区或是宾馆的走 廊,十分不亲切(图3)。 同时,养护单元人数过多时,就餐、活动空间也会相 应较大,更容易产生噪音、引发失智老人的焦躁情绪,以 及对社交活动的畏缩感。 单元规模过大还会造成护理动线过长的问题。一方面, 护理人员从护理站到老人房间距离过远,服务效率会降低; 另一方面,失智老人由于认知能力衰退,需要护理人员更 加密切的关注与照料,走廊过长使得护理人员难以及时关 注到单元中各位老人的动态和需求。
图4:居室门与公共空间仓库门采用统一的形式与色彩, 老人很容易误入其他房间,或因找不到居室而感到困惑
走廊空间过于复杂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养老设施的平面结 构较为复杂,岔路、转角过多(图5), 老人在走廊中往往无法找到自己想要去 的地方,容易徘徊、焦虑不安,甚至引 发狂躁的情绪。
图5:平面动线过于复杂,交叉口过多,易引发老人的定向混乱,无法找到想去的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