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

高三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


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抗美援朝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被称为建 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 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 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 稳定的和平环境。
(3)洋务经济
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和官僚式 的管理运营,使其具有封建性;对外国资 本主义的依附,使其具有买办性;采用机 器生产,民用企业面向市场,又使其具有 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近代起步的标志, 一开设就以垄断面目出现,又呈现出有别 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特殊性。是中国早 期的官僚资本主义。甲午中日战争后破产。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它是四大家族对外依靠英、美帝国主 义,对内利用国家政权聚敛财富而形成的。 它是封建的、买办的国家资本主义,具有 明显的半殖民地特点,其特点与洋务企业 相似。
国民政府建立后,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 官僚资本形成了,十年对峙期间,通过整 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建 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抗战时 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 僚资本急剧膨胀;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 府将大量社会财富消耗在战场上,国统区 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财政金融全面崩溃, 工、农、商业纷纷解体、破产,经济处于 崩溃的边缘。
作为一种过渡经济,它更重要地表现 为革命的经济政策: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 革命路线和根据地经济建设;抗战时期的 “双减双交”和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 期的土地政策等。
2.相互关系
(1)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经 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同时其他几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 在瓦解着自然经济。
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 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 辟了道路。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肃清了 大陆的反革命残余势力,我国的社会秩 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实质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自由、开 放、充满活力。为了强占市场和掠夺原料, 其扩张过程与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息息相 关。
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品物 美价廉,市场竞争能力更强。鸦片战争后, 列强凭惜在中国强取的侵略权益,开始向 中国大量地进行商品输出。
外商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始创办一些船 坞和工厂,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 和原料产地。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 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 主,通过政治贷款,修筑铁路,开采矿山, 开办工厂等方式,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 济命脉。日本趁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 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外反动 势力的压制和排挤下,日益萎缩,证 明在中国的资本主义道路走向末路。
(2)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衰落消亡的过程 中,中国反动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 国民党政权走向覆灭。
(3)新民主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并成熟 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走向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状况最终结束。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不是明末以来资本主义 萌芽的继续和发展。其产生的条件也不 充分,自然经济的解体虽然提供了市场, 但几乎被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企业所垄 断,民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近代中国既缺乏西方式的殖民掠夺积累资 本,也缺乏近代化的集资方式,只是一批 地主、官僚为利润所驱动,把一部分剥削 所得转化为资本,投资少,规模小;技术 力量薄弱,设备和技术严重依赖外国,以 上两点决定了民族经济“先天不足”的特 点,地区分布不合理(沿海沿江)和部门 结构不合理(主要是轻工业),决定了它 “后天畸形”的特点。这两点又使民族资 产阶级带有革命和妥协的两面性。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 义经济相互勾结、相互依赖、相互矛盾。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经济、官 僚资本主义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夹 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 性。
(4)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受中外反动 经济的严重阻碍,同时在日益改变着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
3.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调动他们的 积极性,对恢复发展经济,争取国家财政 经济的基本好转将起到重要作用。七届三 中全会后,中央合理调整了工商业,使利 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 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1953—1956年完成了国家对农业、手 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公有制成为中国社会惟一的经济基础,从 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二)
一、近代中国几种经济成分的特点及发 展变化的过程
1、经济成分
(1)封建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 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自我消费和基本 生存条件。带有封闭性、保守性和滞缓性, 少有活力。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的,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 位。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 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 料,这使得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破产。其发 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解体。但整体而言, 其瓦解是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 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ຫໍສະໝຸດ 府没收了官僚 资本,使这些企业较完整地转化为社会 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 戾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6)新民主主义经济也叫中共领导下的 根据地、解放区经济。主要有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即私人经济三部分组成。其发 展趋势是逐步增强,直至战胜官僚资本和 封建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19世纪60、70年代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 出,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清政府也放 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建立后,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 本的摧残,日益萎缩。抗战和解放战争期 间更是举步维艰,进一步说明资本主义道 路在中国行不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