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发布时间:2012-8-22 浏览人数:219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一)近代前期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救国探索一、知识归类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⑴禁烟运动。

⑵鸦片战争。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

⑷边疆地区新危机及中法战争。

⑸中日甲午战争。

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⑴鸦片战争。

⑵太平天国运动。

⑶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⑷义和团运动。

3、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⑴戊戌变法;⑵辛亥革命;⑶新文化运动4、清政府的“自救”⑴洋务运动;⑵百日维新;⑶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5、近代前期不同阶级和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⑴地主阶级:①改革派: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动洋务运动。

⑵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②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⑶民族资产阶级:①早期维新派: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

②维新派与戊戌变法。

③革命派辛亥革命及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④激进民主主义者与新文化运动。

⑷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共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6、新式学堂的兴办和近代教育改革⑴新式学堂的创办:洋务运动期间和维新派创办的学堂;⑵高等学校的创办:百日维新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1898年);⑶新学制的制订: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与1905年废除科举制;⑷民国教育的改革:蔡元培的全面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二、知识深化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特点⑴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学习西方和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是紧密联系的。

⑵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为:初期模仿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后来逐步领悟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到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

⑶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大的选择是将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使中国有了最先进的革命指导思想。

⑷每一个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每一个新的探索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经验,都有继承和发展的联系。

三、若干问题1、农民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2、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3、基督教传入中国后为什么会被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所利用?⑴基督教思想中的阶级对抗因素和平等观念适应了苦难中的中国人民的政治需要;⑵破产的农民中国原有的宗教信仰发生动摇。

4、如何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不同?⑴产生背景不同;⑵有关社会经济的主张不同;⑶群众基础不同;⑷作用不同;⑸反映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

6、为什么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是由资产阶级而是由农民革命领袖提出?7、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在本质上是一次旧式的农民运动?依据:领导阶级;组织形式和革命理论;革命纲领;主要斗争对象。

8、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起义相比所表现出的新特点?⑴背景有所不同;⑵起义形式有所不同;⑶领导人的思想有所变化;⑷曾与外国人打交道,与侵略者作战;⑸提出了《资政新篇》;⑹失败的客观原因不同。

9、太平天国运动前期以反封建斗争为主,后期肩负反封建反侵略双重任务的主要原因?10、正确认识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11、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⑴原因;⑵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⑶与宗教的关系;⑷对外关系上;⑸结局;⑹影响,等等。

12、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的阶段性特点及成因?⑴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反封建和反侵略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是以反侵略为主,而且是直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

原因在于这一时期中外反动势力时战时和,以战为主,外国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的、公开的武装侵略。

⑵《辛丑条约》签订后,反帝反封建斗争是结合在一起的,突出表现为中国人民同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

因为《辛丑条约》签订后,反动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帝国主义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利用其代理人进行侵略,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趋于汇流。

13、洋务运动的目的?14、洋务派军事企业与民用企业的特点?⑴前者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⑵后者采用大机器生产,是含有资本主义成分的近代企业。

1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特点?⑴从轻工业和小规模的采矿业开始;⑵大部分企业投资小、规模小;⑶发展十分艰难;⑷与外国资本是既矛盾又依存的关系。

16、维新思想的产生(维新思想(改良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脱胎于洋务派的早期维新思想。

)17、早期维新派与康梁维新派的不同点?⑴产生时间不同;⑵人物:前者是从封建士大夫和洋务派中分化出来,后者是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知识分子;⑶思想主张:前者只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后者则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作为变法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公车上书”使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并进行了“百日维新”。

18、康、梁、严维新思想的特点?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相结合,借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理论;梁启超协助康有为撰写变法理论著作,提出变法是救亡的唯一出路;严复大力提倡西学,培养精通西学的人才。

19、康有为为什么要装扮孔子让他充当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⑴中国传统思想之深厚;⑵维新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⑶康有为的出身和经历;⑷康有为对国情的认识。

20、正确认识光绪皇帝在变法中的作用问题?光绪帝的变法并非在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他也不是什么维新派的皇帝。

他虽然借助维新派与慈禧对抗,但毕竟是一个封建皇帝,他不可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21、戊戌变法的评价?⑴从变法背景来看,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⑵从变法内容来看,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⑶从维新思想的传播来看,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⑷从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来看,是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既有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封建顽固派的权力争夺;也有“帝党”和“后党”之间的宫廷斗争。

22、比较洋务派和鸦片战争时期抵抗派、维新派和洋务派思想的异同点?⑴洋务派和抵抗派:目的相同但有不同,后者还为了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方法和步骤相同,但抵抗派的主张未实施;结果相同,都失败。

⑵维新派和洋务派:根本分歧在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而且两者的目的也不同。

2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⑴经济基础;⑵社会基础;⑶思想文化;⑷领导力量;⑸改革程序;⑹国际背景。

24、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认识与评价?⑴主观目的具有反动性;⑵本质具有落后性;⑶客观影响具有进步性;⑷实际作用具有背离性。

25、如何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26、三民主义的含义及其评价?27、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四川保路运动对武昌起义起了直接推动作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28、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29、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从组成人员、对内政策和《临时约法》来看。

30、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主要表现?⑴三民主义的局限性;⑵中国同盟会的涣散,没有充分发挥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⑶革命派不注重发动群众;⑷武昌起义后把政权交给旧官僚和立宪派;⑸被迫同意南北和谈;⑹《告各友邦书》;⑺在中外压力下,把政权交给袁世凯。

3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纲领;农民问题;政党;武装力量)。

32、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反封建思想的差异?⑴前者中外结合,在孔子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守旧思想;后者运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⑵前者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后者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改变封建土地制度;⑶前者主张和平改良,后者主张暴力革命。

33、维新派、保皇派和立宪派的区别和联系?从实质上看,立宪派是与维新派、保皇派一脉相承的资产阶级改良势力。

因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争夺的重点不一样,依次形成为三个不同段落的分称:戊戌变法时为维新派,戊戌政变后称保皇派,日俄战争后为立宪派。

但改良派是其总称,表示了它们的改良主义路线的一贯性;分称表示了它们各自的时代特征及对革命派的关系的变化。

维新运动时的维新派在于除旧布新,挽救威望,以消弭革命于方萌;保皇活动中的保皇派以保护光绪帝、反对慈禧太后为宗旨,与革命派既联系又争夺;立宪运动中的立宪派则呼吁开国会,立宪法,以挽救清朝的危亡,与革命派尖锐对立,互争成败。

在革命成为时代中心之后,立宪派又成为与革命派横向对峙的政治力量。

34、维新派与清末立宪派的比较?同:⑴都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实行君主立宪;⑵不敢发动群众,甚至仇视革命;⑶都属于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异:⑴进行改革和目的存在一定差距;⑵维新派以维护清朝统治为己任,但后者有部分参加了辛亥革命,加速清朝的灭亡;⑶两者组成成分有所不同:后者有部分清朝大员加入;⑷后者是前者演变而来。

35、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关系?⑴两者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手段和方式不同;⑵前者的活动在一定程度山配合了后者的活动;⑶前者向后者的进攻和支持袁世凯,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36、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比较?⑴背景相同,但前者是为了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后者是挽救统治危机;⑵领导者不同;⑶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性质截然相反;⑷历史地位不同;前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后者的客观积极作用无法抵消其主观反动性。

37、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的关系?⑴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部分。

⑵两者的联系:以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发动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使辛亥革命达到高潮。

38、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的本质含义?39、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40、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新文化运动兴起之间的联系?41、前期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的特点?⑴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封建历史传统持全面批判态度,表现为对孔孟儒学的政治价值观的彻底否定;⑵主张以文化作为革新社会的主要手段,认为政治革命的方法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民主化问题;⑶主张引进西方文化精神来改铸中国民众的竟声状态。

42、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孔教?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入学,隋唐初年它被神化为儒教,核心是三纲五常。

由于它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因而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