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对流传质解析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6
2018/10/7
2.3.1 概述
• 湍流传质是工业设备中常见的现象。由于湍流时质 点的脉动和涡流,过程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都 大大地强化了,但问题也趋于复杂。因此,对于这 一问题处理方法往往是根据微分方程式应用类比关 系,从流动摩擦的实验数据来确定对流传质的计算 关系。讨论三传(动量、热量和质量)类比及其定 量关系,它对于换热膜系数、传质膜系数难以直接 测定的某些情况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三传类比的分 析,还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湍流传质的机理。
m, A hm A, s A,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3
2018/10/7
2.3.1 概述
• 上式和牛顿冷却公式一样,只是表面传质系数的定 义式。确定表面传质系数的计算式是对流传质的主 要研究内容。本节的重点将放在讨论对流传质与对 流换热过程的类似点和不同点上,并阐明在什么条 件下可以利用比拟关系获得表面传质系数的计算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
2018/10/7
2.3.1 概述
n , A hc c A, s c A,
(2.3-1)
(2.3-2) • 式中:cA, s 、c A, s 分别为界面处组分A的物质的浓度 与质量浓度,单位分别为kmol/m3、kg/m3; cA, 、 A, 分别为主流中组分A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 量浓度,单位分别为kmol/m3、kg/m3; hc 为表面传质系数,单位为m/s。
2.3 对流传质
2.3.1 概述 2.3.2 层流和湍流边界层及浓度边界层 2.3.3 2.3.4 2.3.5 2.3.6
上一内容
传质边界层的微分方程组 边界层积分方程 对流传质实验关联式 干湿球温度计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
2018/10/7
2.3.1 概述
• 对流传质(又称质对流)是指当液体流经一个 相界面时与界面之间发生的质量交换。这种界 面可以是液体表面也可以是固体表面,如图2-5 所示。在对流传质过程中所传递的质量也采用 类似于牛顿冷却公式的形式来计算:
Pr a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3
2018/10/7
2.3.2 层流和湍流边界层及浓度边界层
• 当过程同时涉及质量和热量传递时,就要用到Le数, 现在来分析一下组分A向组分B中扩散,例如溶质表 面与溶液之间的质量传递时的规律。 n , A hc c A, s c A, (2.3-5) • 在贴壁处,分子扩散应满足下列质量传递方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8
2018/10/7
2.3.2 层流和湍流边界层及浓度边界层
c • 在 y 0 处,流体浓度为 c A, s,而在离开壁 y 处, c 流体浓度近似等于主流体浓度 ,这一区域称 A, 为浓度边界层,或称为传质边界层及扩散边界层。 c 称为浓度边界层厚度。这样,只有在浓度边界层内 才有最显著的浓度变化,而在浓度边界层以外则可 认为浓度梯度等于零,是一个等浓度区域。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7
2018/10/7
2.3.2 层流和湍流边界层及浓度边界层
一、浓度边界层 • 我们已经知道,由于速度在壁面附近沿法线方 向的变化出现了速度边界层,它在对流传质中 起着主要作用。同样,当流体与相界面之间有 浓度差时,由于浓度在壁面法线方向的变化, 也将会产生一个浓度变化较明显的区域,叫做 浓度边界层。浓度边界层和速度边界层、温度 边界层形状相类似,但厚度不相同,图2-5示出 了壁面法线方向流体浓度变化示意图。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0
2018/10/7
2.3.2 层流和湍流边界层及浓度边界层
二、对流传质的准则数 • 在对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研究过程中出现过许多 用以表征它们物理特性的无量纲准则数,如雷诺数、 欧拉数,普朗特数和努赛尔数等。相应地,在对流 传质过程中,我们也要应用一些准则数来表示传质 特性。分析质量、动量和热量传递(也称“三传”) 得知下列诸项可表现“三传”过程的特征。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9
2018/10/7
2.3.2 层流和湍流边界层及浓度边界层
• 由此可见,由速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的状况决定 了边界层中质量传递过程。在层流边界层中主要靠 分子扩散来传递质量,在湍流边界层中,层流底层 中质量转移主要靠分子扩散,而在层流底层以外的 湍流区中,除分子扩散外,主要靠对流传质。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11
2018/10/7
2.3.2 层流和湍流边界层及浓度边界层
a cp
• 动量扩散率 • 热扩散率
DAB • 质量扩散率 • 它们具有相同的单位: m 2 /s 。这三个扩散率中任意 两个之比都是无因次的,但不同组合下的比值,其 内涵是不一样的。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5
2018/10/7
2.3.1 概述
• 显然一切支配这两种作用的因素和规律,诸如流动 状态、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几何参数等都会影响 对流传质过程,由此可见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物理 现象。本节将从分析对流传质的边界层开始,通过 边界层微分方程的求解,阐述理论推导传质膜系数 的基本途径,揭示过程的机理。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4
2018/10/7
2.3.1 概述
• 对流传质过程是由两种作用完成的。一是对流传递 作用,在对流条件下,流体质点不断运动和混和, 把物质由一处带到另一处;二是分子扩散作用,由 于流体各处存在着浓度差,质量也必然会以分子扩 散方式传递,而且浓度梯度越大的地方,分子扩散 作用也显著。传质膜系数就是这两种作用的综合强 度指示。
1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0/7
2.3.2 层流和湍流边界层பைடு நூலகம்浓度边界层
• 1.动量扩散率与质量扩散率之比称为施密特数 Sc : DAB DAB (2.3-3) • 2.分子热扩散率与质量扩散率之比称为路易斯数 Le: Le c p DAB (2.3-4) • 3.动量扩散率与分子热扩散率之比称为普朗特数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