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14775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14775

技术交底记录表C2-1编号009工程名称交底日期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交底提要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交底内容:概况:该工程地下室底板结构标高为-5.450,顶板面结构标高广场区域内为-1.25m,主楼范围内为-0.850m。

地下室层高:主楼下部4.60m,广场区域4.20m。

其混凝土构件尺寸如下:柱截面尺寸为600×600、600×800、600×900、800×800、400×600等;墙厚300、350。

主要梁截面尺寸为500×1000、400×1000、400×1300、500×800、500×1000、300×700、300×800、300×900等;地下室顶板厚250、300mm;上部结构板厚为100、110mm等。

一、本工程模板工程构造如下:1、楼板模板:采用17mm厚胶合面板板底支撑采用50mm×100mm木方(间距300mm)做板底支撑,双钢管托梁;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脚手架排距1.1m,跨距1.1m,步距1.4m。

2、梁模板:梁侧模板采用木方作为内楞间距250mm,钢管作为外楞间距450mm,采用m12防水穿墙螺栓加固水平间距450mm,竖向间距450mm,第一道距梁底250mm。

梁模板采用17mm胶合面板作为面板,梁底支撑间距300mm。

支承为Ø48×3.0钢管。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脚手架梁两侧梁板立柱共用,梁跨方向1.1m,梁两侧立杆间距0.8m,步距1.4m。

梁高≥500mm的梁承重架增设1根承重立杆。

3、柱墙模板:竖向内背楞采用50×100木方间距225mm,水平外楞圆钢管Ø48×3.0间距450mm起步200mm,以上450mm间距;600×600柱竖向内背楞采用50×100木方4道,水平外楞圆钢管Ø48×3.0间距450mm起步200mm,以上450mm间距。

柱截面尺寸≥600时,在柱截面中间位置增设对拉丝杆一道,间距同柱箍。

二、材料选择1、模板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表面光洁度,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

2、板模板(扣件钢管架)采用17mm厚胶合面板,板底采用50mm×100mm方木支撑,承重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由扣件、立杆、横杆、支座组成,采用Ø48×3.0钢管。

3、梁模板(扣件钢管架)面板采用17mm胶合面板,50×100木方内楞现场拼制,50×100木方外楞支撑,采用m12对拉螺栓进行加固(人防部位、外墙采用带止水环的防水丝杆)。

梁底采用50×100木方支撑。

承重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由扣件、立杆、横杆、支座组成,采用Ø48×3.0钢管。

4、墙模板采用17mm厚胶合面板,木方和钢管作楞,配套穿墙螺栓m12使用(人防部位、外墙采用带止水环的防水丝杆)。

竖向内楞采用50×100木方,水平外楞采用圆钢管Ø48×3.0。

加固通过在双钢管处打孔拉结穿墙螺栓用"3"型卡子固定在双钢管上。

斜撑采用钢管+U型托。

三、脚手架安装1、立柱步距要一致便于统一搭设;立柱纵或横距尽量一致或成倍数,便于立柱纵横向水平杆件拉通设置。

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表C2-1编 号 009 工程名称 交 底 日 期 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交底提要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交底内容:2、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 高处,沿纵横向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3、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Ø48×3.0mm 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

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 ,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 处进行固定。

5、每步纵横向水平杆必须拉通;水平杆件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水平对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图:500a l a /3l a l ahhAA500l bA-A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横向水平杆 (小横杆)纵向水平杆 (大横杆)立杆a l a /36、水平拉杆、剪刀撑布置如下图示意: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保存一份。

技术交底记录表C2-1编号009工程名称交底日期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交底提要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交底内容:水平拉杆布置剪刀撑布置7、立柱、纵横向水平拉杆、剪刀撑等重要杆件的垂直偏差、水平偏差、质量等满足《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允许偏差序号项目一般质量要求1 构架尺寸(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步距)误差±20mm2 立杆的垂直偏差架高≤25m ±50mm>25m ±100mm3 纵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20mm4 横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10mm5 节点处相交杆件的轴线距节点中心距离≤150 mm6 相邻立杆接头位置相互错开,设在不同的步距内,相邻接头的高度差应>500mm7 上下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位置相互错开,设在不同的立杆纵距内,相邻接头的水平距离应>500mm,接头距立杆应小于立杆纵距的1/3 8杆件搭接1)搭接部位应跨过与其相接的纵向水平杆或立杆,并与其连接(绑扎)固定2)搭接长度和连接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类别杆别搭接长度连接要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1m连接扣件数量依承载要求确定,且不少于2个纵向水平杆不少于2个连接扣件9节点连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拧紧扣件螺栓,其拧紧力矩应不小于40N.m,且不大于65 N.m其它脚手架按相应的连接要求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保存一份。

交底内容:特别是四周的格栅,弹线保持在同一标高上,板与格栅用50mm长钉子固定,格栅间距250mm,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校正标高,并用靠尺找平。

铺设四周模板时,与墙齐平,加密封条,避免墙体"吃模"。

4.7、从墙根起步300mm立第一根立杆以后按1100mm和1100mm的间距立支撑。

4.8、水平拉杆要求设上、中、下三道。

4.9、板模周转使用时,将表面的水泥砂浆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对变形和四周破损的模板及时修整和更换以确保接缝严密,板面平整;模板铺完后,将杂物清理干净,刷好脱模剂。

板模板支撑构造详下图:5、梁模板构造5.1、梁侧模板采用木方作为内楞间距250mm,钢管作为外楞间距450mm,采用m12防水穿墙螺栓加固水平间距450mm,竖向间距450mm,第一道距梁底250mm。

梁模板采用17mm胶合面板作为面板,梁底支撑间距300mm。

支承为Ø48×3.0钢管。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脚手架梁两侧梁板立柱共用,梁跨方向1.1m,梁两侧立杆间距0.8m,步距1.4m。

梁高≥500mm的梁承重架增设1根承重立杆。

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表C2-1编号009工程名称交底日期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400400交底提要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交底内容:5.2、横板支撑钢管必须在楼面弹线上垫木方。

5.3、钢管排架搭设横平竖直,纵横连通,上下层支顶位置一致,连接件需连接牢固,水平拉撑连通。

5.4、根据梁跨度,决定顶板模板起拱大小:<4不考虑起拱,4≤L<6起拱10mm,≥6的起拱15mm;5.5、梁侧设置斜向支撑,采用钢管+U型托,对称斜向加固(尽量取45°)6、墙模板构造6.1、使用前将模板表面清理,涂刷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与混凝土接槎处。

6.2、竖向内背楞采用50×100木方间距225mm,水平外楞圆钢管Ø48×3.0间距450mm,起步200mm,以上450mm间距。

6.3、加固通过背楞上打孔拉结穿墙螺栓,水平间距450mm,竖向间距450mm。

最下面三道对拉螺栓两侧加双螺母。

6.4、地下室外墙及人防墙选用m12对拉螺栓带止水片,端头带限位片,以防地下水沿对拉螺栓渗入墙内。

6.5、斜向支撑用钢管上中下三道进行间距600mm加固以保证其稳定。

7、柱模板构造7.1、600×600柱竖向内背楞采用50×100木方4道,水平外楞圆钢管Ø48×3.0间距450mm起步200mm,以上450mm间距。

7.2、加固柱箍采用m12对拉螺栓(人防及外墙部位采用带止水环的对啦螺栓)。

7.3、模板采用17mm胶合面板作为面板。

五、模板拆除1、模板拆除根据现场同条件的试块指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百分率后,由技术人员发放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模。

2、模板及其支架在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如下要求。

在拆除侧模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1.2MPa(即用手按不松软、无痕迹),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混凝土的底模,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

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技术交底记录表C2-1编号009交底提要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3、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支的模板后拆,后支的先拆。

4、墙模板拆除A、墙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损坏时方能拆除。

B、模板拆除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外墙后内墙,先拆外墙外侧模板,再拆除内侧模板,先模板后角模。

C、拆墙模板时,先拆下穿墙螺栓,后使模板向后倾斜与墙体脱开。

不得在墙上撬模板,或用大锤砸模板,保证拆模时不晃动混凝土墙体,尤其拆门窗阴阳角模时不能用大锤砸模板。

D、门窗洞口模板在墙体模板拆除结束后拆除,先松动四周固定用的钢管,再将各面模板轻轻振出拆除,严禁直接用撬棍从混凝土与模板接缝位置撬动洞口模板,以防止拆除时洞口的阳角被损坏,跨度大于1m的洞口拆模后要加设临时支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