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教学模式

构建教学模式

高积极性,有助于普遍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集体 观念的形成和个性发展。
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理论基础和价值追求,没有一种 模式适合所有教学情境,根据具体教学活动有很多变 式,不能机械搬用。
八、常用教学模式有哪些?
7、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1)
教学流程:(1)独立学习 →(2)小组讨论 →(3)组际交流 →(4) 集体性评价(评价的对象是小组学习活动情况,包括学习成绩、 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方法等,讲究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可以 将个人实际成绩与小组平均成绩相结合)
八、常用教学模式有哪些?
2、自学——辅导模式: 理论依据:卢仲衡《自学辅导理论》
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体现教学的终 身性,利于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对老师的主导作用要 求更高。
3、引导——发现模式: 理论依据:杜威教学理论。
特点: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 眼于创造思维能力和意志培养,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 分析、判断来发展归纳、推理能力,掌握探究思维的方 法。
五、正确理解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5、提升课程管理力: 改革课程管理机制(完善制度、以 生为本、确保师生课程权利)、开齐足好国家课程(课程 安排、过程管理、考核评价)、落实常规课程管理(加强 备课、上课、作业、检测、教研、评价各教学环节动态管 理,做到有制度、有检查、有反馈、有措施,加强多元化 作业形式的探索,切实减轻课业负担,加强考试研究管 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选课系统、网络观课评课系 统、质量数据分析平台、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校内校际家 校共享平台)。
六、什么是课程实施方案
1、发展现状分析(学业水平、资源库、队伍、科研) 2、发展目标(质量、资源库、教师发展、校本课程建设、科研) 3、单元(模块)教学目标(内容) 4、课堂常规(课型、课堂要求、课堂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5、教材优化与作业系统设计(教材分析、教材优化、作业系统设
计)
6、教学常规(备课要求、格式,作业要求与数量,课外辅导形式, 培优补差方法等)
”的模式; 7、万变不离其宗,有自由发挥空间; 8、容易形成特色、打造品牌。
八、常用教学模式有哪些?
定义: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较 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1、传授——接受模式: 理论依据是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后发展为:预备(兴趣)、提示(引入)、联想(比较)、总结(结论、 形成原理)、应用(实际、生活)。 特点: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控制课堂教学,学生单位时间能 大量获得信息,学生相对被动。 派生:“传授——启发——接受模式”,“传授——讨论——接收 模式”,“传授——练习——接收模式”等。
五、正确理解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3、提升课程开发力:组建课程开发团队(科组、备课组, 开发团队,建立机制,保障体系)、整合拓展课程资源、 形成课程开发机制(制定方案、明确程序、规范流程、加 强培训、激励机制、效果监测、改进创新)、丰富课程呈 现方式(文本化教材、网络课程、微课程、活动化课程、 系列化讲座、论坛等)。 4、提升课程实施力:加强课程标准和学生状况研究、丰 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加强认知科学、学习科学和思维科 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整合学校、社会网络优质教育资 源,利用学习类新媒体、新技术,提高教与学的信息化)、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术团队、教师培养、有效性研 究、形成学校、学科、课型或教师个体特色教学模式)
四、我校的课程体系
按级别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按内容分:学科课程、德育课程、特色课程; 按类型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课程决策、组织、引导、 教师的培养。
关键:课程意识(教师是课程的主体,被授予课程 权利)、课程实施(专家指引,教学是关键)。
五、正确理解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7、学生评价标准(预习要求、课堂守则、作业完成、检测形式、 评价构成)
8、教学评估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术 考评小组、结果反馈、整改及奖惩)
七、为什么要有教学模式?
1、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固化;
2、集体的智慧、广泛认可的教学形式; 3、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4、便于年轻教师学习,快熟成长; 5、自下而上的形成机制,非强制推行,易于接受; 6、没有最好的教学模式,只有最“适合”、“管用
八、常用教学模式有哪些?
4、情境——陶冶模式: 理论依据:国外的暗示教学。
特点:强调通过情感的陶冶,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 动的潜能,使其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 况下进行学习,以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5、示范——模仿模式:适用以行为技能为目的的教学。 6、集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提
一、什么是学校的产品?
学生不是学校的“产品”,学校用来培 养学生的课程体系才是我们的“产品”,学 生只是我们特殊的服务对象。
教育本质上是一个通过提供课程产品而 促进学生发展的事业。教育是服务性行业。
二、为什么要学校课程?
国家课程改革方案和标准都是试行的,说明 不成熟,允许大胆的尝试各种新的可能。
学校课程体系:服务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培 养目标?教育方针?全面发展?个性、才智、 身心能力、适应、创造。
学校课程:学校基于国家及地方课程标准,并根 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及学校发展特点而制定的学 校执行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课程结构与内容 体系,包括学校设置的各种特色科目及选用、 增加的特色内容。
三、什么是学校课程?
1、学校的课程结构既反映了国家课程与地方 课程对课程结构的指导原则,又体现了学校对 课程结构的一定程度的主体设计。 2、学校课程方案:反映学校的自我追求,具 体包括学校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 学校执行的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课程评价、 课程的实施、管理与保障。
1、明确学校课程理念:政策研究、理论学习、专业培训、 师生认可的课程建设与发展价值观;
2、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明确建设方向(国家课程方案、未 来人才需要、本校学生特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系统 设计学校课程(统筹三级课程、丰富课程类别、加强整体 规划)、指定性化发展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