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生态城有轨电车1号线方案设计-汇报

天津生态城有轨电车1号线方案设计-汇报

主中心敷设位臵比选
周边要素分析(CBD-跨故道河段)
生态馆、规划馆:-1层为半开敞的行人通道。 CBD地区:城市主中心,主要行人在二层平台; 生态馆 规划馆
3.工程方案
主中心 北站
CBD二层平 台结构 主中心 南站
生态馆、规划馆
有轨电车敷设位 置:平台?地面
CBD 27
3.3 CBD段线位
主中心敷设位臵比选
10
1.2 线路规划
有轨电车1号线
线路:11.1km
线路:Z4生态城站-中津大道-生态谷- 中新大道,全城11.1km 预留线路接支线条件 站点:16个,平均站间距740m 车辆基地:在中津大道-中央大道西北角 规划2.5公顷用地
1 线路规划
预留接Z4,延伸至 旅游区条件
功能定位:
生态城内部骨干公交方式 外部轨道交通的接驳线 预留衔接 条件 车辆基地
20
2.5 线路运营组织
运营
车辆编组
5模块,32m长,定员300人
2.总体设计
配车数
初期:12列,单交路组织,发 车间隔6min 远期:30列,3条线贯通运营, 发车间隔2.7min
速度
初期:24km/h 全程:27分钟 双Y道岔 预留道岔 互通条件
初期:单线运营
远期:三线贯通运营
21
天津生态城有轨电车1号线方案设计
有轨电车在中津大道一侧,与车辆基地衔接方便
3.工程方案
中津大道: 1
规划宽50m,惠风溪以南段已建设 地面敷设,布臵在外侧12.5m绿化带 轨道面采用绿化或硬铺装 生态谷一侧
生态谷北 段:3930m
3.工程方案
中津大道: 段:2310m 1130m
生态谷南
滨海核心区
7
1.2 线网规划
规划研究过程
1.规划方案
综合交通规划(2008)
专项规划(2011)
近期推荐方案(2012.12)
关键:在近期推荐方案基础上,论证线网衔接关系,作为有轨电车1号线方案设计的基础。
8
1.2 线网规划
远期线网需求
有轨电车1号线
骨干主轴线,采用有轨电车能满足 兼具对外接驳和内部骨干公交功能 应近期实施
生态城建设
总体规划2015年20万人,发展实际难以实现,适度考 虑人口导入延后五年客流需求
1.规划方案
有轨电车建设
有轨电车1号线:初期南段客流量大,北段客流量小; 初期可考虑建设生态城站-CBD段 有轨电车2号线南段:到CBD距离段,客流量不大,初 期建设投资大,初期不建设
结论:
预留有轨电车1号线向中部形成支线(2号线南段)的工 程条件
地面敷设
方案:有轨电车沿生态谷红线,布设在地面, 与CBD人行平台分离。
3.工程方案
优点分析:
地面布臵有利于生态馆的景观处理 生态馆段无高架桥,投资稍低
缺点分析:
服务功能差:CBD人流主要在二层
交通干扰大:CBD地面层作为停车等功能,车 辆多,660m长有7个交叉口,交叉口过密,运 营难度大
不安全:交叉口密,柱网多,视距差
发挥有轨电车的景观优势 有轨电车与CBD地面路网关系
28
3.3 CBD段线位
主中心敷设位臵比选
平台敷设
方案:有轨电车过经八路起坡,敷设在高架平台层, 坡度能满足需求 生态馆 规划馆
3.工程方案
优点分析
服务功能好:最大程度地服务CBD地区客流,人性 化 更加安全:布臵在高架层,实现有轨电车与机动车干 扰分离,有利于保障安全 观景功能好:在高架上,更好地发挥有轨电车形象好 的功能 CBD二层平 台结构 主中心北站
预留延伸条件
11
天津生态城有轨电车1号线方案设计
目 录
2. 总体设计
12
2.1 建设必要性
有轨电车1号线:具有建设必要性
2.总体设计
是支撑地区生态宜居的发展目标和定位,支撑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地区城市快
速发展的要求 是落实地区绿色交通发展策略,实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公交层次结构,衔
接城市内外交通的要求
站场最大纵坡13 %
车辆长度32m,远期配属车数30辆 车辆基地用地可满足20辆车停放和检修
本工程钢轮钢轨车辆基地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胶轮导轨车辆基地平面布置图
近、远期部分停车及大、架修功能均需通过网络内其他用地解决。
18
2.3 系统制式选择
车辆类型选择
工程投资基本相当
钢轮钢轨的路基、轨道、车辆基地工 艺设备费用较胶轮导轨高 胶轮导轨车辆购臵费较钢轮钢轨费用 高 后期钢轮钢轨维护工程量少,成熟经 济 建安工程费 其他基本建设费 预备费 车辆购置费 静态投资 钢轮钢轨 9.77 1.36 0.89 2.40 14.42 0.50 0.01 14.93
钢轮钢轨
钢轮钢轨工程整体结构示意图
导向轨工程整体结构示意图
胶轮导轨
17
2.3 系统制式选择
车辆类型选择
车辆基地-均可满足初期停保需求
钢轮钢轨
需要设置日检线、加砂线、镟轮线 站场平面最小曲线半径25m
2.总体设计
胶轮导轨
作业流程较简单 站场平面最小曲线半径10.5m 站场最大纵坡6% 车辆长度39m,远期配属车数34辆 车辆基地用地可满足20辆车停放和检修
3.工程方案
4.2m
4.4m
顶、中、底板设置环形变形缝 设置沉降缝150mm
22.4m
先期实施范 围
CBD结构标准剖面
缺点分析
需要处理好与生态馆和规划馆的关系 主中心南站
推荐有轨电车敷设在平台层
29
3.4 CBD平台结构设计
基本要求
设计重点、难点
地面层柱网与道路红线、路口、地块建筑、 高架平台的总体布局关系 地面层柱网与地下层柱网的竖向关系 不同功能需求下,结构体系的协同变形关系 有轨电车的振动、噪音与结构方案的选择 不同项目主体的分期实施方案
是适应生态谷的复合通道功能,串联城市空间布局,满足客运需求的要求
13
2.2 客流预测
基础数据
基础
规划35万人-出行总量达110万人次/日 根据实际发展,以生态城按导入人口延后五 年计算客流量
2.总体设计
年限
初期-2018年(生态城-16万人):6.58 万人/日,高断面0.24万人 近期-2025年(生态城-35万人):17.24 万人/日,高断面0.53万人 远期-2035年(生态城-38万人):18.21 万人/日,高断面0.55万人
1.规划方案
有轨电车2号线
南段(CBD-Z4旅游区站):有建设必要性, 加强CBD对外联系,对外换乘客流均匀分布 北段:加密功能,联系北部规划预留场站,建 议视发展择机建设
基本线网
有轨电车1号线(11.1km)+2号线南段
(1.1km),要共线运营
预留内部加密,及对外延伸的条件
9
1.2 线网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
生态城规划
人口:35万人
2015年:20万人;2020年:35万人 规划总用地:34.2km2,其中建设用地为 25.50km2
1.规划方案
目标:生态宜居
生态文明的示范区、两型社会、生态宜居的 国际化滨海新城
结构:生态谷
一轴三心四片,一岛三水六廊 生态谷位于生态城的核心轴带上
建设:
起步区位于地区南部,近期重点建设南部地
区; 目前建设和人口导入速度较规划慢
6
1.1 城市发展规划
交通发展目标
轨道交通:Z2、Z4线
轨道交通对于引导生态城的发 展,加快人口导向具有重要作 用
1.规划方案
汉沽区
绿色交通规划
目标:绿色交通的出行比重在 2020年≥90% 公交:在生态谷形成骨干公交 系统,支撑建设多层次的公交 系统
滨海旅游区
目 录
3. 工程方案
22
3.1 线路工程
总体设计
基本情况
线路总长11.1km;其中桥梁高架段2.53km,占线 路总长的22.8%。 全线共设车站16座,其中13座为地面站,3座为高架 站,平均站间距740m。 CBD-故道河 桥段:2430m
3.工程方案
生态谷北段: 3930m
平面设计
最小曲线半径:位于中津大道转生态谷-R40m 其余曲线半径均大于200m
跨故道河:采用两层桥方案,上层为有轨电车,
下层为慢行交通
车辆基地方案:采用有轨电车维保、停车错层 布臵,并满足交通枢纽功能的综合方案
双Y道岔
车辆基地
3
汇报内容 1. 规划方案 2. 总体设计
3. 工程方案
4. 配套工程
5. 工程建设
4
天津生态城有轨电车1号线方案设计
目 录
1. 规划方案
5
1.1 城市发展规划
胶轮导轨:车辆依靠橡胶轮胎行走,导向轮在导轨 限制下引导车辆运行-关键部件:导向轮
16
2.3 系统制式选择
车辆类型选择
钢轮钢轨+整体道床
钢轮钢轨中间可绿化,或人行道板铺装等,景观协调 性好; 路基初期工程大,后期基本无维护
2.总体设计
胶轮导轨+路基
胶轮必须运行于普通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易产生 道路辙痕,影响城市道路景观。 运营后路面、导轨等维修量大,且影响正常运营
3.工程方案
对策、措施
选择不同的结构体系 研究地上、地下竖向关系,确定合理的柱网 综合考虑不同项目建设计划,确定先期实施
范围
研究后期实施与先期工程的衔接及细节的节 点处理 有轨电车布臵在平台中间
30
3.4 CBD平台结构设计
方案一 ——“建、桥”分离式方案
17.6m
预留刚性连接条件 预留牛腿铰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