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满堂红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 -(1)

满堂红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 -(1)

脚手架施工方案工程名称:施工单位:编制人:日期:目录一、主要依据 (2)二、施工准备 (2)三、满堂红脚手架基本构造要求和施工方法 (4)(一)脚手架基本构造要求 (4)(二)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法 (5)(三)脚手架检查、验收、使用 (7)(四)脚手架的拆除 (9)四、脚手架搭设质量要求 (10)五、脚手架搭拆安全措施 (11)一、主要依据1、施工现场平面图2、《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20063、《直缝电焊钢管》GB13793-20164、《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8、《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2011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10、《建筑施工安全核查标准》JGJ59-2011。

11、山东省建委、建管局、安全监督站等有关部门的文件规定。

12、企业与项目部的安全保证计划。

13、按照规定编制的脚手架施工方案,以确保本工程脚手架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施工准备(一)现场准备1)场地应平整、清除地上障碍物,保证钢构件进退场的道路畅通无障碍物。

2)提供构件堆放场地及施工电源,保证架料的进出方便。

3)确保施工过程中必备的主要消防设施;安装用小型设备及工具。

同时将电源接入施工作业面,提供满足施工需要的配电箱和提供夜间照明灯具。

4)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请项目管理公司协调与各专业工种施工之间的相关配合工作,确定上述施工区域的进度节点计划及现场安装电源、材料和安装机具的平面布置位置,确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二)技术准备:1)满堂红脚手架搭设前必须在现场对脚手架搭设专业施工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未参加交底的人员不得参与搭设作业;脚手架搭设人员和使用人员须熟悉掌握脚手架施工方案内容、要求和特点。

2)按规范规定和施工方案要求对钢管、扣件、脚手板、安全网等材料的质量、数量进行清点、检查、验收,确保满足设计要求,不合格的构配件不得使用,材料不齐时不得搭设,不同材质、不同规格的材料、构配件不得在同一脚手架上使用。

3)组织安排专业架设和使用人员进场并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质量交底,交底内容要有针对性,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4)架子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员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三)材料准备:本工程采用落地式满堂红脚手架,具体材料:1)脚手架钢管:脚手架杆件采用外径48mm、壁厚3.0mm的焊接钢管,其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 钢的规定,用于立杆、大横杆、斜杆的钢管长度为4-6米,小横杆、拉结杆2.1-2.3米,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使用的钢管不得有弯曲、变形、开焊、裂纹等缺陷,并涂防锈漆作防腐处理,不合格的钢管决不允许使用,同时钢管上严禁打孔。

2)扣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采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

同时在螺栓拧紧力矩达60N•m时,不得发生破坏。

3)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脚手板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两端应各设计直径为4 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

4)安全网、密目网:出厂合格证、测试报告合格证(准用证)。

不得采购等级外次品。

三、满堂红脚手架基本构造要求和施工方法(一)脚手架基本构造要求装修用满堂红脚手架要求立杆纵距和平杆步距应≤2.0m,纵向水平杆(顺水杆)每步间距不得大于1.8m。

脚手板应铺严、铺齐。

立杆底部必须平整结实,垫通板。

搭设高度在6m以内的,可花铺脚手板,两块板之间间距应小于200mm。

搭设高度超过6m时,必须满铺脚手板。

根据本工程特点,脚手架搭设高度为7.2米、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分别是:1.5 m和1.5m、立杆步距为1.8米。

立杆坐落在4mm厚架木板上。

脚手架底部内、外,加设横向扫地杆和纵向扫地杆,扫地杆距楼地面200mm。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竖向加设剪刀撑。

(二)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法1) 钢管扣件满堂红脚手架的搭设工艺流程:场地清理→安放垫板→安放底座→竖立管并同时安扫地杆→搭设水平杆→铺脚手板→搭挡脚板。

2)铺放垫木(板):垫板、底座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面积不宜小于0.1m2,宽度不宜小于220mm,木垫板长度不宜小于2跨,厚度不宜小于40mm。

为保护水泥垫层,垫板需全部铺满。

3)脚手架的简易计算:脚手架承载力要求:脚手架承载力,均布荷载应不大于270kg/㎡a. 立杆间距:1.2米,横杆水平间距:1.2米,横杆立面步距1.8米,脚手架立杆高13米,每个扣件按1.2kg/个,脚手架横杆六道到顶。

每单元脚手架面积S=1.5m×1.5m= 3.24㎡脚手架每平米所承受荷载:W=[(1.2×4×5+9×4)×3.84+1.5×4×8]/3.24=88.9kg/㎡<270kg/㎡故:满堂红脚手架符合使用要求。

4)底部立管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立管的连接必须交错布置,相邻立管的连接不应在同一高度,其错开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50mm,并不得在同一步内。

立杆间距纵横均不得超过1.2米。

靠墙、柱的立杆应离开墙、柱面40~60厘米。

顺水杆每步间隔不得超过1.5米(依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架体四周立杆应高出施工面1.2—1.5m做为防护栏杆,且水平方向防护栏杆(横杆)不得少于2根,防护栏杆四周应采取全封闭措施,在脚手架施工层四周内侧设置挡脚板。

5)大横杆应水平设置,钢管长度不应小于3跨,接头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内外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内,上下两个相邻接头应错开一跨,其错开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当水平管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其固定的间距不应少于400mm,相邻扣件中心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

6)每根立管的底座向上200mm处,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用直角扣件与立管固定。

立管一般应从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用刚性固定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固定件布置间距垂直方向不大于4m,水平方向不大于6m。

7)脚手板铺设要求:脚手板采用厚度不小于4厘米的杉木或松木板,凡有腐蚀、扭纹、破裂及大横透节者不得使用。

为了防止脚手板在使用及搬运过程中端头开裂,应在距板端8厘米处用10号铅丝箍绕2-3圈,并用钉子钉牢。

架子高度超过6米,必须满铺脚手板,花铺的脚手板,板子搭头必须绑牢,且下层满设安全网。

8)人行通道搭设要求:满堂红脚手架应设置人行操作通道,人员通道搭设宽度不小于1m,坡度不大于1∶3,采用木板铺设(横铺),每隔20-30cm设一防滑条,防滑条宜采用40×60mm方木,并多道铅丝绑扎牢固。

人行通道两边设1.2m高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并固定牢固,进出通道的栏杆、踢脚杆统一漆红白相间色,并用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三)脚手架检查、验收、使用1)脚手架按设计搭设完成后,施工队应进行全面自检,在自检的基础上,由使用单位(项目部)施工技术部门牵头,按验收要求组织施工、质量、安全、设计、审批等部门进行联合验收,验收人员对验收结论要签字认可。

2)若由总承包单位提供的脚手架和报请施工监理审批的脚手架,验收时必须请总承包单位,监理派人参加验收,并对验收结论签字认可。

3)脚手架验收应以专项施工方案和相关规定为依据,验收的主要内容有:a.脚手架的材料,构配件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b.脚手架的布置、立杆、横杆、剪刀撑、斜撑、间距,立杆垂直度等的偏差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c.各杆件搭接和结构固定部分是否牢固,是否满足安全可靠要求。

4)安全防护设施应否合符合要求。

5)满堂红脚手架检查验收的方法应按逐层进行,并根据验收的主要内容编制检查验收表,对照检查验收表逐项检查6)满堂红脚手架搭设完成后,未经检查验收或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没有整改完毕的或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的,不得投入使用。

7)在脚手架醒目的位置应挂告示牌,注明脚手架通过验收时间、使用期限、一次允许在脚手架上作业人数、最大承受荷载等。

8)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实行定期检查和班前检查制度。

9)脚手架定期安全检查一般每周一次,并应根据具体检查对象编写安全检查表,对照安全检查表的内容逐项进行检查。

10)每班作业前,班长或带班人应对脚手架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上脚手架作业。

11)如遇撞击等特殊情况时,要对脚手架的强度、稳定性、基础等进行专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

12)使用单位应根据脚手架的设计要求,合理使用,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超载。

并应遵守如下要求:13)作业面上的荷载,包括脚手板、人员、工具和材料,当设计未规定时,应按规范的规定值控制。

14)架面荷载应力求均匀分布,避免荷载集中于一侧。

15)各种材料(饰面石材、吊顶材料等)、机具等要随运随装,不得存放在脚手架上。

16)较重的施工设备(如电焊机等)不得放置在脚手架上,严禁在脚手架上悬挂起重设备。

17)脚手架在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未经主管部门同意,不得任意改变脚手架的结构、用途或拆除构件,脚手架上的安全防护设施禁止随意拆除,未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时,必须加设或改善后,方可上脚手架作业。

18)在施工中,若发现脚手架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脚手架的设计部门和安全部门,由设计部门和安全部门对脚手架进行检查鉴定,确认脚手架的安全稳定性后方可使用。

19)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或在有脚手架的部位从事吊装作业时,必须采取防电、防火和防撞击脚手架的措施,并派专人监护。

(四)脚手架的拆除1) 拆除脚手架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重点检查扣件连接固定、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根据检查结果及现场情况编制拆除方案并经有并部门批准;进行技术交底;根据拆除现场的情况,设围栏或警戒标志,并有专人看守;清除脚手架中留存的材料、电线等杂物。

2) 拆除架子的工作地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

3) 拆架前,全面检查待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出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工作。

拆架子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做到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4)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5)拆除顺序应是后搭设的部件先拆,先搭设的部件后拆,严禁采用推倒或拉倒的拆除做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