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南街小学的强晓莉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一)”。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过分数,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
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及分数除法的学习做铺垫。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
教材给出的情景初看十分简单,但是细细品味,隐藏了基本知识后面的分数乘法模型建构、画图、转化等不同的解题策略,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点。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乘法模型是一种有多种解释、丰富内涵的运算,学生需要通过漫长的学习过程不断充盈自己的认识,尤其是学生刚刚接触到分数乘法,建构的过程自然很重要,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他们的思维水平使得他们的探索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正确应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本节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这一作用,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四基”和“四能”,本节课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在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时候,我首先通过布置教室的情境导入新课,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实验操作法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把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很好的结合起来,以形论数,以数表形,把抽象的过程直观的展示出来。
3、自主探究法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碰撞,全班交流,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4、引导归纳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了计算结果,但是,还处于直观的、浅层次的思维活动中。
这时候,我采用引导归纳法,让学生观察算式左右两边的数字,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得到提升。
在本节课中学生采用如下的学法以达到这样的目标:
1、自主探究法。
分数乘法是比较抽象的运算,抛出问题之后我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加法计算、乘法计算来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和类推的方法把抽象的意义直观形象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2、转化法通过加法、乘法两种思路的比较,教给学生转化的学习方法。
3、迁移法通过前面的练习铺垫学生回顾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后引导学生用数一数、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复习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第二层次: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索计算方法。
第三层次:再次验证,拓展应用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复习旧知
通过这一环节,唤醒了学生对整数乘法的回忆,为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教授新知识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分饼的情境,提问:每人吃一张饼的1/8,3人吃这张饼的几分之几?学生很容易说出答案,接着引导学生能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来验证吗?接着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
学生展示用加法和乘法两种计算方法。
通过找这两个算式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同时,明确
1/8×3所表示的意思也就是3个1/8相加的和。
2、通过涂一涂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让学生完成书上的涂一涂、算一算。
先让学生说说3/7、5/6所表示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涂列算式,并看图写出得数。
学生可以列加法算式,也可以列成乘法算式,鼓励学生列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板书学生涂一涂、算一算的算式。
3/7×2=6/7 5/16×3=15/16
让学生观察算式中的数字和的书中的数字有什么联系。
(2)归纳计算法则。
学生观察后发现,得数中的分子分母,与算式中分子分母的关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三)应用拓展
数学故事:乌龟赛跑
(四)全课总结。
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是新理念的挑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