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摘录自:骆世明主编《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陈阜《农业生态学》、李博《生态学》…………
1、农业生态学的概念?
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上的分支,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学科。

2、生态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指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3、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有哪些?
生物组分----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构成。

环境组分----辐射、气体、水体和土体构成。

4、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⑴在组成方面不仅包括无生命的成分,也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

⑵在空间结构方面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⑶在时间变化方面系统中的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的时间特征。

⑷在内部功能方面,生态系统主要靠三大类群生物协调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完成
⑸在外部关系方面,所有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通过不断的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经过转化变为各种输出,从而推动系统的有序状态。

5、农业生态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是揭示农业生态系统各种内外相互关系的规律,探讨最佳农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生物对自然界有哪些影响?
⑴森林的生态效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增加雨量;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防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大地;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⑵淡水水域生态作用-------浮游植物能吸收水中各种矿物质养分,保持水体清洁和容氧量,对水质理化特性的变化起主导作用。

⑶草地生物的生态效应------牧草能改良土壤;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固定流沙。

⑷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对土壤肥力有调节作用;对水土资源有保持作用;可以影响农田小气候;有净化环境作用。

7、什么是生物群落?
是指在一定地段或生竟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8、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⑴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⑵具有一定的结构;
⑶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⑷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⑸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⑹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⑺具有特定的群落边境特征。

9、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影响?⑴土地的农业利用及开垦不同程度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⑵农业耕作方式对土壤野生生物种群产生影响;
⑶农田杂草防治中使用的除草剂可导致植物多样性的减少;
⑷农田杀虫剂的使用对土壤中的节肢动物有影响,对野生飞禽有破坏作用。

10、什么是食物链?
是指生物成员之间通过食取和被食取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壮结构。

11、食物链加环的作用是什么?
⑴提高生态农业的稳定性;
⑵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
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12、农业生态系统中自然信息流有哪些形式?
⑴环境与动植物之间的信息关系;
⑵植物与植物之间的信息关系;
⑶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信息关系;
⑶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信息关系。

13、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包括哪几个方面?
⑴生态破坏加剧;
⑵资源利用不合理及废弃物污染严重;
⑶外污染源污染加剧。

⑷土壤结构的破坏
⑸农民的经济负担加剧。

14、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处理哪几个关系?
⑴生态农业建设与其他农业的关系;
⑵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15、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转换应采取哪些措施?
⑴从农业发展观念上彻底转换;
⑵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
⑶从高化肥、农药投入到合理投入,有一个土壤有机质平衡和天敌平衡的重建过程;
⑷加快相关替代技术和物质投入的研究与开发。

16、生态农业常用的技术体系有哪些?
⑴农业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⑵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增加养殖技术;
⑶水流域综合治理技术;
⑷立体种养技术;
⑸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

17、什么是生态系统平衡?影响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是指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输入和输出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也称自然平衡。

影响平衡的因素有植被破坏、生物种类减少、食物链破坏。

18、如何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新体系?
⑴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
⑵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注重整体效益的清洁生产型的工业生产体系;
一、是非题(15分)
1、人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中心成分。

(F )
2、鸟类啄食有蹄类动物身上寄生虫并为该动物提供报警属于…………………………………………………………………………………………
二、单项选择(15分)
1、晚稻、中稻、早稻为( B )生态型
A、温度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2、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 D )
A、0.01%
B、0.4%
C、0.2%
D、0.1%
3、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A)
A、同等重要性
B、有主次之分
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
D、可替代性
4、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 D )类型食物链
A、捕食
B、腐食
C、混合
D、寄生
……………………………………
……………………………………………………
三、名词解释(15分)
1.群落演替
2.化感作用
3.生态型4成本外摊5生物学放大作用…………………………………………………………………………………………
四、简答题(25分)
1、农业生态系统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及其正确处理。

……………………………………
……………………………………………………
五、论述题目(30分)
1、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方面着手论述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技术途径。

(仅供参考,如回答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2、分析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论述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技术措施。

(仅提供纲要,每点应作适当解释)
1.群落演替:指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环境随时间发生有序变化的现象
2.化感作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的有利或不利的作用,为一种特殊的种间关系
3.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
……………………………………………………3)农田杂草防治措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杀虫剂及其使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放牧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6)作物间套轮作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7)农业动植物品种改良对农业生态系统中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技术措施: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