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试题文科综合第一部分政治理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A.实践性 B.科学性C.阶级性 D.革命性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绝对性和相对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C.普遍性和特殊性 D.必然性和偶然性3.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地理环境的优劣B.人口素质的高低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综合国力的强弱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说明意识活动具有 ( )A.目的性 B.计划性C.选择性 D.创造性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C.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6.真理的根本属性是()A.有用性 B.相对性C.选择性 D.创造性7.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D.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8.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9.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开始于 ( )A. 1956年 B.1978年C. 1992年D. 1997年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培养“四有”公民 B.弘扬传统文化C.促进经济发展 D.推动民主进程1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最终实现共产主义C.发展生产力 D.坚持理论联系实际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是()A.一切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 B.社会主义法制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13.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是()A.祖父母、外祖父母 B.父母C.兄姐 D.其他近亲属14.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是()A.社会危害性 B.人身危险性C.刑事违法性 D.应受刑法处罚性15.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诉讼的是A.某饭店因某乡镇人民政府拖欠其10万元人民币就餐费提起的诉讼B.某公司因不服某市地税局行政处罚决定提起的诉讼C.公民王某因对某公安派出所不允许其改名而提起的诉讼D.个体户田某因在一次卫生执法检查中被执法人员殴打致轻伤而提起的诉讼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6.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经验论和唯理论 D.理论主义和非理论主义E.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直接具体 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间接抽象E.感性认识和理论认识相互渗透18.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理由是 ( )A.新生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B.新生事物吸取了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C.新生事物增加了旧事物容纳不了的新内容D.新生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E.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9.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表明 ( )A.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 B.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C.人的本质是显示具体的 D.人的本质决定于它的社会性E.不同社会关系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20.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E.人力资源有时得到充分发挥2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 )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做主C.依法治国 D.环境污染少E.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22.关于“一国两制”,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 )A.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B.“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力求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D.按“一国两制”原则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包括国防、外交在内的高度自治权E.“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2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客体是 ( )A. 国家权利 B.国家机关C.国家事物 D.经济文化事业E.社会事物24.依据债的发生根据,可以把债划分为 ( )A. 合同之债 B.侵权行为之债C.不当得利之债 D. 无因管理之债E.借贷之债25.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成立的基本条件为 ( )A. 依法成立 B.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C.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D.在法律上享有特权E.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辨析题(请对所给命题进行辨别、分析。
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6.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
2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的数量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8.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意志决定的。
四、材料题(本题共10分)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改革开放以前,我们过高地估计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切合实际,导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误。
邓小平在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时指出:“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
……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008年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第3页(共10页)材料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是错误的。
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取得了旧中国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成就,初步地但有力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开始进行的,面临的现实基础比较薄弱。
材料3我们要经常记住,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例如煤产量,一九七八年,美国商品煤五亿九千九百多万吨,苏联原煤七亿二千四百万吨,我们去年的原煤也达到六亿三千多万吨,似乎不算少。
但是,按每人平均占有量计算,我们就少多了。
……总之,我们拥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的决心。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2卷材料4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1版,第3卷请回答:(1)材料1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2,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
(3)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4)结合材料4,回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第二部分大学语文五、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30.下列句子中“而”用作连词,可译作“却”、“但是”的是 ( )A. 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B.择其善者而从之C.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D.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31.司马迁塑造“飞将军”形象的作品是 ( )A.《廉颇蔺相如列传》 B.《李将军列传》C.《陈涉世家》 D.《垓下之围》32.唐朝诗人自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 ( )A.香山居士 B.白石道人C.青莲居士 D.淮海居士33.《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所属的朝代是()A.清 B.宋C.元 D.明34.关于王安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C.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D.作品集为《临川先生文集》35.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B.《红楼梦》原名《石头记》C.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D.我国古代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的一部伟大作品36.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 )A.《楚辞》 B.《诗经》C.《玉台新咏》 D.《乐府诗集》37.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 ( )A. 杜牧《江南春》 B.陶渊明《归园田居》C.王维《山居秋暝》 D.孟郊《游子吟》38.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 )A.《春秋》 B.《左传》 C.《国语》 D.《史记》39.苏轼《前赤壁赋》的文体是 ( )A.古赋 B.骈赋 C.律赋 D.文赋40.曹操《短歌行》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借喻 B.拟人 C.暗喻 D.借代41.下列属于南宋豪放派爱国词人的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42.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是 ( )A.《老人与海》 B.《我的大学》 C.《百年孤独》 D.《高老头》43.堪称中国现代新诗奠基之作《女神》的作者是 ( )A.鲁迅 B.丁玲 C.郁达夫 D.郭沫若44.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小说 ( )A.《龙朱》 B.《茶馆》 C.《断魂枪》 D.《超人》六、文言文翻译(将每题画线处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3分,共15分)45.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谏逐客书》)46.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传》)47.广日:“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史记·李将军列传》)48.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庄子·秋水》)49.庄公寤生,惊姜氏。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共20分)短文一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
到了半坡氏族时期,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石屋。
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
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
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
于是,经过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