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试题 .12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越大越难刹车,表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减小惯性C.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D.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答案】D惯性的量度是质量,和其他的因素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惯性2.仅仅16岁零9个月15天,杭州女孩叶诗文的成就已“前无古人”。
2012年12月16日凌晨,她以破赛会纪录的成绩勇夺短池世锦赛女子200米混合泳冠军,仅仅两年时间,她便成为中国游泳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锦赛、短池世锦赛和亚运会冠军于一身的全满贯。
叶诗文夺得冠军说明她在这次比赛中下列的哪一个物理量比其他运动员的大()A.跳入泳池的速度 B.终点撞线时的速度C.全程的平均速率 D.掉头的速度【答案】C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短就会获得冠军,即全程的平均速率大;故选C。
【考点】平均速度;平均速率3.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质点在4s末速度相等B.前4s内A、B之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4s末两质点相遇C.前4s内A质点的位移小于B质点的位移,后4s内A质点的位移大于B质点的位移D.B质点先加速后减速,8s末回到出发点【答案】BA、x-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故A错误;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出发,4s末位移相等,故B正确;C、前4s内A质点的位移等于B质点的位移,故C错误;D、B质点的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运动图像4.如图所示,、两球质量均为,它们之间用水平轻弹簧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球同时被一水平轻绳固定于墙上,用水平力将球向右缓慢拉并达到平衡,现突然撤去外力F ,关于此瞬间A 、B 的加速度、正确的是( )A .B .C .D . 【答案】D撤去F 前,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 .撤去F 的瞬间,弹簧的弹力没有改变,则此瞬间A 所受的合力仍为零,则其加速度;对B 球:合力大小等于F ,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故选D 。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5.如图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A 、B 质量分别为6kg 和2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在物体A 上施加水平方向的拉力F ,开始时F =10N ,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到45 N 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 取10 m/s 2)( )A .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B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C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F >12 N 时,开始相对滑动D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F >18 N 时,开始相对滑动【答案】A对B 分析,当AB 间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A 、B 发生相对滑动,则,对整体分析,知当拉力达到48N 时,A 、B 才发生相对滑动。
故选A 。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斜劈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块以某一初速沿斜劈的粗糙斜面向上滑动,至速度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斜劈始终保持静止。
在物块向上、向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 )A .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B .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C .地面对斜劈的支持力始终大于(M +m )gD .地面对斜劈的支持力始终等于(M +m )g【答案】BA B m A F B A a B a m F a A 2=m F a A =m F a B 2=m F a B =A a 0=B F a =m 2A B B m ga 6m /s m μ==A B F m m a 86N 48N =+=⨯=()物块的加速度始终沿斜面向下,把加速度分解,水平分加速度始终向左,竖直分加速度始终向下;对整体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所以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始终向左;对整体竖直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所以地面对斜劈的支持力始终小于(M +m )g ;故选B 。
【考点】弹力;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7.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A .NB .mC .sD .km【答案】BC 七个基本单位:长度m ,时间s ,质量kg ,热力学温度(Kelvin 温度)K ,电流单位A ,光强度单位cd (坎德拉),物质量mol故选BC 。
【考点】国际单位制8.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伽利略用该实验证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C .用甲图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更方便进行实验测量D .用丁图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答案】ABDA 、伽利略通过本实验间接证实了小球做匀加速运动,故A 错误;B 、甲乙丙均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故B 错误;C 、由于伽利略时代靠滴水计时,不能测量自由落体所用的时间,伽利略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由于沿斜面下滑时加速度减小,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这个方法叫“冲淡”重力,故C 正确;D 、丁图实验,直接就是重力的作用,不能说放大,故D 错误。
故选ABD 。
'f ma =()''M m g N ma +-=()''M m g ma N +-=【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9.“蹦极”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
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 点自由下落,图中a 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 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 是人静止地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空气阻力不计,则人从P 点落下到最低点c 的过程中( )A .人在Pa 段作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 .在ab 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超重状态C .在bc 段绳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人处于超重状态D .在c 点,人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为零【答案】ACA 、在Pa 段绳还没有被拉长,人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A 正确;B 、在ab 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受到的合力向下,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所以B 错误;C 、在bc 段绳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人受到的合力向上,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所以C 正确;D 、在c 点,绳的形变量最大,绳的拉力最大,人受到的合力向上,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所以D 错误。
故选AC 。
【考点】超重和失重;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二定律10.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质量为m 的小球套在圆环上。
一根轻绳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手拉住。
现拉绳,使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
在移动过程中手对绳的拉力F 和轨道对小球的弹力F N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F N 变大B .F 不变C .F N 不变D .F 变小【答案】CD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可看做匀速运动,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由图可知△OAB∽△GFA 对应边成比例即:, 当A 点上移时,半径不变,AB 长度减小,故F 减小,N 不变。
故选CD 。
【考点】共点力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G F N R AB R==1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A 、B 两物体,B的质量是A 的2倍,B 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F B =2N ,A 受到的水平力F A =(9-2t )N (t 的单位是s )。
从t =0开始计时,则( )A .A 物体在3s 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1/3B .t >4s 后,B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t =4.5s 时,A 物体的速度为零D .t >4.5s 后,A 、B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答案】BDAB 、设A 的质量为m ,则B 的质量为2m ,在两物体没有分离时,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B :设A 对B 的作用力大小为N ,则, 解得:;当t=4s 时,N=0,此后A 、B 分离,B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t=0时,;t=3s 时,,则A 物体在3s 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倍,故A 错误B 正确; C 、t=4.5s 时,A 的加速度为,说明A 仍在做加速运动,速度不为零,而且速度方向与B 相同,故C 错误;D 、t >4.5s 后,A 的加速度,而B 的加速度不变,则知t >4.5s 后,AB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故D 正确。
故选BD 。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0分。
12.如图甲所示为一拉力传感器,某实验小组在用两个拉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中,获得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
根据这个图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实验时两只手边拉边向右运动,与两只手静止时对拉得到的结论有没有变化? (填“有”或“没有”)【答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没有A B F F 112t a 3m 3m+-==BN F 2ma +=N 164t =-111a 3m =25a 3m =511A A F 2a m m ==A a 0<(1)图像完全对称,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2)两只手对拉与一只手拉另一只手不动,对传感器的力是相同的,所以图线没有变化.【考点】牛顿第三定律13.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可知三根绳子的拉力。
回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__A.钩码的个数N1=N2=2,N3=4B.钩码的个数N1=N2=N3=4C.钩码的个数N1=3,N2=4,N3=5D.钩码的个数N1=3,N2=1,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中________是正确的。
(填“甲”或“乙”)【答案】(1)BC (2) A (3)甲(1)对O点受力分析如图,OA OB OC分别表示三个力的大小,由于三共点力处于平衡,所以OC等于OD,因此三个力的大小构成一个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