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课 三国鼎立

第13课 三国鼎立

第13课三国鼎立
【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线索就是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基本问题是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诸葛亮治蜀。

三国鼎立的形成相对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是一种进步,也为三家归晋创造了条件。

【学生情况分析】初中学生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对影视作品和评书
的感性认识上.缺少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进行理性认识和理性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a.通过对官渡之战的了解和曹操统一北方原因的认识,以及对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b.通过对"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式图","官渡之战形式图","赤壁之战形式图","三国鼎立形式图"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史图结合认识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观察分析历史地图,使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经过,掌握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图史结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形成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全面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曹操的政治,军事谋略,体会诸葛亮等人的政治谋略和军事艺术,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和个人修养的崇高境界.
【教学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及其结果
【教学难点】历史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探究活动课。

【教学过程】
事?为什么后人推崇他?
考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形势图》精神,也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积极的入世的精神。

三、总结本课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三国鼎立形成的基本线索即: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阀割据――>北方袁绍,曹操壮大――>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孙,刘打败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在尊重《标准》,分析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我设计了本课的教案。

力求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为学生学习服务”“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通过历史问
题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通过揭开“诸葛亮借
东风”这一事件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分清文学作品和历史真实之间的距离,并用
科学的观点看待历史;通过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使学生学会搜集有用的资料
和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并以此逐步突破难点;通过对曹操的评价,学会
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在争论中学会得出结论的方法。

作业课后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