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堽城镇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四年级语文学科试卷及试题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试题质量分析
1
依据试题内容分析,试题中“积累运用”、“阅读”、“习作”题目比例大约为:5:2:3。

其中,“积累运用”中包括有:写出拼音表示的字词、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猜字谜、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空、按要求写句子,按据所学内容填空、乱句重组等,题型不但全面,而且灵活多样。

“阅读”又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分:“课内”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以及对修辞方法的运用;“课外”则是对课内的补充与延伸,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习作”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的好伙伴”。

2、试题难易程度分析
从题目的设计来看,试题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学生识字与写字、阅读和习作的要求,从题目涉及的内容来看,不但涉及到全册的知识点,而且还注重了对课外背诵的国学经典的考查,试题难易适度,题型灵活多样,既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又能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及阅读与习作的能力有了较准确的判断。

较好的发挥检测这一指挥棒的作用,可谓是一份高质量的好题。

3、知识点涵盖与课程标准对应分析
统观全题,试题中仅仅依靠记忆来得分的题目少之又少,试题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习惯的养成,这也正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二)试题质量评价
1、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查,题型全面,覆盖面广,难易程度比较适中,注重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察、培养、提高。

尤其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积累运用的考查,更注重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试题本着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特点,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才达到了最终目的。

2、试题自身的特点
(1)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统观全题,需要学生仅凭借记忆能做的题目,不足20%,如:拼音写词语、补充词语、按要求填空,而大部分题目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先搜寻到已知,再依据题目要求,转换成需求的答案,考查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2)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外延性。

用课上学到的方法来解决类似的问题,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与拓展;课外阅读的片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读来有兴趣、有乐趣,是全身心的参与到阅读中。

(3)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

试题中从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习作等题目的设计均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其实,这才是考试这种指挥棒应该发挥的作用,它在引领着教师的教,更引领着学生的学。

(三)对于命题的建议
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篇目较多,可适当增加课文内容填空的相关题目。

二、试卷分析
(一)成绩统计
从成绩统计来看,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仍有个别学生还没有达到及格线,没能很好的完成本学年的学习任务。

学生的优秀率也比较低,因此提高平均分,
转变后三分之一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帮他们“跳一跳”够得着目标,是今后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与分析
1、第一大题“识文断字”中第1题,写出拼音表示的字词。

这个题目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字词,对于后进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而且平时他们都比较熟悉看拼音写词语,这种题型的出现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今后要针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多加训练,引导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出错较多的字是“汤”和“烫”混淆,“臀”字个别学生写错。

2、第2小题选择正确读音中部分学生将“骨髓”的“髓”选为二声。

3、第二大题斟词酌句学生答题较好,基本无误。

4、第三大题中的“根据课文理解填空”第1、2小题出错较多,第2小题超出课文内容,出错严重。

5、《国学经典》题目学生答题较好,得分率较高。

6、课内阅读部分,学生答题较好,对于拟人的修辞方法掌握较好,多音字“场”选二声是出错较多。

关于课外必读书目的阅读,大部分学生能正确作答,但理解概括性不强,由此看出,对于阅读课外书,教师平时落实较好。

4、习作一题学生答题较好,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今后教学建议
1、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以课堂为舞台,以阅读教学为根据,在课堂教学中,抓学生词语积累的习惯,在阅读课上及课外,抓学生阅读的习惯,培养阅读的能力,逐步养成“处处皆语文”的习惯。

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主性,让我们的学生来爱语文,才能学语文、学好语文。

其实,“爱是尊重”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教育观念。

教学中的设计应该用爱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在每一节课之前,做好“预习”的收集工作,做到每一课都有的放矢,
让有限的课堂发挥无极限的作用;在每一节课后发挥“限时作业”的诊断作用,利用作业中反馈的信息,来随时调整课堂教学。

3、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4、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受到作品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5、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引导学生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做到真正有感而发、有感才发。

在习作引导中,让学生充分发挥积累的作用,将学生平时积累的词语、佳句在习作中能用得上、用得妙,不怕学生用不好,就怕学生不用。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说”的练习,每到一妙处,让学生参与其中,大胆的说,尽情的仿说,以达到习作训练的目的。

王慧芬
2016-6-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