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3分)⑴惩山北之塞()⑵吾与汝毕力平险()2004年青海省西宁⑶河曲智叟亡以应()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9 ~ 13题。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甚矣,汝之不惠!译文:(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译文:(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8.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答: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007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译文: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按要求答题。

(22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译文;⑴惩()山北之塞⑵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25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答:2个。

.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26第三层: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

智叟不智;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27答:答:年江苏省扬州市200512(分)2007年甘肃省兰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一15题.(12分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11(分)))(②杂然相许)山北之塞(①惩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⑴以应(担者三夫(③遂率子孙荷)④河曲智叟亡)..)分)………(.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22已:⑷无陇断焉断:惧其不已也⑶且焉置土石、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A)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俯身倾耳以请(、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送东阳马生序》⑴甚矣,汝之不惠!译文:既出,得其船……、其妻献疑曰C译文:⑵何苦而不平、得之心而寓之酒也(D《醉翁亭记》处处志之《桃花源记》投诸渤海之尾)“河阳”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13分)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

分)“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2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_____________;阳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②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⑶衡(衡山)阳“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14无限,而.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15”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人为你感叹。

(2分),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

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答:二人的评价。

(4分)2007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答:二、阅读理解(45分)年四川达州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20088-6(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10(题。

分)分)14(题。

20~16,完成(三)阅读《愚公移山》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1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初生牛犊不怕虎”。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2分)答: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题。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A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3分)A.惩山北之塞B.聚室而谋曰《满井游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惩前毖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不谋而合.以残年余力D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分)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亡羊补牢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译文: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11.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分)(23分)1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A.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答: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2008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语文试题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一)(8分)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___________________D10.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

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邻人之遗男也“”;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2008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1.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

(3《列子》【甲】《愚公移山》(节选)分)答:【乙】小儿不畏虎2009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年浙江省金华市愚公移山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16.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

(3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③〔意〕估计词(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4 序号例句词义分)亡①河曲智叟亡以应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③)固不可彻(())惩山北之塞((1 2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17 )虎亦寻卒去(4(3()甚矣,汝之不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译文:分)翻译下面文言语句(17.418 ___________________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1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文:(220092(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Ⅹ”18.年四川省成都市分)A (、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 题。

(共9分,每小题3分)))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4.,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B.A. 杂然相许许: 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劳苦.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苦: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 C. 寒暑易节易: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答: A.以君之力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答案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扶苏以数谏故2004年青海省西宁 D. 告之于帝而山不加增C.1.(1)苦于(2)顽固2.(义不杀少而杀众皆以美于徐公1)“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6.,不正确的一项是()3.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语言、动作4.(1)示例:夸父逐日(2)精卫填海等智叟的无情嘲笑。

5.略2005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信心百倍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理由充足,,说得智叟哑口无言,年江苏省扬州市无力(二)11.①苦于;②赞同;③负荷,挑;④同“无”,没有。

(4分,意思对即可,每小题各1分)回击。

12.C:代词,他的(且:①将要②况且;以:①凭②连词,来;之:①助词②代词)(2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愚公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C.,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这样加重了对分)13.(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分)(2,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你太不聪明了。

(2分)14.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

答全两点得2分;如只答出一点,但能说透彻,也可得2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愚公挖山不止D. ,感动了天帝,,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分;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得1分,言之有理且有新意,得2定和颂扬。

分。

2007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