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摘要:本文对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利用spss软件提供的绘制统计表,计算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分析功能等。
本次调查选取了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13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该班大多数同学存在一种或多种心理障碍,而且该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是否为独生子女和家庭住址有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1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以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了56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3%有效问卷52份有效率为100%,其中涵盖了1个学院,1个专业和1个非毕业班年级。
其中男生8人,占总人数的14 %,女生48人,占总人数的86%;城镇学生7人,农村学生49人等等,如表(a、b、c)和图(a、b、c)。
研究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大学生基本情况及职业压力调查,问卷第二部分为,《状况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量表之一,适合用于测查某人群中那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极其严重程度如何。
测验由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九个因子构成,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
测验分值越低则心里越健康。
数据分析与统计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11.5进行系统分析。
2结果2.1分析与讨论由图1总分分布直方图可知。
据SCL90的评分标准可知:总分在160分为临床界限,超过160分说明测试人可能最在某种心理障碍,而从得分次数分布表和直方表可以看出最低分是104,最高分是271,数据极端分布比较少,主要集中分布在130—210分左右,整体呈正偏态分布,因此可知超过1/3的人数总分小于160即呈贡校区学生超过1/3的人没有心理障碍,而大约2/3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某种心理障碍,其中有极少数人有着严重的心理障碍。
由表2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状况可知。
调查对象中,总分大于160分的有21个,而大于200分的有10个,从而可知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 42.3%,其中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大学生占总数的 15.3%。
从上表可知因子分大于3的比重最大的是抑郁约占7.4%,其次是焦虑约占5.4%,可看出有少数人存在极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因此要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心理辅导,还有因子分大于2的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强迫症状56%,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约占44.6%,因此大多数人存在轻微的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
由表2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分与常模的比较可以看出左边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个因子分的标准分以及标准差,右边是本次农大教育学院学生的平均分及标准差,从表中可知农大教育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平均分都大于大学生标准分,其中高出标准分最多的是强迫症状,与标准因子分最接近的是躯体化。
由表3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分的性别比较可知,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分的性别比较可以看出除了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三个因子分女生的明显高于男生的,其余的因子分男生的都高于女生的,而且男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得分分布比较分散而恐怖、其它的因子得分分布比较集中,而女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得分分布比较集中而恐怖、其它的因子得分分布比较分散,因此女生的健康状况优于男生。
此外可知性别与心理健康得分的关系成点二列相关关系。
由表4可知城市的大学生的敌对、偏执、其它三个因子分高于乡村的大学生,而其余的因子分则低于乡村大学生的的,从表中可以看出,乡村的大学生比城市的大学生有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城市大学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分布更为集中而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其它的因子得分则比较分散,而乡村大学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分布较为分散而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其它的因子得分则比较集中,因此城市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由于乡村学生。
此外家庭住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成点二列相关关系。
由表5可知独生子女的躯体化因子得分小于非独生子女的因子得分,其余的各种因子得分独生子女皆大于非独生子女的因子得分,说明许多独生子女都存在一种或多种心理健康疾病,因而加强对独生子女的关注和教育,而且独生子女的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其他、恐怖的因子得分分布比较集中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得分分布比较分散而非独生子女的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其他、恐怖的因子得分分布比较分散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得分分布比较集中,因此非独生子女的健康状况优于独生子女。
此外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存在点二列相关关系。
2.2结论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存在一种或多种心理障碍,少数人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对于处于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和疏导,如果不进行及时辅导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潜在的诱因影响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对于少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应进行及时的,有效的、定期的心理辅导,促进他们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并指导他们应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认识自我、重塑自我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而对于心里基本健康但学习、生活中有多种烦恼、有明显心里矛盾和冲突的学生,应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他人、扬长避短、不盲目攀比、开发潜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表a性别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男8 14.3 14.3 14.3女48 85.7 85.7 100.0合计56 100.0 100.0图a表b图b表c家庭所在地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农村 49 87.5 87.5 87.5 城市 7 12.5 12.5 100.0合计56100.0100.0是否为独生子女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是 11 19.6 19.6 19.6 否 45 80.4 80.4 100.0合计56100.0100.0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次数分布[数据集1] G:\SPSS\教育学13级原始数据12.sav统计量总分N 有效52缺失 4表1总分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104.00 1 1.8 1.9 1.9110.00 2 3.6 3.8 5.8123.00 2 3.6 3.8 9.6126.00 1 1.8 1.9 11.5133.00 1 1.8 1.9 13.5134.00 1 1.8 1.9 15.4135.00 1 1.8 1.9 17.3136.00 2 3.6 3.8 21.2139.00 1 1.8 1.9 23.1140.00 2 3.6 3.8 26.9143.00 1 1.8 1.9 28.8144.00 1 1.8 1.9 30.8147.00 1 1.8 1.9 32.7149.00 1 1.8 1.9 34.6150.00 1 1.8 1.9 36.5151.00 1 1.8 1.9 38.5152.00 1 1.8 1.9 40.4155.00 1 1.8 1.9 42.3156.00 1 1.8 1.9 44.2158.00 1 1.8 1.9 46.2160.00 2 3.6 3.8 50.0162.00 1 1.8 1.9 51.9167.00 1 1.8 1.9 53.8170.00 2 3.6 3.8 57.7174.00 2 3.6 3.8 61.5178.00 2 3.6 3.8 65.4179.00 1 1.8 1.9 67.3181.00 2 3.6 3.8 71.2185.00 2 3.6 3.8 75.0186.00 1 1.8 1.9 76.9188.00 2 3.6 3.8 80.8207.00 1 1.8 1.9 82.7208.00 1 1.8 1.9 84.6210.00 1 1.8 1.9 86.5212.00 2 3.6 3.8 90.4215.00 1 1.8 1.9 92.3221.00 1 1.8 1.9 94.2230.00 1 1.8 1.9 96.2266.00 1 1.8 1.9 98.1271.00 1 1.8 1.9 100.0合计52 92.9 100.0缺失系统 4 7.1合计56 100.0图12.1.2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情况2.1.3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的比较因子因子分> 3(%)因子分> 2(%)躯体化 9.4%强迫症 13.2% 56.6%人际关系敏感 1.7 % 44.6%抑郁 7.4 % 29.6%焦虑 5.4 % 18.1%敌对 25%恐怖 21.8%偏执 1.8 % 18.5%精神病性 1.7 % 16%其他 3.7 % 22.2%2.2 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
2.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比较表3 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分的性别比较2.2.3 城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表4 城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各因子得分比较2.2.4 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比较表5 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分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