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小学语文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审美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审美教育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所编的多种体裁的课文都是丰富内容与完美形式的融合体,能够直接反映美的形象、意境、语言,形式合理、结构多样,给小学生带来非常
强烈的吸引力,对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教学活动当中能
够帮助学生从美学的角度领会、体验、感受,保证学生可以感受到高尚情操、理想、品德的熏陶。

这对于少儿健康的审美心理、情趣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

因而,文中将具体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审美教育途径进行研究
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
0081-01
审美教育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语文教学中陶冶美的情操是小
学语文教学大纲给全部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审美教育主要是让人们利用
情感体验评价判断自然和社会,从而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材
大部分出自大家,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净化心灵。

所以,具体研究小学语文阅读
当中的审美教育十分必要。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
现今语文教学大部分停留在知识和能力教学方面,所以亟须开展审美教育。

语文学科和审美教育有非常多天然的关系。

语文作为语言文字,主要是表达抒发
情感,作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手段。

虽然语文并不是独立的艺术门类,可
是作为语言文学,它还具备非常强的艺术和审美性。

语文阅读教材当中的散文、
诗歌、故事等都是文学体裁,所以语文学科不但具备非常强的实用性,而且还具
备艺术和审美性的特点。

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互相推动作用,审美教育
可以推动语文教学工作,而且语文教育也能够促进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当中开展
审美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提
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敏锐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主动表达以及创
造美。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引入审美教育可以促进二者相辅相成。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措施
1.进行丰富的教学情境创设
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越来越高要求的同
时也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相
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情境的设置,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主体凸显
出来。

在教师设置的教学中,学生能对文章的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有真切的
感受。

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同时还能使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

另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能更加深刻,能有效增加学生对文章的审美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具有形式美、情感美以及意境美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这些具有美学色彩的内容与情境教学结合起来能起到更好
的教学效果。

还有一些阅读材料中所刻画的形象是具有鲜明榜样色彩的。

比如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中所刻画的种花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一
人物形象进行感知,学生就能被这些人物高尚的情操所影响。

当然,小学生的感
知力有一定的局限,但是很多小学语文阅读材料却能给予学生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据此,为了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本去感知文章的意境美,教师可以采用戏剧表
演形式或者多媒体视频教学向学生展示文章意境。

2.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生对于文字的掌握并没有得心应手,所以对于那些比较长的文章或者简
单化描写的故事,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解生字词和朗读,很难让他们体会到文章和
诗句描述的内容。

其实,文章中有着许多描绘自然界美好的句子。

所以教师可以
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文章中一些画面、环境利用图片声音展现出来,
以弥补文字的单一性,使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文章所描绘的景色,产生对自然美景
的欣赏和赞美。

从而增加他们的感知度以及灵敏度,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望庐山瀑布》一文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的是瀑布的磅
礴气势,那么如果在讲解该诗句时配上瀑布的动态图片和瀑布从高空坠落的声音,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加能体会到作者的慷慨激昂。

这样的方式会达到一定的
震撼效果,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意境,对文字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

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组织学生模仿文章中一些动物的形象、声音,进行角色
带入,不同的声音也是一种另类的美的体验,教师要带给学生的是知识,也不仅
仅是知识。

让他们感知到语文学习的美,只有感知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才能激发
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小鹿的玫瑰花》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自己打造
文章环境和进行角色声音和形象扮演。

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
参与度,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3.培养学生感知美的深度
审美教育的美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更要培养学生对美的体验的深度。

《穷人》中,第一段使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外面的波涛和狂风以及室内的温暖与舒
适形成了鲜明的环境对比,但是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大量的环境呢?在这里就应该
问学生大量环境描写的作用?只是一个背景描写?其实并非这样,那么到底是发
生了什么?让学生在环境描中找到人物情感,“狂风的怒吼”是不是也意味着后文
中女主人公丈夫的反应?要教会孩子在看似简单的环境描写中发现景象下更深层
次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表面。

这是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的深度,让他们
在生活中也能体会到深度的美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还应该让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结构美、情感美以及语言美进行感知,以此来品味语文之美,
让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将现实生活和情感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阅
读审美能力,学会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这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与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周春霞.漫谈小学语文审美阅读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6(11).
[2]秦玮.拨动审美之弦,彰显阅读教学实效[J].教育,2016(47).
[3]罗世祥.小学语文审美阅读教学建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