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反应实用心理学
比较。 心理应激反应对健康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 论
• 坎农的稳态与应急说
20世纪20年代,著名生理学家坎农(Cannon WB) 将严重干扰性刺激时,机体所出现的整体性反应, 包括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交感兴奋性增高, 以及各部分内脏器官相应变化等,称之为应急 (emergency)即“战或逃”(fight or flight) 反应。
• 生活事件在心理病理学中的意义
生活事件是最早被注意的影响健康的心理应激因素 之一。中外历史上均有大量病案和资料证明,生活事件 可以引致个体疾病甚至死亡。
在质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大量资料证明,生活事件 的致病性与其性质有关。生活事件的数量也决定其对健 康和疾病的影响程度。
目前,许多研究正在转向探索生活事件是如何与其 他多种心理应激有关因素相互作用、通过何种机制而影 响健康和疾病的。
❖第五章 心理应激
浙江大学 姜乾金
本部分主要讨论: 应激概念及心理应激理论发展状况和研究; 应激相关因素包括生活事件、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应激反应的 概念、分类、研究及其与心理应激的关系。 基于应激系统论模型的应激控制与管理策 略。 附录部分提供若干应激评估俩量表。
目的要求
• 目前心理应激定义
过程模型的心理应激定义: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 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因素的影 响或中介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 用“过程”。
系统论模型的心理应激定义:个体的生活事件、认 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 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 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
• 应激反应模型与传统医学界所关注的应激
塞里1936年首次提出的应激概念是应激反应说的代 表。该理论主要是从医学或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提出来的, 其所关注的是应激的反应与临床疾病过程。
由于医学科学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职业任务,决定了 应激反应模型在医学界被长期重视。直到现阶段医学界 的精神病学、病理生理学等领域仍然习惯于以应激反应 模型来认识应激和应激现象 。
目的:
学习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有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用以解释和管理医学临床中的心身相关问题和日常生活 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掌握: 各种心理应激理论模型的主要内涵及其意义; 生活事件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 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 应对方式的概念、多 维度分类; 社会支持的概念、多维度分类。 应激反应的概念、心理行为反应、生理反应以及心身
• 塞里的“一般适应综合征” 说 1936年,塞里认为,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
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 他将其称作“一般适应综合征” ,也就是“应激”,
并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 拉扎勒斯的应激、认知评价和应应对研究
20世纪60到80年代 ,Lazarus RS 为代表的心理 学家提出认知评价(cognition or appraisal)以及 应 对 方 式 ( coping ) 在 应 激 中 的 重 要 中 介 作 用 (Lazarus RS & Folkman S,1984)
第二节 生活事件(应激源)
• 定义
是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 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即应激源。目前在心理 应激研究领域,生活事件或应激源包括了生物、心理、 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刺激。
• 分类
按现象学分类: 有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经济、健康等方面的生 活事件; 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 有正性事件和负性事件,后者病因学意义较大。 按事件的主观和客观属性分类: 有客观生活事件和主观生活事件,后者具有一定的 主观属性,相对地是可以预料和可以被个人所控制的, 病因学意义较大。
• 应激系统论模型的特点和意义
该模型基于“整体观”和“系统论” ,有以下特 点:①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②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 因果;③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 康或疾病;④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⑤ 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根据该模型,“应激干预或管理”可以选择从各种 应激因素入手,如控制和回避生活事件、调整认知、改 变应对策略、提供社会支持、降低应激反应等,可以应 用于医学的病因学、治疗学和预防医学各方面。
• 多因素模型——应激过程模型
在Lazarus等的应激交互作用理论基础上(其也是 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国内医学心理学界部分作者, 逐渐在教材中强调,心理应激是由应激源(生活事件) 到各种应激中间变量再到应激反应的多因素作用的“过 程” 。
• 多因素模型——应激系统论模型
姜乾金等在研究应激理论历史和在广泛实证研究基 础上,在近十年提出了应激(或者压力)有关因素之间 不仅仅是单向的从“因”(应激刺激)到“果”(应激 反应)的过程,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认为个体 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 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 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 就是心理应激。
中介机制; 应激的控制与管理的基本策略
熟悉:
一般适应综合征(GAS)概念及其分期。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社会支持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 应对方式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
了解: 心理应激的宏观和微观研究方向。 生活事件不同量化方法存在的问题。 应对的多种维度研究实例。 应对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支持保护健康的机制。 心理反应、心身反应、心身障碍、心身疾病概念的
• 生活事件与其他应激因素的关系
过程论认为生活事件是应激反应的起源;刺激论更 认为生活事件是应激的决定因素。但研究证明,应激反 应以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点等因素也会影响 许多生活事件的发生、发展、性质和程度,甚至影响和 决定生活事件是否成为“应激源”。
• 生活事件的量化
生活事件量表:
1967年,Homes和Rahe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利用这个量表可以检测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 各种生活事件,并以生活变化单位LCU来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