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业A股上市公司经营数据分析2017年前三季度,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中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
境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充裕、竞争异常激烈。
据统计,境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6.6%,其中汽油、煤油需求依然旺盛。
境内天然气需求增速加快,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5.9%。
境内主要化工产品需求大幅增长,乙烯当量消费量同比增长11.3%,化工毛利保持强劲。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排行榜上13家石化A股上市公司总营收为33906.43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为632.49亿元。
纵观石化A股上市公司营收情况,共有8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2家营收在10000亿元以上,营收最低的为2.53亿元。
毫无疑问中国石化位居前三季度石化A股上市公司营收排行榜榜首,前三季度营收17449.55亿元。
中国石油前三季度营收共计14577.04亿元,排名第二。
上海石化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81.58亿元,排名第三。
前3家公司营收合计32708.17亿元,占21家石化A股公司总营业收入的96.47%。
净利润方面总共有4家上市公司净利润超10亿元,10家公司净利润过亿元,A股上市公司中有3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中国石化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83.73亿元,排名第一。
中国石油2017前三季度净利润173.62亿元。
上海石化前三季度净利润为41.01亿元,排名第三。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石油化工行业龙头企业简介:1.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大型石油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和主要石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是中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商。
公司拥有比较完备销售网络,现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和参股子公司、分公司等共100余家,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产品销售以及科研、外贸等企业和单位,经营资产和主要市场集中在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东部、南部和中部地区。
公司主要从事业务包括: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开采、销售;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化纤、化肥及其它化工的生产与产品销售、储运;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等。
数据显示2012-2016年间中国石化营收整体而言有所下降,年均复合增长率位-8.76%。
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石化营业务收入为1.74万亿元,同比增长27.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383.73亿元,同比增长31.6%。
纵观六年间中国石化净利润情况,从2012-2016年间利润基本处于下滑阶段,2013年净利润671.79亿元为近五年最高值,2015年达到五年来净利润最低值322.81亿元。
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83.7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目前看来,2017年前三季度共完成2016年全年业绩的82.67%,初步估计2017年全年净利润将超去年业绩。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2.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1月5日成立,是我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我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成为全球石油石化产品重要的生产和销售商之一。
中国石油广泛从事与石油、天然气有关的各项业务,主要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原油和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和销售;基本石油化工产品、衍生化工产品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的输送及天然气的销售。
数据显示2012-2016年间中国石油营收整体而言有所下降,年均复合增长率位-7.36%。
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石油营业务收入为1.46万亿,同比增长26.7%。
由于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等价格上升等原因,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3.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07.1%。
第三季度中石油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88亿元,增长292%。
纵观六年间中国石油净利润情况,从2012-2016年间利润基本呈下滑阶段,2016年达到五年来净利润最低值79亿元,同比下降77.84%。
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暴涨9倍增长为173.62亿元,目前看来,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已大幅超越去年全年业绩。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3.上海石化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29号,并且是一家石油及其附属产物类公司。
公司主要生产石油制品、中间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及塑料制品、合纤原料及合成纤维等四大类60多种产品。
公司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高度综合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之一,是中国发展现代石油化工工业的重要基地。
“三人”牌商标为上海石化注册的主要商品专用商标,是市场上的著名商标。
公司现有炼油、化工、塑料、化纤等主要生产装置72套,还拥有独立的水、电、汽、气公用工程供应系统,独立的环保处理系统,以及海运、内河航运码头和铁路、公路运输等设施。
数据显示2012-2016年间上海石化营收整体而言有所下降,年均复合增长率位-4.35%。
2017年前三季度上海石化营业务收入为681.58亿元,同比增加24.87%;实现利润总额52.02亿元,同比减少2.9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1.01亿元,同比减少0.69%;每股收益为0.381元。
纵观六年间上海石化净利润情况,从2012-2016年间利润总体波动较大,2012年净利润亏损15.48亿元,为历年来最低值。
2013年净利润扭亏为盈并实现大幅增长,2014年下跌惨重,此后2015-2016年净利润快速增长,2016年实现盈利59.56亿元,达到波峰。
2017年前三季度上海石化净利润为41.0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目前看来,2017年前三季度共完成2016年全年业绩的68.8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4.华锦股份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内大型尿素生产商之一,主营化学肥料的生产与销售.公司主导产品为尿素,主要销售地区是辽宁省及周边地区并新疆大部,目前在辽宁省的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且在新疆南彊地区占有近50%的市场份额.公司控股股东辽宁华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跨地区经营的大型化工企业,是中国500强企业和华锦股份百强企业之一,其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数据显示2012-2016年间华锦股份营收整体而言有所下降,年均复合增长率位-5.18%。
2017年前三季度华锦股份营业务收入为236.24亿元,同比增长14.52%;净利润为12.30亿元,同比增长4.79%;每股收益为0.77元。
纵观六年间华锦股份净利润情况,从2012-2016年间净利润波动较大,前三年基本处于亏损阶段,2014年亏损15.09亿元,为历年来最低值。
2015年进入盈利时期,同比增速大幅增长。
到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2.3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目前看来,2017年前三季度共完成2016年全年业绩的68.2%。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5.东华能源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大型液化石油气冷冻储运批发基地的合资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高纯度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加工与销售,主要产品有工业燃气、民用液化气、车用燃料、烯裂解原料等,其产品作为燃料广泛应用于对燃烧品质要求较高的工业领域.公司连续多年占据中国进口液化气市场4.8%以上的份额,进口液化气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七名。
数据显示2012-2016年间东华能源营收五年间不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8.36%,增长十分迅速。
2017年前三季度东华能源营业务收入为233.37亿元,同比增长69.20%;净利润为8.15亿元,同比增长123.42%;每股收益为0.50元。
纵观六年间东华能源净利润情况,从2012-2014年间净利润平稳增长,2015-2016年怎增速大幅提高,2016年达到五年来净利润最高值4.7亿元,同比增速为14.29%。
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8.15亿元,目前看来,2017年前三季度已大幅超预2016年全年业绩。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以上材料及分析均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
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中商行业研究方法中商拥有10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利用中商Askci数据库立了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在产业研究咨询领域利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产业评估体系。
在市场预测分析方面,模型涵盖对新产品需求预测、快速消费品销售预测、市场份额预测等多种指标,实现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预测分析。
中商研究报告数据及资料来源中商利用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
一手资料来源于中商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中商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进行比对核查,公司内部也会预先探讨该数据源的合法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
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中国海关、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发布的各类数据、年度报告、行业年鉴等资料信息。
中商的影响力国家政府部门及权威媒体广泛报道与引用中商产业研究院专业研究结论国内外主流财经媒体及国家政府部门大量引用中商数据及研究结论,如央视财经、凤凰财经新浪财经、中国经济信息网、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