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4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古希腊文艺论著《诗学》的作者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希罗多德
2.贺拉斯关于文学的论文是
A.《理想国》
B.《会饮篇》
C.《诗艺》 D.《歌集》
3.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的诗人是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4.16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
A.《羊泉村》
B.《小癞子》
C.《巨人传》 D.《堂吉诃德》
5.下列作家中,不属于
“大学才子派”的是
...
A.约翰·李利
B.马洛
C.罗伯特·格林 D.托马斯·莫尔
6.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规则是
A.“冰山原则”
B.“人物再现法”C.“三一律” D.“心灵辩证法”
7.莫里哀在《伪君子》中塑造的伪善者形象是
A.答丢夫
B.阿巴贡
C.史嘉本
D.奥尔贡
8.法国启蒙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A.伏尔泰
B.卢梭
C.拉封丹 D.狄德罗
9.《阴谋与爱情》的作者席勒是
A.德国作家
B.法国作家C.美国作家 D.英国作家
10.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是
A.骚塞
B.柯勒律治C.司各特 D.华兹华斯
11.法国作家梅里美的代表作是
A.《高龙巴》
B.《卡门》C.《萨朗波》 D.《情感教育》
12.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的作者是
A.冈察洛夫
B.奥斯特洛夫斯基C.涅克拉索夫 D.车尔尼雪夫斯基
13.斯丹达尔的第一部小说是
A.《红与黑》
B.《巴马修道院》C.《阿尔芒斯》 D.《意大利遗事》
14.《双城记》中的“双城”指的是
A.伦敦和巴黎
B.伦敦和柏林C.伦敦和罗马 D.伦敦和雅典
15.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是
A.左拉
B.莫泊桑
C.都德 D.福楼拜
16.苏联文学“战壕真实派”的代表作家是
A.法捷耶夫
B.肖洛霍夫
C.邦达列夫 D.阿·托尔斯泰
17.美国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是
A.《嘉莉妹妹》
B.《永别了,武器》
C.《珍妮姑娘》 D.《美国的悲剧》
18.高尔基早期创作的浪漫主义短篇小说是
A.《切尔卡什》
B.《小市民》
C.《海燕之歌》 D.《伊则吉尔老婆子》
19.后期象征主义名作《海滨墓园》的作者是
A.叶芝
B.布勒东
C.庞德 D.瓦莱里
20.美国意识流小说家福克纳的代表作是
A.《尤利西斯》
B.《追忆逝水年华》
C.《喧哗与骚动》 D.《押沙龙,押沙龙!》
21.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书名的意思是
A.“历史传说”
B.“伟大的婆罗多族的传说故事”C.罗摩和悉多的故事 D.罗摩漫游的故事
22.印度古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宫廷九宝”之一的作家是
A.沙恭达罗
B.优哩婆湿
C.迦梨陀娑 D.豆扇陀
23.《万叶集》中的名篇《贫穷问答歌》的作者是
A.山上忆良
B.近松门左卫门
C.松尾芭蕉 D.井原西鹤
24.《一千零一夜》的重要艺术特点是
A.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角度
B.学习英国的讽刺艺术
C.框架式结构全书的方法 D.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
25.希伯来文学中最早出现的独立成篇的小说是
A.《申命记》
B.《约伯记》
C.《路得记》 D.《以斯帖记》
26.中古波斯著名作家萨迪的代表作《蔷薇园》是
A.诗集
B.散文集
C.歌集 D.故事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7.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有
A.宣扬人性,反对神性神权
B.提倡科学,反对蒙昧主义
C.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理智对感情的胜利
E.主张统一,反对封建割据
28.17世纪欧洲文学主要包括
A.教会文学(文艺复兴)
B.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C.骑士文学(文艺复兴)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E.巴洛克文学
29.浮士德精神主要包括
A.自强不息
B.积极进取
C.勇于探索 D.怀疑一切
E.否定一切
30.下列属于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的有
A.克洛德·西蒙
B.贝克特
C.罗伯一格里耶
D.尤奈斯库
E.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
31.左拉描写工人生活的长篇小说有
A.《小酒店》
B.《萌芽》
C.《娜娜》 D.《崩溃》
E.《金钱》
32.集中反映川端康成创作美学特征的作品有
A.《浮云》
B.《雪国》
C.《千纸鹤》 D.《古都》
E.《舞姬》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3.市民文学:
1.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而产生的文学。
2.取材于现实生活,赞颂市民的机智与乐观。
3.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
4.代表作有法国的《列那孤的传奇》。
34.唯美主义:
1.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
2.标榜不与丑恶的现实为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3.认为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须顾及道德。
4.唯美主义作品多以爱情和欢乐为基本主题,重视静物的描写,以造成视觉、听觉的美感。
35.“复调小说”:
1.巴赫金在分析陀氏的小说时,提出“复调小说”的理论。
2.他认为,陀氏创作的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是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
3.所以“思想就其本质上来讲是对话的”。
36.新小说派:
1.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
2.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诞、虚无和不真实的,那种虚构情节、编造故事、塑造人物的传统小说是对读者的愚弄与欺骗。
3.传统小说无法表达现代人复杂多变的内心生活。
他们主张作家“毅然决然地站在物之外”。
4.代表作家有罗布·格里耶、西蒙等人。
37.《雅歌》:
1.又称“歌中之歌“是抒情歌集。
2.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
主要描写男女间的爱情过程,表达了牧女舒拉密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8.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
1.运用了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的艺术原则,对照主要体现在情节场景对照与人物形象对照两个方面。
2.情节、场景对照不仅使小说的布局结构显得紧凑、均匀,还有利于揭示社会斗争的复杂性、戏剧性,扣人心弦。
3.人物形象对照是《巴黎圣母院》对照艺术的精髓,主要通过人物自身的对比以及对爱情的态度构成对比表现出来。
39.简述《玩偶之家》的艺术特色。
1.首先,剧作避免选择重大题材,而是从日常生活入手,作为表现主题的切入口。
2.戏剧情节采用“追溯法”。
易卜生采取了由剧中人在谈话过程中随时交代戏剧前情的方式。
3.作家创造性的将“讨论”引进戏剧。
剧情的发展就是“讨论”展开的过程。
4.善于使用伏笔。
剧作发展过程中的许多情节都不只是对前情的延续,更是对以后剧情的铺垫。
40.简析《戈丹》中的何利形象。
(1)何利是印度封建农村中受苦农民的典型
(2)他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
(3)由于宗教思想的束缚,他相信宿命论,认为“命中注定享福的才能享福”
(4)他的遭遇是印度广大农民贫苦生活的缩影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1.试述《神曲》的人学内涵。
1.但丁早年就是一位倡导个性解放者,也代表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
2.他缺少基督教徒的忍耐和节制,没有对上帝完全抛弃自我的献身精神。
3.他对政治饱含热情、对爱情刻骨铭心、对整个人类爱之深、对民族命运关之切的人。
4.虽然诗人在宗教世界中宣泄着积郁已久的愤恨,但却不可能脱离“人”的主题。
5.《神曲》的人学内涵还表现在但丁对维吉尔的崇拜,并且把他作为地狱和炼狱的向导,并给予极高的赞美。
3.贝雅特丽齐的人学色彩更为浓厚,是她引导但丁游历天国,象征人通过爱的途径认识最高真理和至善。
1.追求个性解放贵妇形象和被虚伪道德束缚扼杀的悲剧人物。
2.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丰富内心世界。
3.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
4.安娜不妥协的性格是导致她悲剧的最终根源。
5.内因:性格与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
6.外因: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