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保护环境
一、教学要求与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环境及它所包括的内容,掌握什么是环境
问题及危害,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产生环保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环境问题及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行为目标:自觉保护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2、重点: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及危害。
3、难点:环境问题及危害
4、教法:讲解法、讨论法
5、教具:幻灯、胶片、小黑板
二、教学过程:
㈠、新课导入:
同学们,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它就像群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中的一叶扁舟,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那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你在地球上生活,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有花、草、水、树……空气清新……)这种环境会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心情愉快、精神抖擞、学习、工作、生活……信心十足),假如你所在的环境被废水、废气、废渣所污染,你的心情还会如此畅快吗?(不会)那么为了防止环境遭到破坏,我们应该怎么办?(保护环境)
㈡、讲授新课
第十二课保护环境(板书)
指名学生阅读本页一段文字:
师:为什么说保护自然环境,正是保护人类自身?因为整个地球都面临着:
一框:严重的环境问题(板书)
㈠.人与环境的关系(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思考:
1、什么是环境?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2、人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师举例说明)
师:不适当的索取资源会给环境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
㈡.环境问题及危害(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出示图表:
人类活动与环境
该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略)
师:它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变革,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加之人类对环境保护的忽视,以致逐渐产生了环境问题,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1、环境问题(板书)
⑴、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这一图表告诉我们,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人类活动破坏了环境的自然协调的结果。
⑵、环境问题的含义
师:那么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生:(略)
师: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如:第51页谈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害气体的出现,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等都与环境问题有关。
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也非常多,出示漫画《无一幸免》、《自杀》,讨论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无一幸免》此图说明人们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了环境。
《自杀》一图,说明人们不适当地索取资源,破坏环境等于自杀。
这两个方面正是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⑶、环境问题的表现(板书)
人类①任意排放废弃物物污染产环境
活动②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生问题.
⑷、让学生阅读第52页小字部分,思考:我国面临着怎样严重的环境问题?
生:①、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②、森林、草场资源和植被严重破坏。
③、水资源极度紧缺。
从以上材料分析中,可以看出,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2、环境问题的危害(板书)
⑴、破坏生态平衡
如:森林过量砍伐,导致水土流失,野生动物失去家园等,由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如,4月7日沙尘暴,席卷许多城市和乡村,走在街上满身
灰尘,我们呼吸污染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等,都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⑵、危害人类健康
师:环境不但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而且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以环境为基础、发展经济需要资源,环境又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⑶、影响经济和社会持续性发展
师:如果我们不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以制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丧失生存的权利。
目前,全国各地都以不同的方式(报刊……)宣传环保知识,强化环保意识,我省青少年还实施“保护母亲河”“清除白色垃圾”等行动。
所以说,让山青、水绿、天蓝,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的天职!
㈢、复习巩固、堂练、见小黑板
㈣、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迫在眉捷,刻不容缓。
自觉保护环境,应当从身边小事,从我做起。
如,大日常生活中爱护花草树木,
不乱砍滥伐,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只要人人自觉尽到自己的一份责
任和义务,我们就能拥有一个清新、卫生、舒适、美丽的环境。
之后,请同学们讨论:你应当怎样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㈤、作业:调查你所在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