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学习语言描写关键词:语言描写独白对话个性化动作性形象、情节与主题精练对比结合【概念诠释】语言描写也称对话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语言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精练、生动和性格化的语言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心灵,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深刻表现主题。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1、内心独白法,也叫"自白"法,就是通过人物"自言自语"或默想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把人物心灵最隐秘的部分直接袒露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成功的运用内心独白法,一定要慎重。

一般是在人物处于冲突之中,采取重大行动之前,内心紧张,思绪复杂多变时,为了使读者能准确、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人物的心灵状态,才用这种方法。

因此它不宜多用,更不能滥用。

另外,运用内心独白法,语言一定要简练,结构一定要严谨,要注意开合转换处的衔接过渡。

最后,运用内心独白,一定要表白出内心深处的隐秘,一定要揭示出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特征来。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有时也归于心理描写。

2、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表现主题作用非常大。

【方法引领】语言描写要注意的问题:1、语言要能显示并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2、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3、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4、语言描写要为文章中心服务,要有选择,不能有言必录。

5、尽量用口语,使语言描写真实、生动,最重要的是符合人物特点,有利于表现主题。

一、语言描写要个性化、主题化。

鲁迅先生曾说:好的对话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即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经历、年龄、教养、气质、习惯爱好、思想、性格等。

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

诸如阿Q的精神胜利,孔乙己的腐迂,周朴园的虚伪冷酷,吴荪甫的狡诈恃强,觉新的委曲求全,虎妞的泼辣粗野,三仙姑的装神弄鬼,李双双的热情爽直等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优秀作品在人物语言个性化化都很突出。

曹操错杀了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家人以后,又故意杀了吕伯奢以灭口,居然大言不惭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临死不忘一生聚集的巨额财富,命令女儿欧也妮:“把一切照顾地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李逵初见宋江,当面就大咧咧地问戴宗:“哥哥,这个黑汉子是谁?”等弄清楚是宋江后,又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这些个,也叫俺铁牛欢喜!”“言为心声”,曹操一句话,入木三分地写出了他的奸雄性格;葛朗台死不瞑目,还嘱咐女儿来日到阴间去向他交帐,一个地地道道的吝啬鬼;李逵不愧是江湖了的黑旋风,他的性格是这样的豪爽、狂放。

因此我们要要做到从“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的具体性格,千万不能把街头乞丐的语气写得趾高气扬,又或是把老人的语言写得太过“儿童化”,从而失去了人物个性。

语言描写能使主题更加深刻。

主题是写作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时代的特征。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外衣。

”人的语言带有时代特点,在一定情境中,人物说什么和怎么说,直接受时代影响。

如《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得知小狗是将军哥哥的宠物时说:“这条小狗怪不错的。

……挺伶俐。

……一口就把这家伙的手指咬破了!哈哈哈哈!……咦,你干吗发抖?呜呜,……呜呜。

……它生气了,小坏蛋,……好一条小狗……”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奥楚蔑洛奴颜媚骨、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通过这样的语言描写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使得主题更加深刻。

二、语言描写要情境化、心理化。

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特定语境下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动,使语言动作化。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读者应该从人物独白中清楚地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行为的动机,追求的目的,行将采取的措施等等。

而人物之间的对话,则应该随着情节的开展逐步表现不同性格的人物不同的感情,显示人物之间的内心交流。

它虽然不如独白那样直接、坦露,却同样应该使人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触摸到人物的心灵深处。

注重不同情境下的语言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地变了。

……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前一句鲁提辖侠肝义胆、打抱不平的英雄本色可圈可点,而后一句写出他打死了人是要吃官司的,不如及早走人,表现出了他还是粗中有细,能急中生智的,刻画得鲁提辖这个人物有血有肉。

语言描写能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背影》一文: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说明父亲担心儿子过分悲痛。

其实,此时最难过的就是父亲,但他怕影响儿子的学业,便把悲痛之情压在心底,表面上显得比较想得开。

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优秀作品总是能写出特定情境下人物的特定语言。

《红楼梦》中写贾母拿出三十两银子给宝钗做生意时,凤姐没有当面吹捧老祖宗如何疼爱子孙,反而装出一副小气的样子责怪贾母:“这个够酒的够戏的呢?”“找出这霉烂的三十两银子来做东,意思还叫我赔上!”其实,凤姐是很懂说话要符合语境的,她表面上指责贾母小气,实则是逗贾母欢心,是辣味的指责中藏着甜味的奉承。

这是她在特定环境(可以讨宠的大观园中)、特定时机(贾母同姐妹们开心逗趣的情况下)、对特定的对象(成天无所事事,喜欢有人逗趣的贾母)所说的符合人物个性(口齿伶俐、工于心计)的特殊语言。

三、语言描写可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语言描写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

语言描写时,要把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语调等一起描写,这样描写,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有的同学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

《荷花淀》中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就把几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两个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体会这篇写买东西的习作:买完烧饼,爸爸又想去买点儿熟肉,他走进一家肉店,说:“买半斤熟肉!”老板连看爸爸一眼都没看,麻利地称好了肉,态度冷冰冰的,还边称边漫不经心地和别人说话,一点儿也不热情。

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立刻由刚才的冷冰冰变成了笑眯眯,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熟肉,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说:“为啥要再称一遍?”老板说:“刚才称错了!”爸爸说:“你咋知道称错了?”老板说:“这,这……”爸爸说:“这什么?”老板说:“这是两块五毛钱的肉,不够半斤。

”爸爸说:“你竟敢缺斤少两,跟我走一趟吧!”改文: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立刻由刚才的冷冰冰变成了笑眯眯,他连忙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熟肉,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奇怪地问老板:“为啥要再称一遍?”“刚才称错了!”老板边说边手忙脚乱地重新称肉。

“你咋知道称错了?”老板用手抹了一把脸上沁出来的汗珠,脸红得跟柜台里面的猪肝似的,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这……”爸爸严厉地问老板:“这什么?”老板低下了头,小声说:“这是两块五毛钱的肉,不够半斤。

”爸爸冷冷地看了看卖肉的老板,说:“平常看你怪老实的,谁知道你竟敢缺斤少两,欺骗顾客,跟我到局里走一趟吧!”五、语言描写运用对比法。

对比有横比和纵比两种。

横比是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或某一人物说出不同话语,来展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

如《红楼梦》中,写宝玉挨打这个事件,宝玉受贾政毒打后,从贾母、王夫人、宝钗、黛玉以至亲戚、丫环、麽麽等众多人物的语言,表现出她们各自不同的关系、心情、态度。

纵比是描写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说出不同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儒林外史》中,范进在中举前,穷愁潦倒。

有一次向他岳父借乡试盘费,胡屠户不但不借,还将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心。

”范进中举后,同是这个胡屠户,却换了一副嘴脸:“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两处谈话,前倨后恭,反差极大,活画出胡屠户这个势利小人的丑恶面目。

【描写误区】一、人物语言假、大、空,作者代替人物说话。

高尔基曾指出:“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

”也就是说:对话,不应该成为作者的传声筒,应该是精炼、生动、性格化的,要能够透视人的心灵的。

如: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

当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约莫六七十岁的农村老奶奶。

她驼着背,拄着拐杖,颤巍巍的,手里提着半篮子鸡蛋,好像要去农贸市场出售。

一位佩戴红领巾的少年忙上前扶着老奶奶,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老奶奶激动地对旁边的乘客说:“现在的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学习雷锋蔚然成风,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这段话中,老奶奶说的话就成了作者思想的传声筒,是作者想表现的主题,而不是老奶奶应该说的话。

作为一个农村老奶奶,不会说出那么多大道理,更不会用上“蔚然成风”、“层出不穷”等成语。

她可能会说:“这孩子真乖。

”二、语言不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等,缺乏个性。

语言描写要防止千人一腔,应该根据不同的人物,写出不同的语言特点,人物对话要力图写得自然、真切、恰当、准确。

如:两个小孩绕着那个井口转来转去,小男孩问那个小女孩那个洞有多深,“大约有十来米深。

”小女孩怎么也说不清楚,她就踮起脚尖,四处张望,突然发现了目标,指着路旁的一棵大树,“井的深度和这棵大树的高度差不多。

” 显然,这两处语言都不符合小女孩的年龄和情景特点,小女孩是不会做出数字的估算的,也不会运用专业的术语进行比较。

如果换成“妈妈告诉我了,有这么深,这么深”“有这么高”就符合了人物的身份特点而具有真实性。

三、人物语言不简洁,不能表现主题。

语言描写让"人物"说个没完,语言拖泥带水,没话找话,为了对话而写对话,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毫无用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