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名著导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名著导读 (共30题;共244分)1. (10分) (2018高一上·扬州期中)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
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
B .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缺憾美的一部。
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C .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可爱”,即使不属一个阶层的人物也是这样。
甚至当地驻军似乎也能“与民同乐”,如端午节的表现就是如此。
D . 《药》中有明暗两条线索;《阿Q正传》则截取人物生活场景的几个横断面表现人物性格;《呐喊》作品的结构多样化,特色十分鲜明。
E . 《边城》中翠翠和爷爷撑渡船,从不多要别人的过河钱。
一天,有一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些强横,不想给钱,爷爷不得巳,喊翠翠在岸上拦住了他。
2. (15分) (2018高二上·扬州期中) 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就话强调了说理教育法的重要性。
B . 《老人与海》中“他合上两只手,摸一摸掌心。
两只手没有死,只要把两只手一张一合,他还觉得活活地痛哩。
他把脊背靠在船艄上,才知道自己没有死。
”用动作刻画了老人内心的沉着和稳重。
C .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主要是记言,有着简练晓畅、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许多句子内涵丰富,用意深远,像“发愤忘食”“见义勇为” “五十步笑百步”“道不同不相为谋”等,至今被人们频繁引用。
D . 小说《老人与海》中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大马林鱼的强壮有力、鲨鱼的成群结队和老人的年老体弱、孤军奋战形成对比,更鲜明地突出老人性格的坚强。
(2)《论语》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是如何回答子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这一问题的?(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老人与海》中有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请分别指出“老人”“大马林鱼”和“狮子”的象征意义。
3. (10分)(2020·苏锡常镇模拟)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 《三国演义》中,关羽得知刘备消息后,千里走单骑,勇闯东岭、洛阳等五座关口,连斩孔秀、王植、夏侯惇等六员守将,夺下渡船,过了黄河,最终和刘备相会。
B . 《茶馆》把王利发改良茶馆作为贯穿全剧的中心事件,通过表现各种人物之间的矛盾,暗示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把批判的焦点指向黑暗腐败、光怪陆离的旧社会。
C . 《阿Q正传》中,阿Q看到王胡在太阳下捉虱子,便也捉起了虱子;当看到自己的虱子竟比自己看不起的王胡还少,自尊心就受到了伤害,便找茬和王胡打了一架。
D . 《边城》中,兄弟俩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竞争爱情,天保自知不敌,选择驾船远行。
天保淹死后,傩送因哥哥的死而悲痛难耐,也离开了茶峒。
E . 《欧也妮·葛朗台》中,成为寡妇的欧也妮被人指责吝啬,但她也办了不少公益事业—建了养老院、教会学校和图书馆。
她的行为受到了父母两方面的影响。
4. (7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
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
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5. (10分)(2020·滨海模拟)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7》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8》(1)请根据这两则的内容概括孔子关于“孝”的主要观点。
(2)请联系实际谈谈孔子孝道的现代价值。
6. (4分) (2019高三上·和平月考)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
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这话是《红楼梦》中哪个人说的?“非常喜事”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7. (10分) (2019高一上·东莞期末) 请给下面的文段做批注。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
翠翠还记着先前祖父说的笑话。
耳朵又不聋,祖父的话说得极分明,一个兄弟走马路,唱歌来打发这样的晚上,算是怎么回事?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
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
翠翠走回家里去,在房门边摸着了那个芦管,拿出来在月光下自己吹着。
觉吹得不好,又递给祖父要祖父吹。
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翠翠依傍祖父坐着,问祖父:“爷爷,谁是第一个做这个小管子的人?”“一定是个最快乐的人做的,因为他分给人的也是许多快乐;可又像是个最不快乐的人做的,因为他同时也可以引起人不快乐!”“爷爷,你不快乐了吗?生我的气了吗?”“我不生你的气。
你在我身边,我很快乐。
”“我万一跑了呢?”“你不会离开爷爷的。
”“万一有这种事,爷爷你怎么样?”“万一有这种事,我就驾了这只渡船去找你。
”翠翠嗤的笑了。
“凤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
爷爷你渡船也能下凤滩、茨滩、青浪滩吗?那些地方的水,你不说过象痕子吗?”(节选自沈从文锁《边城》)(1)写出文中触动你的词并做批注。
(2)请给文中触动你的句子做批注。
8. (7分) (2020高二上·湖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写出“草上之风,必偃”的比喻义。
(2)上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政观?请简要分析。
9. (10分)(2016·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故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1)第一则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基本原则:________。
(2)简述你对法家“刑过不避大臣”和儒家“刑不上大夫”两个观点的理解。
10. (5分) (2019高二下·石景山期末) 大观园是作者着力创造与描绘的典型环境,对小说深层题旨,人物命运建构,故事情节发展等颇具意义,园中怡红院富丽堂皇,花团锦簇;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蘅芜苑花木全无,异草芬芳,还有秋爽斋、稻香村、栊翠庵等,这些居所设施莫不体现着作者对小说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请你任选大观园中的一处居所,谈谈该居所与某个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150字左右)11. (5分) (2019高一上·东莞期末) 名著阅读。
(1)《红楼梦》中叙写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小人物,请选取其中一个,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不少于70字。
(2)《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次要人物,请选取其中一个,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不少于70字。
12. (5分) (2015高一上·乐山期中) 简述《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共读西厢”这一情节。
13. (7分) (2019高三上·通州月考) 简答题。
(1)《阿Q正传》中,阿Q有着什么样的形象特点?(2)《红楼梦》“林黛玉重建挑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一回中,宝琴说《桃花行》是她写的,宝玉却说“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请结合小说概括黛玉的“离丧”经历。
14. (7分) (2019高一下·台州开学考) 名著阅读。
(1)下面文字中“A”处原是小说一位主人公的名字,请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并联系《海底两万里》的相关情节,说说这个人对尼德·兰说“这是我对您救命之恩的报答”的原因。
那时我们是何等愤怒地跟这些章鱼拼命呀!我们在跳动着的一条一条的肉段中间滚来滚去,这些粘性的触须就像多头蛇的头一样,一会又生出来了。
尼德·兰的叉每一下都刺入章鱼的海色眼睛中,把眼珠挖出来。
可是,尼德·兰因为躲闪不及,突然被一条章鱼的触须卷住并掀倒在地。
章鱼厉害可怕的嘴对着尼德·兰张了开来。
眼看这个不幸的人要被咬为两段了。
我急急跑去救助,但A走在我的前面,先我动了手。
他的斧子砍入章鱼两排巨大的齿牙里面,加拿大人①出人意料地得救了。
“这是我对您救命之恩的报答!” A 对加拿大人说。
尼德·兰点了点头,什么话也没有说。
【注释】①加拿大人:即尼德·兰。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2)《朝花夕拾》中多篇作品都写到鲁迅对儿童教育的体验和看法。
请结合书中内容,试举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他的这种儿童教育观点的看法。
15. (10分) (2020高一下·嘉定期末) 《红楼梦》第三十至三十四回交代了“宝玉挨打”的前因后果:宝玉因琪官失踪,王府索人;又雨村来访,其状态不佳;加之金钏投井,贾环进谗言诬陷,惹其父贾政暴怒,而遭毒打。
事后宝钗探望宝玉。
请结合下面文字分析宝钗复杂心理。
(50字以内)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速了,不觉红了脸,低下头来。
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