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船舶强度1. ,则其扭转强度越差。
A 船越长B 船越宽C 船越大D 甲板开口越大2.船首尾端所受的总纵弯曲力矩,所受的局部作用力。
A 较小,较小B 较大,较大C 较小,较大D 较大,较小3.船体发生纵向弯曲变形和破坏是由于。
A 局部强度不足B 总纵弯曲强度不足C 横向强度不足D 扭转强度不足4.船体中拱时,甲板受到,船底受到。
A 拉应力;拉应力B 压应力;压应力C 拉应力;压应力D 压应力;拉应力5.各层甲板中强度最大的一层甲板是。
A 平台甲板B 艇甲板C 起居甲板D 强力甲板6.加强船舶首尾端结构,是为了提高船体的。
A 总纵强度B 横向强度C 扭转强度D 局部强度7.同一层甲板中强度最大的区域是。
A 首端B 尾端C 首尾两端D 船中前后8.同一船舶,甲板所受的总纵弯曲应力比船底所受的弯曲应力。
A 大B 小C 一样D 大小不定9.尾机船不满足纵向强度的主要危险在于其压载营运状态,这时船舶处于。
A 中垂B 中拱C 中垂或中拱D 中垂中拱不存在10.尾机型船最适宜于。
A 客船B 油轮C 高速船D 客货船11.下述船舶营运状态中会产生中拱变形。
A 中机型船轻载,波峰在船中B 中机型船满载,波谷在船中C 尾机型船,首尖舱加压载,波峰在船中D A,B,C均会产生12.中机型船比尾机型船容易调整。
A 载货量B 稳性C 吃水差D 强度13.中机型货船满载航行遇到波浪时,可能会发生最大的A 中拱弯曲变形B 中垂弯曲变形C 扭曲变形D 严重振动14.重力与浮力之差在纵向上的分布称为。
A 重力曲线B 载荷曲线C 切力曲线D 弯矩曲线15.船舶纵向强度是指船舶结构抵抗。
A 船体沿船宽方向发生损坏及变形的能力B 各层甲板沿船长方向发生扭曲变形的能力C 船体沿船长方向产生剪切及弯曲变形的能力D 载荷和水压力作用保持不损坏和不发生很大变形的能力16.船舶发生中拱变形时。
A 中部浮力小于重力,首尾部重力大于浮力B 中部浮力小于重力,首尾部重力小于浮力C 中部浮力大于重力,首尾部重力大于浮力D 中部浮力大于重力,首尾部重力小于浮力17.船舶轻载时,主要考虑船体的。
A 横强度B 纵强度C 局部强度D 扭转强度18.当船舶中部装货过重,首尾部装货过轻时,船舶可能产生的变形是。
A 中垂变形B 中拱变形C 扭转变形D 横向变形19.船舶中拱的特征是。
A 船中部上拱,上甲板受压,船底受拉B 船中部上拱,上甲板受拉,船底受压C 船中部下垂,上甲板受压,船底受拉D 船中部下垂,上甲板受拉,船底受压20.船舶中垂的特征是。
A 船中部上拱,上甲板受压,船底受拉B 船中部上拱,上甲板受拉,船底受压C 船中部下垂,上甲板受压,船底受拉D 船中部下垂,上甲板受拉,船底受压21.引起船舶纵向变形的主要原因是。
A 船体纵向构件的刚度不足B 船体纵向构件的强度不足C 船舶所受重力和浮力不相等D 船体沿长度方向每一段所受负荷不相等22.当船舶首尾货舱装货数量过多而中部货舱时就会出现严重的中拱现象。
A 空舱,船舶中部处于波峰之上B 空舱,船舶中部处于波谷之上C 均衡装载,船舶中部处于波谷之上D 均衡装载,船舶中部处于波峰之上23.船舶发生中拱变形时,船体受弯矩作用,上甲板受,船底受。
A 负;压;拉B 正;压;拉C 负;拉;压D 正;拉;压24.船舶发生中垂变形时,船体受弯矩作用,上甲板受,船底受。
A 负;压;拉B 正;压;拉C 负;拉;压D 正;拉;压25.尾机型固体散货船空载时会产生较大,满载时会产生较大的。
A 中拱;中垂B 中垂;中拱C 尾倾;拱头D 拱头;尾倾26.某轮装载后呈中拱状态且稳性过小,则应采取以下措施来调整。
A 将首尖舱加满压载水B 将首区货物移至中区C 将中区双层底压载舱加满压载水D 将中区二层舱的货物移至尾区底舱27.对具体船舶,其船舶中剖面许用静水弯矩Ms为。
A 一定值B 与货物沿船长的分布有关C 随船舶的营运年限而变化D 与浮力沿船长的分布有关28.船舶装载后呈中拱状态,若航行中波长近似等于船长,且在船中时,会加大中拱弯矩。
A 波峰B 波谷C 波长的1/3处D 波谷与波峰之间29.船舶装载后呈中拱状态,若航行中波长近似等于船长,且在船中时,会减小中拱弯矩。
A 波峰B 波谷C 波长的1/3处D 波谷与波峰之间30.船舶装载后呈中垂状态,若航行中波长近似等于船长,且在船中时,会加大中垂弯矩。
A 波峰B 波谷C 波长的1/3处D 波谷与波峰之间31.船舶装载后呈中垂状态,若航行中波长近似等于船长,且在船中时,会减小中垂弯矩。
A 波峰B 波谷C 波长的1/3处D 波谷与波峰之间32.一般货船,其剪力的最大值通常位于。
A 船中前后B 距首尾L bp/2处C 距首尾L bp/4处D 距船中L bp/6处33.一般货船,其弯矩的最大值通常位于。
A 船中前后B 距首尾L bp/2处C 距首尾L bp/4处D 距船中L bp/6处34.在校核船舶总纵强度时,若实际装载状态时的静水弯矩Ms’为正值,表明船舶。
A 处于中垂状态B 处于中拱状态C 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D 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35在校核船舶总纵强度时,若实际装载状态时的静水弯矩Ms’为负值,表明船舶。
A 处于中垂状态B 处于中拱状态C 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D 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36.在校核船舶总纵强度时,若实际装载状态时的静水弯矩Ms’为负值,且小于船舶许用静水弯矩Ms,表明船舶。
A 处于中拱状态且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B 处于中拱状态且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C 处于中垂状态且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D 处于中垂状态且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37.在校核船舶总纵强度时,若实际装载状态时的静水弯矩Ms’为负值,且等于船舶许用静水弯矩Ms,表明船舶。
A 处于中拱状态且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B 处于中拱状态且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C 处于中垂状态且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D 处于中垂状态且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38.在校核船舶总纵强度时,若实际装载状态时的静水弯矩Ms’为负值,且大于船舶许用静水弯矩Ms,表明船舶。
A 处于中拱状态且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B 处于中拱状态且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C 处于中垂状态且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D 处于中垂状态且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39.在校核船舶总纵强度时,若实际装载状态时的静水弯矩Ms’为正值,且小于船舶许用静水弯矩Ms,表明船舶。
A 处于中拱状态且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B 处于中拱状态且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C 处于中垂状态且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D 处于中垂状态且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40.在校核船舶总纵强度时,若实际装载状态时的静水弯矩Ms’为正值,且等于船舶许用静水弯矩Ms,表明船舶。
A 处于中拱状态且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B 处于中拱状态且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C 处于中垂状态且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D 处于中垂状态且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41.在校核船舶总纵强度时,若实际装载状态时的静水弯矩Ms’为正值,且大于船舶许用静水弯矩Ms,表明船舶。
A 处于中拱状态且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B 处于中拱状态且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C 处于中垂状态且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D 处于中垂状态且不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42.在配载时,按舱容比例分配货物重量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船舶。
A 满舱满载B 有适度的稳性C 总纵强度不受损伤D 保证船舶局部强度不受损伤43.按舱容比例分配各舱货重,可以保证船舶的。
A 纵向强度受损,且可能产生中垂或中拱B 纵向强度受损,且不可能产生中垂或中拱C 纵向强度不受损,且不可能产生中垂或中拱D 纵向强度不受损,但仍可能产生中垂或中拱44.某轮装货后呈中垂状态且尾倾过大,则宜采取下列措施来调整。
A 在船首区加压载水B 将中区压载水调至首区C 将尾部压载水调至中区D A或B45.船舶的总纵弯矩值沿船长方向的分布规律为。
A 向首尾两端逐渐增加B 向首尾两端逐渐减小C 向首尾两端保持不变D 向首尾两端变化无规律46.船舶结构抵抗各种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能力称为。
A 浮性B 稳性C 船体强度D 船舶抗沉性47.船舶装载后为中拱状态,为减小尾倾,应将。
A 压载水加在中区B 压载水加在首部C 压载水加在尾部D 尾部压载水移至中区48.某轮装载后呈中拱状态,且稳性过大,则应采取以下措施来调整。
A 将首区货物移至中区B 将中区双层底加满压载水C 将首尖舱加满压载水D 将尾区底舱货物移至中区二层舱49.某轮装载后呈中垂状态,且稳性过大,则应采取以下措施来调整。
A 将首区货物移至中区B 将首尖舱加满压载水C 将中区底舱货物移至尾区二层舱D 将中区双层底加满压载水50.船舶装载后为中拱状态,为增大尾倾,应将。
A 首部压载水移至中区B 压载水加在首部C 压载水加在中区D 压载水加在尾部51.某轮装载后呈中拱状态,尾倾过大且稳性过大,则应采取以下措施来调整。
A 将首区货物移至中区B 将首尖舱加满压载水C 将尾区货物移至中心D 将尾尖舱加满压载水52.某轮装载后呈中垂状态,尾倾过大且稳性过大,则应采取以下措施来调整。
A 将首区货物移至中区B 将中区双层底加满压载水C 将首尖舱加满压载水D 将中区底舱货物移至首区二层舱53.保证船舶总纵强度不受损伤的经验配货方法是。
A 按舱容比例分配货物重量B 各舱均匀分配货物重量C 按舱容大小反比例分配货物重量D 重货配在中区,轻货配在首尾54.尾机型矿砂船的最大中垂、中拱的总纵弯矩值分别出现在。
A 满载营运状态;满载营运状态B 满载营运状态;压载营运状态C 压载营运状态;压载营运状态D 压载营运状态;满载营运状态55.杂货船配积载时,主要应考虑的船舶强度为。
①纵强度; ②扭转强度; ③局部强度; ④总强度; ⑤横强度。
A ①③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56.船舶投入营运后,其船中剖面许用静水弯矩将。
A 逐渐减小B 逐渐增大C 保持不变D 不能确定57.大型中机型船舶在满载时,为减轻其纵向变形,在油水配置和使用时应。
A 先配置于首尾,后配置于中部;使用时先用中部舱的油水B 先配置于首尾,后配置于中部;使用时先用首尾舱的油水C 先配置于中部,后配置于首尾;使用时先用首尾舱的油水D 先配置于申部,后配置于首尾;使用时先用中部舱的油水58.下列是保证船舶纵向强度不受损伤的措施。
A 按舱容比例分配货重B 装卸时各舱应均衡作业C 中途港货较多时,将其分别装于几个货舱内D 以上都是59.在船舶纵向强度校核时,应进行静水切力校核的条件是。
A 船长等于或大于90米,且装载不均匀B 船长等于或大于90米,且具有两道纵舱壁C 船长小于90米,且装载不均匀或具有两道纵舱壁D A或B60.利用船舶强度曲线图进行强度校核的条件是A 船长小于90米或装载均匀B 船长小于90米或装载不均匀C 船长等于或大于90米,且装载均匀D 船长等于或大于90米,且装载均匀或具有两道纵舱壁61.在船舶强度曲线图上,位于点划线与虚线之间的区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