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螺旋桩技术交底(完整资料).doc

长螺旋桩技术交底(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1、定位测量放线:桩位测量放线采用我方提供坐标点全站仪全程测放,因桩位较多,必须每隔十个桩位施放一个较为基
准桩位,此基准桩位采用木桩及钢钉施放,并在基准桩上标明
桩位编号,施工时可用此基准桩对相邻桩位进行复核。

误差控制标准:控制网小于±5mm;轴线网小于±10mm;工程桩位小于20mm;水准网小于5mm。

整个测量放线过程均需复测、检查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
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控制点、高程点埋设牢固并加以保护,定
期复测校验。

2、钻机就位:钻机必须铺垫平稳,确保机身平整,钻杆垂直稳定牢固,钻头对准桩位。

钻尖与桩点偏移不得大于20mm。

开钻前必须检楔形出料活门是否闭合,严禁开口钻进。

每根桩
施工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桩位对中及垂直度检查,垂直度
偏差控制在1%内,满足要求后,方可开钻。

3、钻孔: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钻尖与白灰对齐),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控制深度、停钻;检查成孔质量。

4、钻深控制:桩身有效长度不宜小于18m,且需进入持力层D(桩身直径),对桩基长度进行双控。

5、孔径控制:钻进遇有含石块较多的土层,或含水量较人的软塑粘土层时,必须防止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人,致使孔壁附着扰动土和孔底增加回落土。

6、孔底土清理:钴到预定钻深度,必须在深处进行空转清土,然后停止转动,提钻杆,不得同转钻杆。

孔口的虚土厚度不得超过50mm时,超过时要分析原因,及时报施工员,采取处理措施。

进钻过程中散落在地面上的土,必须随时用挖掘机挖清运走。

7、终孔,压灌混凝土
钻到设计标高或持力层后,应先进行终孔验收,经验收合格并作好记录后,先将钻杆提升0.3~0.5m开始泵送砼,后边提升边灌注砼,提杆的速度要和泵送的速度相适应,一般为1~1.5m/min,具体视泵送机工作效率现场调整直到成桩,如遇混凝土停止泵送,禁止提升钻杆,并确保钻杆不被拔空和中心管内至少有 0.1m3的混凝土,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宜为80-100mm,并保证超灌300mm,直至混凝土顶面不再下降为止,混凝土的充盈系数≥1.0。

8、钢筋笼的制作:纵向钢筋①桩内通长,纵向钢筋的接头应该优先采用焊接,接口必须按照规范要求错开;水平钢筋(横向加劲箍③及螺旋钢箍②)与纵向钢筋交接处应该焊牢;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钢筋保护层为50mm;钢筋笼上端从承台底往下2.5m为箍筋加密区,箍筋加密为@100、其余钢筋笼位置箍筋间距为@200。

9、放钢筋笼:吊入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震动下沉,避免碰撞孔壁。

钢筋笼上放到设计位置时,钢筋笼制作长度必须设计的满笼要求。

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用焊接,以确保钢筋的位置正确,保护层符合要求。

10、雨期严格坚持随钻随打的规定,以防遇雨成孔后灌水造成塌孔。

雨大不进行钻孔施工。

现场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11、钻桩桩顶标高的观测:施工过程中注意已钻桩桩顶标高的变化,尤其要注意观测桩距较小部位的桩。

因为在钻新桩时,量测已钻桩桩顶的上升量,可估算桩径缩小的数值,以判断是否产生缩径和窜孔。

12、桩顶上升量较大或怀疑发生质量问题的桩应及时报施工员,经检查后做出必要的处理。

二、质量标准及注意事项
1、保证项目
1.1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上规范的规定。

1.2成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桩端沉渣厚度不大于
3OOmm。

1.3实际浇灌混凝士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

1.4浇灌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2.l孔口虚土过多,钻孔完毕,应及时清理虚土。

2.2注意土质变化,遇有砂卵石或流砂淤泥、上层滞水渗漏等情况,应立即报施工员并采取措施。

2.3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有缩径、夹土等,要严格按操作工艺边灌混凝图边振捣的规定执行。

严禁把土及杂物和混凝土一起灌入孔中。

2.4 当出现钻杆跳动,机架晃动,钻不进尺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检查并报质量员。

接受交底人签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