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版本/版次A/0 文件页码1/2
制表批准
1目的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增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顾客满意程度。

2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改进机会的识别和改进过程的实施。

3职责
3.1质检部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的持续改进的策划、实施。

3.2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

4作业流程
4.1持续改进
4.1.1改进机会的识别:
公司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结合日常对过程、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按计划间隔的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数据分析、纠正及预防措施等,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
效性、寻求差距,以识别产品实现及其支持过程的改进机会。

如:
4.1.1.1产品实现及其支持过程的有效性(如满足要求的输出);
4.1.1.2外部影响(如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4.1.1.3潜在的薄弱环节;
4.1.1.4使用更好方法的机会;
4.1.1.5对已策划的和未策划的更改的控制。

4.1.1.6持续改进的具体步骤为:
a)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区域;
b)确定改进目标;
c)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d)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
e)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f)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
g)正式采纳更改。

4.1.2持续改进的方式
4.1.2.1纠正措施:对已发现的不合格,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制定措施,以消除不合格,
并防止其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1.2.2预防措施:对于潜在的不合格,针对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制定措施,以预防不合
格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纠正措施
4.2.1对于已发现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纠正措施应与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2采取纠正措施的信息来源:
4.2.2.1不合格品处理单;
4.2.2.2质检部检查报告;
4.2.2.3第二方、第三方认定或认证所发现的不合格项。

4.2.3纠正措施的实施步骤
4.2.3.1各有关部门在质量管理体系运作过程中,如发生与质量管理体系、与产品实现
过程、产品的规定不相符合的事实(包括顾客投诉)。

版本/版次A/0 文件页码2/2
制表批准
4.2.3.2对于《不合格品处理单》、《产品检查报告》以及第二方、第三方认定或认证
所出具的不合格整改通知,质检部组织分析,确定其性质。

对于有必要采取
纠正措施的问题,向有关责任部门发出《纠正及预防措施处理单》。

4.2.3.3责任部门调查不合格产生原因并记录结果,针对存在问题,制订相应纠正措
施,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4.2.3.4责任部门将纠正措施和实施情况填写在《纠正及预防措施处理单》并报质检部,
要求验证其效果。

4.2.3.5质检部根据已完成的《纠正及预防措施处理单》内容,逐项进行检查或对所提
供的数据进行证实。

4.2.3.6纠正措施没有达到其预期效果的,则由责任部门重新制订措施和组织实施。

4.3预防措施
4.3.1对于潜在的不合格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预防不合格发生,
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3.2潜在不合格的识别
质检部要及时重点分析如下记录:
4.3.2.1供方供货质量统计、产品质量统计(如调查表、排列图等)、市场分析、《客
户满意度调查表》等;
4.3.2.2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4.3.2.3纠正、预防措施执行记录等。

4.3.3预防措施的实施步骤
4.3.3.1各有关部门在质量体系运作过程中,如发生与质量体系规定不相符合的潜在因
素(包括顾客投诉),交质检部。

4.3.3.2质检部组织分析,确定其性质。

对于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的问题,向有关责任
部门发出《纠正及预防措施处理单》。

4.3.3.3责任部门针对存在的潜在不合格因素,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报管理者代表批
准后实施。

4.3.3.4责任部门将预防措施和实施情况填写在《纠正及预防措施处理单》并报质检部,
要求验证其效果。

4.3.3.5预防措施没有达到其预期效果的,则由责任部门重新制订措施和组织实施。

4.4在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协助分析原因和
确定责任部门,并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5管理者代表负责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和验证情况提交管理评审。

5相关文件
5.1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2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不合格品处理单
6.2纠正及预防措施处理单
6.3产品检查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