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器具的设计观

中国传统器具的设计观

收稿日期:2009Ο09Ο22基金项目: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项目(JDR2006A05);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与设计艺术学创作团队成果之一作者简介:王强(1967-),男,江苏高邮人,博士,江苏大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研究。

中国传统器具的设计观王强(江苏大学,镇江212013)摘要:通过对中国古代灯具主题性的研究,对中国古代的设计观进行梳理,寻找对当代设计有借鉴与启示意义的传统设计思想,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灯具造型设计特征、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思想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古代器物设计制器尚象的造型设计特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及器以载道的设计思想。

关键词:古代灯具;造型特征;设计理念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09)11-0152-03Design Concep t of t he Ancient Chinese L a mpsW A N G Qi ang(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me research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amps ,sorts out the design concept ofancient China ,and looks for the traditional design that can inspiringly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 2rary design.On the perspective of artistic design ,analyses the design features ,the design concept and design philosoph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amps.It then arrives at the vivid design features ,as the system browser design still features the ,people 2oriented design concept and design philosophy of containing Tao in wares.Key words :ancient lamp s ;form feature ;design concept 在长达数千年的艺术设计史中,中国古代的器物无疑成为了某些特定观念的承载物,设计作为一个造物的过程,包含了许多的观念与信息。

对中国古代器物进行设计艺术学的研究为总结中国古代器物的设计思想及设计理论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灯具作为众多器物的一个种类,其自身拥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及完整的发展脉络,丰富的出土及其他遗存的实物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其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为我们理清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提供了较为具体的实证,集中的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各时期造型特征、装饰风格、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制度与生活风俗。

中国古代灯具作为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历程的见证,虽然伴随电光源的出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却形象地体现了人们生活方式演变的具体进程,其包含的设计思想对我们现代的艺术设计仍然有许多借鉴与启发。

1 中国古代灯具造型设计的特征人类各种科学技术发展及重大发明都离不开自然界对人类的启迪。

“大自然是最杰出的设计师,自然形态是设计造型的优秀原型,在人类的造物史和艺术史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点,原始初民的造物设计就把自然作为各种形态和造型的主要依据[1]。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人们创造性的制造了各种简单的工具,增强了自身的生存本领。

中国古代设计的自然观影响着所有的设计活动,“制器尚象”体现了我国古代独特的造型设计特征。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2]。

”“朴散则为器[3]。

”老子认为器是由人选择物质材料,经过加工工艺制作成的有一定实用功能的器具。

《易经》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4]。

“象”就是现象,“形”就是形状。

现象可以看做动态的过程,形状可以看成静态的结果。

所谓“见”乃谓之“象”,即观察天地时看见的天地万物之形象,形于外的形在“地”称之为“形”,在“天”才能称之为“象”,“象”主要指天象,天体的现象和变化的征兆,反映在古代灯具设计中就是普遍出现在灯具造型中的几何形及几何装饰纹样。

如早期几何形态造型的灯及其圆、涡纹等的装饰纹样。

“形”,《说文》解释为:形,象形也,指各种自然万物的形态。

“形”作名词时,指形制、形状、造型等某一类具体的器物;作动词时,指器物设计的活动与过程。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5]。

”准确地表达了先人造物取象的标准,将道法自然作为设计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设计中的自然观。

“形”反映在中国古代灯具设计上表现为各种写实造型设计,如植物形灯、动物形灯、人物形灯及器皿形灯都是由模拟物各部分组成的形态。

模拟不仅仅是对自然的251包装工程 PAC KA GIN G EN GIN EERIN G Vol.30No.112009.11摹仿,其中还包括对自然造物和对现存传统造物的摹仿。

这种摹仿意味着人的主体创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

基于这种创造性,我国古代的设计才能不断的发展和改良,形成具有强烈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设计。

制器尚象是人们从自己的身体以及周围环境发生的异常变化来取象,再现摹仿物的形态,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记忆与理解并在大脑中重新组合后的再现,带着人们的幻想和想像的成分。

我们可以根据“象”与“形”的内含将中国古代灯具的设计分为写实性设计与写意性设计。

1.1 由功能到形态的写实性仿生灯具设计写实性灯具设计是从灯具照明的功能性出发来研究摹仿对象结构形态,进行灯具设计。

这种过程并非指对某一物件的简单复制,而是包含了设计者对于物的理解,其经验、宗教信仰、文化水平、艺术感受等多方面因素。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的战国时期的象形铜灯,准确地再现了大象的形态特征,体现了中国古代设计的应物象形设计特色,既适应灯具设计结构要求,又体现了灯具的实用功能。

该灯的出现,从制器观象的造型特图1 战国时期的象形铜灯Fig.1Brass lamp with an elephant 2likeform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征来分析,说明在这一地区曾经出现过大象。

该灯具的形态较小,神态十分传神,不仅可作为一个实用器具,其优美的造型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见图1。

1.2 由形态到功能的意象性灯具设计意象性灯具设计从形态出发研究其抽象功能。

意象指意义的形象化。

王弼《易略例・明象篇》中,“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4]。

”中国古代的设计虽然重视写实性,同时也十分重视意象性,认为意境和气韵的表达,即精、气、神的体现,必由此处之象图2 树形铜灯Fig.2Picture of tree 2shaped cuprum lamp传达彼处之意。

意象性设计以形写神,表达了人们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平山中山国一号墓出土的树形铜灯[6]见图2,繁茂的大树,为纵向垂直造型。

该形制的灯具反映出中国古人已掌握了力学的基本知识,对于灯具平衡性的设计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该多枝灯的取象为取其形象的意向性设计。

对于该灯具的设计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其艺术魅力以及设计价值都来源于造型中意象性运用的合理性。

纵观中国古代灯具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考古发掘及其他遗存的各灯具中,无论是植物形灯、器皿形灯、动物形灯还是人物形灯,很大一部分灯具设计均可算得上仿生形态的设计。

其造型特征几乎都能从自然万物中找到设计原型,符合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规律,这种规律准确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制器尚象的造型设计特征。

2 中国古代灯具设计中的设计理念荀子在论证人与物的两者关系时,强调人与物关系中的自主意识,提出了“重己役物”的思想,强调任何技艺都是以人为主体。

器物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统一,器物的造型在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同时,必须满足人们的审美功能。

孔子在论及这一关系时,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要求人们在造物及造物过程中充分考虑物的内容与形式的价值取向,考虑人们的精神感受。

重己役物与文质彬彬是中国古代灯具设计中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体现。

2.1 重己役物思想在灯具设计中的运用中国传统造物的过程始终离不开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法则。

《荀子・王制篇》中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4]。

”荀子把天下万物分为4大类:无生命的水火、有生命而无识知的草木、有生命也有识知的禽兽和不仅有生有知且更是有义的人类。

“义”是指遵循一定伦理原则的行为规范。

在荀子看来,这是人类与其他万物,特别是动物(禽兽)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其表现为传统造物设计中人与物的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重己役物的思想,也就是强调人在设计和使用产品时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控制人们的造物活动。

这在中国古代灯具设计中有很多很好的案例。

南京博物院藏错银牛形铜灯,灯盏承接在凸起于牛背正中的圆形座基上,灯盏和上部穹窿形圆盖之间有带菱形镂孔的挡风板,根据人们的需要开口可大可小,亮度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灯盘的转动能够改变照明的方向。

上部穹窿形圆盖中央伸出弧形烟道,与牛首顶部相接,中空的牛腹可存水,灯点燃时产生的烟灰通过烟道便进入牛腹溶于水中,减少烟的污染。

图3 错银牛形铜灯Fig.3Picture of cattle 2shapedsilver 2complex lamp这是汉代灯具在功能方面最先进的发明创造,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在设计中,灯的各部分都可以拆卸,将烟管上节设计成插入式的子母口方式,使整个灯具上部与下部都比较便于清洗,中空的灯腹也能较为便捷的清理,见图3。

这类灯具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351王强 中国传统器具的设计观的设计理念。

两汉时期取象于牛形的灯具较多,反映了牛在农业社会时期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牛的喜爱与重视。

2.2 文质彬彬思想在灯具设计中的运用文质彬彬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

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理解,“文”指文饰、装饰,“质”指实质、朴实,包含了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质朴与文饰等方面。

“文”与“质”和谐统一,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准则。

灯具设计中内容和形式、功能与装饰和谐统一的设计不乏许多经典的案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