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阶段有什么?建筑火灾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特征?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火灾初起阶段、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火灾熄灭阶段初起阶段 1.这时火灾好室内发生火灾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火燃烧。
象在敞开的空间里进行一样室内温火灾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 初起阶段的特点是:火灾燃烧范围不大,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室内平均温度低;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火灾发展时间因点火源、可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在发展过程中火势不稳定; 条件影响长短差别很大应设法争取尽早发根据初起阶段的特点可见,该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在建筑物内安装和配备适当数量现火灾,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起火点。
为此.设置及时发现火灾和报警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初起阶段也是人员疏的火火设备。
初就很危险了。
散的有利时机,发生火灾时人员若在这一阶段不能疏散出房间,起阶段的持续越长,就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火灾和灭火,并有利于人员安全撤离全面发展阶段 2.火灾范围迅速扩大,当火灾房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 在火灾初起阶段后期房间内所有可燃物整个房问都充满了火焰,聚积在房问内的可燃气体突然起火,房间内局部燃烧向全室温度升高很快。
表面部分都卷人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它标志.性燃烧过渡的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轰燃。
轰燃是室内火火最显著的特征之人们若在轰燃之前还没有从室对于安全疏散而言。
着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开始,内逃出,则很难幸存。
因而房间内. 轰燃发生后,房问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
放热速度很大 .把火灾温度升高很快。
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的开口大量喷出使建筑构件的承载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室内高温还对建筑构件产生热作用. 能力下降,甚至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破坏。
不会烧由于其四周墙壁和顶棚、地面坚固,耐火建筑的房间通常在起火后,当火灾发展到全面燃烧因此发生火灾时房间通风开口的大小没有什么变化,穿,阶段,室内燃烧大多由通风控制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持续时问取决于室内室内火灾保持着稳定的燃烧状态。
着,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通风条件等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应采针对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特点,为了减少火灾损失,在建筑物内设置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防火分隔物,把火灾控制:取的主要措施是选用耐火程度较高的建筑结构作为建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消防确保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不倒塌破坏,为火灾时人员疏散、筑物的承重体系,队扑救火灾,火灾后建筑物修复、继续使用创造条件。
熄灭阶段 3.以及叮燃随着室内可燃物的挥发物质不断减少,在火灾全面发展阶段后期,温度逐渐下降当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物数量减少,火灾燃烧速度递减,时,则认为火灾进人熄灭的BO%阶段。
随后,房间温度下降明显,直到把房问内的全部可燃物烧光,室内外温度 . . . . 趋于一致,宣告火灾结束。
该阶段前期,燃烧仍十分猛烈,火灾温度仍很高。
针对该阶段的特点,应注意防止建筑构件因较长时间受高温作用和灭火射水的冷却作用而出现裂缝、下沉、倾斜或倒塌破坏,确定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应注意防止火灾向相邻建筑蔓延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规范一般要求5.1应为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准入制度5.1.1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设计时,的产品。
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建筑规模、使用人员特点等因素选择和设置消防应5.1.2 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设置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时,应采用消防应急标志灯或消防应急照明标志复5.1.3 合灯具;非灯具类疏散指示标志可作为辅助指示标志。
消防应急灯具连接的主电供电方式与控制方式应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使5.1.4 所有消防应急灯具全部切换到应急工作状态。
容易引起人员恐慌的场所应坡道和自动扶梯等人员密集场所、5.1.5 带有台阶、。
,其它场所的应急投入时间不应大于5s急照明投入时间不应大于0.25s (包括集中电源型消防应急照明系统的应急供给消防应急灯具供电的回路5.1.6 插座及中严禁设置可关断灯具充电及关断灯具应急状态的灯开关装置、电回路)其它负载。
但允许设置开关控制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工作,5.1.7 在正常电源工作状态下,该开关不应影响消防应急照明灯具从正常工作状态转入应急工作状态。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控制系统由正常供电状态转入应急工作状态、由应5.1.8 急工作状态转入正常工作状态。
疏散指示标志牌的设计5.6个消防应急各类疏散指示标志牌只能作为系统的辅助指示标志,设置在25.6.1标志灯指示的疏散线路之间。
的荧光灯光源环境或正常25lx5.6.2 蓄光型标志牌应设置在正常照度不低于的白炽灯光源环境内。
照度不低于40lx 以下的墙面上。
疏散指示标志牌应设置在地面或1m5.6.3疏散指示标志牌不应设置在可改变指示方向的疏散线路上。
5.6.45.6.5 在疏散线路中不应设置与应急疏散无关的标志牌。
消防应急标志灯的设置6.2下列部位或场所应设置指示出口的消防应急标志灯:6.2.1建筑物内的安全出口;1多层、高层建筑中各楼层通向疏散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门口;2的房间出口;15m3 公共建筑室内最远点至房间疏散门距离超过在地面首层无障碍出口处应设置肢残人员标志,并在各层消防电梯口设置肢4. . . .残人员标志。
指示出口的消防应急标志灯的设置应符合下述要求:6.2.2 应设置在出口门的内侧,其标志面应朝向建筑物内的疏散通道;1。
应设置在出口门的上方居中或门的旁边,底边离门框距离不大于200mm2 下列部位或场所应设置指示疏散方向的消防应急标志灯:6.2.3疏散走道拐弯处;1地下室疏散楼梯间;2的袋型走道;的直行走道、超过10m3 超过20m 4 人防工程;5 避难间、避难层及其他安全场所。
楼梯间应设置指示楼层的消防应急标志灯,地面层应同时设置指示地面6.2.4层和指示安全出口方向的消防应急标志灯。
6.2.5 指示疏散方向的消防应急标志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2.5m;1设置在疏散走道的顶部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2.2m~以下,标志灯设置间设置在疏散走道的侧面墙上时,设置高度宜底边距地1m220mm,且表面平滑;距不应大于10m,灯具突出墙面部分的尺寸不宜超过灯具最高点与地面垂直距离高3 指示疏散方向的消防应急标志灯在地面设置时,标志灯设置间距不,,灯具边缘与地面垂直距离高度不应大于1mm度不应大于3mm ;应大于3m标志灯设置间距不导向光流型消防应急标志灯的指示方向应与疏散方向相同,4款要求;,在地面设置时应符合本条第21.5m应大于要求。
地面设置的消防应急标志灯防护等级应符合IP655种设置方式可在消防应急标志灯中增设消防标志牌。
、2注:1营业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展览厅、商场、候车(船)室、民航候机厅、6.2.66.2.5条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下列要求:在满足消防应急标志灯的疏散方向1 宜在疏散路线的上方设置消防应急标志灯,20m;应指向固定的安全出口,标志灯设置间距不应大于的场所应设置指示疏散方向的中型消防应急标志4.5m室内高度为2 3.5m~的场所应设置指示疏散方向的大型消防应急标志灯,设置间4.5m灯,高度超过底边距地消防应急标志灯40m,距不应大于60m,展览厅、商场设置间距不宜大于3m;面高度宜大于消防应急照明灯的设置6.3下列部位或场所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6.3.1建筑物内的疏散走道、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1 ;用前室和避难层(间)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2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人的房53 无自然采光或夜间使用的公共场所及公共场所内流动人员数不少于 . . . .间;寄宿制幼儿园和小学的寝室、老年公寓的房间、医院的病房和监护室等需要4救援人员协助疏散的场所。
6.3.2 四星级及以上的宾馆,宜在客房内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
6.3.3 消防应急照明灯的设置应符合下述要求:1 应优先设置在走道交叉处及拐弯处、自动扶梯上方或侧上方附近;宜嵌顶或吸顶安装,当条件限制时可设置于走道侧面墙上,其底边距地高度2;2.5m宜大于应根据环境合理选用具有防潮、防水、防尘、防爆、防震、耐腐蚀和抗机械3损伤等防护类别和等级的消防应急照明灯;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等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房间可使用正常照明4灯具。
仍需消防作业的工作区域的照度应保持正常照明的3.2.4 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照度值。
(非电池供电)3.2.5 应急照明灯具的设置应使下列地点的照度高于其周边区域的照度:1 指定的疏散出口和安全标志;2 疏散走道中每个行进方向改变处;3 每个内连走廊的连接处;4 安全出口的外面及其附近区域。
浅谈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避难心理与建筑设计---火势蔓延快。
在各种类型的高楼大厦中均配有大量一)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稍有不慎或意外即可招, 的现代化设备并进行过豪华装修, 其中不少为可燃物致火灾。
贯通全楼的电梯井、排气道、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则因其火灾时在无阻挡的情况, 如一座高100 米的建筑的烟囱效应,使火势迅速扩散至上层。
疏散到地, ) 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层数多烟气能在半分钟内达到顶层。
下, (二%80 60 —面或其他安全场所的时间相应地就长。
据统计,高层建筑火灾死亡中有消防队员不但体,消防队员登楼扑救不易。
(的人是被烟雾熏死的。
三) 扑救困难有毒的险恶环境而且还要在高温缺氧、浓烟、力和装备所达到的高度十分有限,现代建筑的防火设计包括火灾前的积极预防和火灾时的应急措施两个方中救援。
对于减少火灾的发, 认真分析火灾发生时人们的避难心理及避难行为面。
因此,由于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具有积极的作用。
生和火灾发生时采取必要的安全疏散, 所以在高层建筑设计, 时人们避难的心理活动与正常情况下人的心理是不同的中应尽量结合此种心理状态进行安全疏散设计。
人的行为常受以下避难心理支配, : 火灾发生时即指人有习惯于走老路的“归巢”本能。
疏散“归巢”性。
所谓“归巢”性,一、一般旅客, 例如在旅馆或剧场发生火灾时时首先奔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或楼梯。
由于到高层建筑内很少寻找其他出口或楼梯疏散。
和观众习惯于从原进口逃生,但火灾时普通电梯是不能作疏散时还大多奔向电梯方向, , 部人员多乘坐电梯高层建筑的疏散楼,为安全疏散使用的, 所以为避免疏散人员到电梯厅无法逃离 . . . .即平时交通流线与紧急避梯应多结合电梯厅设置,难流线相结合, 从而有利于快速疏散。
例如在旅馆趋光性及向阔性。
这是指人有趋于明亮方面和开阔空间的本能。
二、则人们一般向明亮走廊一端黑暗一端明亮, 发生火灾时,人们从居室冲向走廊,所以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方向疏散。
若这些部位未设安全出入口则反而逃入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