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毕业论文范文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建设、就业和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
然而,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并不理想,各方面先天条件、生存环境和政策对企业发展有所限制,尤其是企业的融资问题己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我国发展中小型企业的关键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国名经济中占据重要经济地位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但是又存在资金不足,资本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源于中小企业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资本市场约束较强及国有银行的惜贷严重。
就此,笔者提出,要采取加强中小企业治理、发展融资机构、建立担保体系等等方法来解决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正文:随着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己成为世界性的长久课题,对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一个从不够重视到加深认识的过程。
中小企业的大量出现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企业是指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
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
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
在我国,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2006年我国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工商部门注册数己超过43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为我国75%以上的城镇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占整个GDP的58.5%、出口额的68%和税收的50%。
但是创造中国财富近六成的中小企业,仅占主要大型金融机构贷款的16%。
这说明资金的短缺、融资困难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目前我国平均每家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金额约为大型企业的80分之1,有66%的中小企业发生了融资困难;而在欧盟国家,同期只有13%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
可见融资问题已经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良好发展的首要问题。
也可以说,资金短缺、融资不畅是中小企业发展最难于突破的“瓶颈”。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一)我国中小企业现状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
全国GDP的55.6%、社会销售总额的58.9%、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税收的46.2%、出口总额的62.3%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65%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75%的就业岗位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4.7%来自中小企业。
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
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
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
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以及政府机关精简人员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
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
由于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基础,从而全社会的稳定就有了物质保障。
(二)在内源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创业初期,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姿态进入行业,资金一般不依靠贷款而是通过企业自筹解决。
因此,在创业初期中小型企业的内源融资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也是中小企业创业期主要融资手段。
但中小型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足,自我发展与积累的能力有限,不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很难达到融资扩大生产与升级企业技术水平的目的。
我国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工业领域的中小型企业负债率为65%,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比例仅为35%。
和同行业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负债率高出5%。
我国中小企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成本较高,利润率比较低,又面临负债较高的情况,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匾乏,自身积累困难。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平均能达到50.8% 。
相比之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的比例过小,内源融资能力不足。
因此,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道路上成长的中小型企业,不能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达到扩大经营的目的,仍要依靠技术的改进与获得外源融资的形式来扩大融资水平。
(三)在外资融资的直接融资方面,证券市场准入门槛高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且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不完善,所以我国的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
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进入证券市场的中小型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
同时,风险基金融资也是外源融资的主要手段,但我国金融市场上对风险的掌控标准高,审批不易。
(四)在外源融资的间接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有限我国外源融资最主要的方式是银行贷款。
但我国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的要求高,金额小,对中小企业有歧视,支持力度不大。
中小企业贷款被拒绝,贷不到大额度的款项的现象比比皆是。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30个省份的中小企业贷款情况做的调查统计显示,中小型企业对银行贷款满足率仅为68%。
在我国,国有银行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2009年底,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贷款总额占全国同业总额的90%。
然而,我国国有银行的贷款80%都流向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仅有20%的贷款流向了中小企业,其中流向私营企业的贷款就更少了。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一)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首先要从企业本身经营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中小企业管理经营不规范,信用度低中小企业是否能从银行贷到款,是否能够突破政策的壁垒顺利融资,关键在于企业的信用。
而我国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报表信息不对称,财务信息公开不及时或是财务信息纰漏多,交易与履约过程不诚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对银行的信用问题。
一是目前部分中小企业诚信意识低下,制假售假、违约毁约、恶意逃债、偷税漏税、虚假合同、价格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
还有一些中小企业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到诚信经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经常发生经营上的失信行为,重贷轻还,随意拖欠贷款本息,有的甚至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损坏了中小企业的形象。
二是企业对自身财务管理重视不够,财务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
目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很少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人员,缺乏对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方面的有效监督,即使在较为健全的财务制度下,信息的真实性也无法保证。
比如,在受理贷款卡申请发放行政许可业务中,有些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企业财务报表本身就不规范或者根本就没有财务报表。
三是企业失信成本低,没有后顾之忧。
道德的约束软弱无力,加上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不是很完善,法律的监督制约和惩戒力不够,致使许多中小企业为求生存,在短期利益面前,对失信行为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以安徽省为例,从今年以来,银行紧缩银根,让多数中小企业“很受伤”,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型企业景气指数为127.4,虽然运行在较为景气区间,但比去年同期回落5.1点。
被资金困住的中小企业如何顺利从银行“找钱”?记者了解到,安徽部分银行不约而同地对中小企业开通了“绿色通道”。
“将信贷资源向中小企业进行倾斜,在有限的额度内保证中小企业业务优先投放。
”招商银行合肥分行相关负责人透露,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另外,在中小企业的资产评估上与生产水平上,也存在着技术不过关,资产评估数据虚报等情况,这样不仅通过不了贷款的审核,对整个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银行会将中小企业贷款视为很大的风险,进而不愿意贷款。
2、留存收益不足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较小,积累不足,在经营管理方面,对收益积累的意识较低,造成了内源融资的能力不足。
在资金积累上的不足,也导致了资产评估中的劣势地位,在申请贷款方面也处于不利地位。
因此,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方式,收益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融资。
3、企业融资方式不合理企业融资方式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企业的资金需求,二是企业自身的规模。
融资方式要寻求自身资金规模和需求的平衡,因此需要企业做合理的规划,在贷款、还款、收益、成长之间寻求所融资金的最大效益。
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的选择与管理上普遍不规范,有的企业甚至因为融资不当企业实力不升反降,甚至面临破产。
(二)资本市场约束资本市场约束。
就债券融资而言,目前我国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对发行规模严格控制,特别对中小企业有更严格的要求,很难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在国家规定对企业债券利息征收所得税后,更影响了投资者积极性,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风险大,难以通过发行债券形式进行融资,因此从债券市场实际融资效果不大。
2004年5月中小企业版在深圳交易所正式挂牌启动。
成立了中小企业版,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为中小企业创造了直接融资方式,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但这种发展中小企业资本市场的方案,实际上只能解决部分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问题。
而对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很难参考高科技型企业那样高收益、高成长的企业的资本市场融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