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三地理必修三复习
高中地理必修三地理必修三复习
• 根本原因:人口激增、高强度开发。
小结:
根本原因:人口数量、人口素质
具体原因:结合当地的人类活动方式
2 、“区域问题综合整治的措施”学习的 一般思路——“措施”针对“问题”
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整治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人口稀少 土壤肥沃
商品率高
地形平坦 集中连片 耕地面积广
地理条件 内部分异
大规模机 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 化生产
商 品 突出 粮 特点 基 地
读图2.2,回答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的差异
降水 距海远近 载畜量 自然景观 干湿地区 农业特色
西部
东部
少
以下200 mm以上
多
远
近
小
大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
高中地理 必修3 复习
必修3复习总体思路
1 、按照考纲要求,整合教材,做到宏观上把握 知识体系,微观上突破重、难点。 2 、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3、进行典型案例的复习方法。 4、加强地理图像学习。
必修3考点说明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区域地理 环
境与人类 活
动
区域可持 续
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 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第一章 第一节内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注重基本概念,夯实基础
(三)“区域的发展”学习的一般思路 (四)培养辨证思维 (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几个比较难懂的问题
(一)第一章 第一节内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在整册书中统领全册书
人教版 必修3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3.2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 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 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 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区域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 系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
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例:田纳西流域的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 润。降水丰富,冬春多降 水,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例:流域不同区域开发保护的重点
例:东北地区平原 区农业发展方向
• 重点:抗 衡国外农 产品进入 国内市场
(2)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 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
(2)流域的开发
(3)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 持续发展
(4)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 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1)遥感(RS)
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不 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经济腹地 产业基础 科技实力 人才队伍
长江三角 洲
珠江三角 洲
大
受南岭阻 隔,腹地 范围小
雄厚 薄弱
强 较弱
大 较小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自然状况
资料
归纳
1.储量丰富 • 资料1: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亿吨,
按2002年生产规模,可开采560年。
• 资料2: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11.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
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B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
12.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 因是: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C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长江三角洲
陆运便利,沿海航线 的中枢
更发达
松嫩平原
陆运为主
较发达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农业 工业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原因——地 理环境差异
气候条件差异 土地条件差异
矿产资源 条件差异
交通
地理位置的差异
建筑 商业
气候条件的差异 综合因素
文化
综合因素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 角洲地区的经济腹地,产业基础,科技
2.分布范围广
• 资料3: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 分布。其中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煤, 河东煤田是优质主焦煤
3.煤种齐全
4.煤质优良 • 资料4:煤炭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5.开采条件好 • 资料5:煤炭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
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煤层中含有丰富煤层气。
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
例:东北地区的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
方向
• 重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 经济。
例:东北地区的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 核心:森林资源保护 • 方法: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 目的: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
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例: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工业化推进 第一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培养全面梳理问题、归纳问题能力
地理位置差异(绝对、相对)
气候条件差异(类型、特征) 植被条件差异(类型、覆盖率) 土地条件差异(土壤、地形、人均耕地) 水文差异(冰期,含沙量 , 汛期 ,流量 )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总结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差异
(绝对、相对)
30°N,120°E附近 东南沿海中部
(三)“区域的发展”学习的一般 思路
• 第一步:区域面临的问题 • 第二步:区域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三步:区域问题产生的危害 • 第四步:区域问题综合整治的措施
1、 “区域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纳
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具体原因:
根本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数量) b.人类的活动不当(人口素质)
牧区草原
东 农作区
河流上中下 游合理分配 河流水资源
少
减少水井数量
改善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
降水量 多
例:西北荒漠化防治措施之一——利用生物措施和 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生物 措施
工程 措施
绿 外围沙漠边缘
封沙育草
洲 地
前沿地带
营造防沙林带
区
内部
农田防护林网
缺
水
源 地
流沙地区
区
设置沙障工程
例:西北荒漠化防治措施之一——调节农、林、牧 用地之间的关系
P.65思考
1、东北大米因质量………………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 长,因此品质上乘,且因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无需农药,堪称“绿色大米”。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矿产资源贫乏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政策和劳动力成 本低优势丧失
优势 主导产业
劳动力、政策和侨乡、国内 市场优势
劳动密集型产业
工业实力较强、 发达国家新一 轮产业调整
高新技术产业
工业产值增长特点 较慢
较快
影响增长速度的原因 投资规模小劳动密集型产业附 投资规模扩大高
e.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珠江三角洲 面临的问题
•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珠江三角洲相 应的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加强规划与管理
(四)培养辨证思维
例:山西省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运输成本
水资源消耗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运输成本 水资源消耗
输煤
劣 优 劣 优
输电
优 劣 优 劣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故两种方式长期并存。
例:田纳西河流域内的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上游地区为高 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 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
但河流航运对沟通上、下游地 区之间的联系,作用十分突出。
例:田纳西河流域内的水系
D
B. 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 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 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矿
矿产
产 能
能源
源
资源、矿产、能源的区别和联系
能源列举和分类
水能、煤炭、石油、风能、天然气、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核能
按能源资源的性质: 可再生能源: 非可再生能源:
按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 来自地球内部: 来自太阳辐射: 来自天体间引力:
按利用能源的技术状况: 按能源的基本形态是否改变:
常规能源:
一次能源:
新能源:
二次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