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秸秆回收综合利用体系的建议
我省是农业大省,随着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
秸秆作为一种可回收利用资源,目前综合利用不高,秸秆焚烧等现象依然存在,既造成空气污染,也造成资源浪费。
据调查,很多地区秸秆30%就地还田,10%被农户作为牲畜饲料,20%作为工业原材料、沼气原材料等进行综合利用,40%被焚烧。
总体来看,综合利用率不高。
主要原因是:一是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少,消化能力有限。
多数地区没有引进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通过企业消化秸秆生产需求量不大。
二是农民出售秸秆收益小,焚烧对环境影响大。
按照当前260元/吨的秸秆收购价计算,农民每亩秸秆产生收益208元,但是需要经过晒干、打捆、运输等工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大部分农民选择焚烧等其他途径处置。
三是鼓励政策操作性不强,补贴成效并不明显。
目前,各级出台了一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鼓励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家多个部门联合出台《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但大多较为宏观,落实到地方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在秸秆回收作业机械补贴和地方禁烧补贴成效也并不明显。
解决秸秆禁烧和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的关键还是在于通过积极扶持引导,提高秸秆利用的产业化程度,用市场化的办法提高农民积极性。
为此建议,出台明确的鼓励扶持政策,着力提高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的积极性,建立“企业+收储中介组织+农户”的秸秆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收储中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