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建筑工地绿色施工管理制度.pdf
建筑工地绿色施工管理制度.pdf
2、施工现场周边必须设封闭的围挡,土堆、料堆进行遮盖。对 施工现场道路进行硬化, 在施工现场出口设洗车台, 指定专人清扫工 地路面。
3、对进出施工现场车辆进冲洗,确保国辆不带驶出工地。 4、建筑垃圾严禁凌空抛洒,及时清理,装封闭式容器外运,施 工现场内设封闭式垃圾桶(站) 。 5、施工现场污水进行合理排放,食堂设隔油池。 6、施工现场搅拌机设除尘装置及沉淀池,水沉淀外排。 7、强噪声机械设备严格管理,应有降噪措施,并进行外封闭和 围档。 8、在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叫喊,不得无故摔打模板,乱吹哨,防 止人为噪声扰民。 9、按当地政府部门规定时间组织施工,需夜间连续施工时,提 前向有关部门申报,批准后方可进行。 10、施工现场办公、生活区卫生责任人,保持窗明地净,干净整 洁,工作人员着装整洁,佩戴统一胸卡。
施工现场防大气污染管理制度
一、施工现场防扬尘管理制度 1、拆除旧建筑物时,配合洒水减少扬尘。 2、土方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撒飞扬,减少扬尘。 3、回填土施工时,应配合洒水杜绝扬尘。 4、施工现场洒水降尘,配备专用水车,指定专人负责随时洒水
降尘,视地面湿润情况,阴雨天少洒或不洒,晴天及时洒水,保持现 场清洁。
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管理制度 一、人为噪声的控制管理
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 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 识。
二、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管理 进行强噪声作业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 22 时,早 晨作业不早于 6 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 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 并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 学生 高考期间严禁进行施工作业。
进行优化。 13、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欠性良好的材料, 施工确保密封性、 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14、门窗采用密封性、 保温隔热性能、 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材 料。 15、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 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 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 料涂抺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 16、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效应。 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 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及系 统,以做到经济适用。 17、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 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 减少非整块的数量。 18、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代替木质板材。 19、防水卷材、 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 避免起皮、 脱落。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 20、木制品及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等宜在工厂采购或定制。 21、采用自粘类片材,减少现场液态粘结剂的使用量。 22、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3、优选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24、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 竹胶板。 25、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 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
工程
绿 色 施 工 管 理 制 度
项目部
目录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防水污染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防大气污染管理制度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项目部环境保护机构和自我保护体系,项目部每月 组织自检两次,并对检查结果做记录,施工现场设环保员。
施工现场防水污染管理制度
一、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 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 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二、禁止将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三、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油料库,油库内严禁放置其它物资, 库房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 储存、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 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漏、污染水体。 四、厕所的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5、楼层垃圾清理用专用编织袋装运,严禁随意抛撒造成扬尘。 6、各楼层作业面应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混凝土浇注过程 中,随时清理干净,尽量减少垃圾,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7、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设置,场区道路 硬化,未硬化地面用密目安全网或多层板覆盖, 8、清理施工垃圾应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抛撒造成扬尘,施 工垃圾要及时清运。 9、散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在库内存 放,如露天存放应采用严密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以减 少扬尘。 10、施工现场制定洒水降尘制度, 配备专用洒水设备及指定专人 负责,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施工现场采用洒水降尘。 二、搅拌站的降尘措施
混凝土使用商品混凝土。 三、本工程生活用热水采用电开水器设备, 冬节采暖拟采用市政热力 管网或电锅炉供暖。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 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 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 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 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 平面图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三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 500 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 材料总重的 70%以上。 7、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 准确计算采购数量, 供应频率、 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8、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9、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10、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 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 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11、优化钢构件制作和安装方法。 大型结构宜采用工厂化制作, 现场 拼装;宜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方 案的措施用材量。 12、采用数字化技术, 对大体积混凝土、 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
三、强噪声机械设备的降噪措施 尽量选用降噪式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 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 械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四、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 采取专人监测, 专人管理的原则, 根据测量超标的有关因素调整, 达到施工 噪声不扰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