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及策略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及策略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问世,6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

与此相适应,出现了与计算机发展相联系的新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围绕计算机软件的保护而展开的。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客体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客体即计算机软件(以下简称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

受保护的软件必须由开发者独立开发,并已固定在某种有形介质上。

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的确定软件著作权人,是指对软件享有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软件条例》第9条规定,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如无相反证明,在软件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开发者。

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内容及其限制(一)软件著作权软件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内容与其他作品一致。

《软件条例》第14、15条规定,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

自然人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自然人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软件是合作开发的,截止于最后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软件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软件自开发完成之日起50年内未发表的,本条例不再保护。

软件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在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内,软件著作权的继承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继承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除署名权以外的其他权利。

软件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终止后,其著作权在本条例规定的保护期内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没有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国家享有。

(二)对软件著作权的限制对软件著作权的限制主要有以下三种:1.软件的合法复制品所有人的权利另外,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通过安装、显示、传输或者存储软件等方式使用软件的,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2.相似软件软件开发者开发的软件,由于可供选用的表达方式有限而与已经存在的软件相似的,不构成对已经存在的软件的著作权的侵犯。

3.不承担赔偿责任的使用情形软件的复制品持有人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理由应当知道该软件是侵权复制品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应当停止使用、销毁该侵权复制品。

如果停止使用并销毁该侵权复制品将给复制品使用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复制品使用人可以在向软件著作权人支付合理费用后继续使用。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一、侵犯计算软件著作权的行为《软件条例》第23、24条列举了一些具体的侵权行为和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形式。

(一)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根据《软件条例》第23条规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1)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发表或者登记其软件(2)将他人软件作为自己的软件发表或者登记(3)未经合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开发的软件作为自己单独完成的软件发表或者登记(4)在他人软件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软件上的署名(5)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修改、翻译其软件(二)承担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软件条例》第24条规定,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条例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并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复制或者部分复制著作权人的软件(2)向公众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著作权人的软件(3)故意避开或者破坏著作权人为保护其软件著作权而采取的技术措施(4)故意删除或者改变软件权利管理电子信息(5)转让或者许可他人行使著作权人的软件著作权二、软件侵权的判定对软件侵权行为的判定,主要是对争议的计算机程序的对比和鉴别。

著作权法和软件保护条例保护的是软件的“独创性”。

但由于软件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殊性,有时即使两个软件的独创性有相同之处,也不能必然得出构成侵权的结论。

(一)实质相似加接触原则在实践中,对软件的侵权判定,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实质性相似加接触”原则。

实质性相似是指两个软件程序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着实质性的相似点,但仅此并不能排除两程序是各自独立开发出来的可能性。

故在要求实质性相似的基础上,还要求被控的程序开发者有曾经接触过原先程序的事实,即存在看到或者复制源程序的可能。

如果原告完成了上述两项要求的举证责任,而被告又不能提出合理的解释或者证明其独创性,将承担侵权责任。

(二)识别“实质相似”的方法和步骤一般来说,识别侵权盗版软件有以下方法和步骤:(1)对被识别的软件与正版软件直接进行内容对比或者目录、文件名对比。

(2)安装过程对比。

对两套软件同时或先后进行安装,不管其安装使用的文件是不是相同,只需看其安装过程中的屏幕显示,包括软件信息以及使用功能键后的屏幕显示等是否相同。

如果雷同,则可认定这两套软件的安装手段一致。

(3)安装成功后,要对其安装后的目录,以及各文件进行对比。

跟上述一样,进行文件比较时,首先要对的是表观现象,包括文件、文件长度、文件建立(或修改)的时间、文件属性四个部分。

(4)安装成功后,要进行使用过程对比。

使用过程中涉及的加密、解密过程先暂且不去管它,只是对使用过程中的屏幕显示、功能、功能键、使用方法以往范例等进行对比,特别是对于屏幕显示,要仔细对其普通文显和下拉、弹出菜单的方位、内容、选择项等进行对比。

(5)代码对比。

计算机程序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言序列,包括源程序和目标程序。

源程序指的是可以由人类理解的高级语言如C语言、JAVA语言、BASIC语言等组成的代码序列,它必须进行编译才能被计算机所运行。

(三)“接触”的认定一般认为,对于“接触”不应当只限制于直接的接触,也包括被告有“合理的可能接触过权利人计算机软件作品的这种情况。

对于直接接触,权利人应当提供被告曾见到过、购买过、收到过、曾在原告处工作过等以直接证明直接接触的证据。

对于存在“合理的可能的接触,如果使用直接接触的举证方式,则对主张权利人而言,非常困难。

在此情形下,应当允许权利人采取主张作品已通过合法发行、网络传播等方式公之于众、被告不具有独立创作能力等方式证明被告能够接触到权利人的作品。

计算机软件终端用户责任与技术措施保护法律实务一、计算机软件终端用户的责任(一)计算机终端用户的界定及其责任所谓计算机终端用户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其基本含义就是指计算机软件的最终使用者,或是软件复制品的所有人和持有人,它是针对软件的开发者或者生产者以及软件的经销商获准发行商而言的,包括对软件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准确的法律概念是“软件的复制品持有人”。

从科学界定的角度讲,终端用户可以分为合法终端用户、善意非法终端用户,恶意非法终端用户,三种情况的终端用户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尽相同。

1.合法终端用户的法律责任合法终端用户是指对软件的合法复制品拥有物权的人,包括购买、接受权利人赠与和许可使用正版软件复制品的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

2.善意非法终端用户及其法律责任善意非法终端用户是指持有的软件复制品是非法的(即盗版),但取得或者拥有时主观上是善意的,并不知道是盗版。

3.恶意非法终端用户及其法律责任恶意非法终端用户是指明知盗版软件仍购买、持有或使用的单位和个人。

(二)与终端用户责任相关的问题认定1.商业性使用的认定在处理有关计算机软件终端用户责任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如何判断商业性使用软件行为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2.计算机软件终端用户主观过错的判定问题通常被控侵权的计算机软件终端用户会主张其不知道或没有合理理由知道所使用的涉诉软件为侵权复制品,即其为善意使用,以此规避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对如何判断“不知道”或者“没有合理理由应当知道”相关软件是侵权软件复制品问题就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二、计算机软件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法律保护(一)计算机软件技术措施的保护根据《软件条例》第24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故意避开或者破坏著作权人为保护其软件著作权而采取的技术措施的行为,是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行为。

软件著作权人为了防止他人非法拷贝,经常会采取技术上的加密措施,例如,在软件安装过程中设置序列号和密码,只有拥有序列号和密码的用户,才能将软件的复制品安装到计算机中。

还有一些软件企业采用加密狗(锁)、加密卡的方式进行加密,没有加密锁或者加密卡,用户就不能安装和或运行软件。

软件权利人为保护软件著作权而采取上述技术措施受到法律保护。

行为人故意避开或者破坏上述技术措施的,构成对软件著作权的侵犯,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二)计算机软件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保护软件权利管理电子信息,是指说明计算机软件作品中包含的软件著作权人信息、著作权信息、软件最终用户许可协议(软件使用条件信息等)。

版权是作者的无形资产,也是代表自身价值最好的证据。

每位版权作者都一样自己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而汇桔网就是一家立志于保护每个人的合法版权的知识产权服务企业,我们努力让每位作者的版权权益都能得到维护,并能从版权中实现作者的价值!。

相关主题